歷代兵制卷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514
颗粒名称: 歷代兵制卷一
分类号: E291
页数: 14
页码: 一至十三
摘要: 宋陳傅良撰寫的《歷代兵制》第一卷。
关键词: 兵部 军事

内容


  周制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賈田遠郊百里
  官田賞田牧田牛田郊為鄉六鄉百里通十為同為百里
  者十提封九萬井九十萬夫之地除山川沉斥
  城池邑居園囿經路三萬六千井為六萬四千
  井六十四萬夫之地除公田九分之一為五十
  萬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
  為三十五萬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賦一乘四丘
  為乘故曰丘乘積六鄉為千乘而餘率七家賦一兵積
  六鄉為七萬五千人此六軍之制也周禮所謂甸即司馬
  法所謂成也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則成十為終即周禮二縣加之半十為同即周禮四都凡六
  鄉十同盖四十都也特異名耳二百里曰州州為六遂遂如鄉
  之法鄭氏云異其名示相變耳遂之軍法如六鄉三百里曰野野為
  削削一作稍家邑之田大夫采地四百里曰縣亦曰邦縣縣為小都
  小都之田卿采地五百里曰疆疆為大都大都之田公采地都
  通為鄙所謂都鄙為寰内諸侯治之皆如遂之法鄭氏曰自遠郊以達於畿中六遂之地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畿方千里
  為千里者十如鄉之除為三百五十萬四千夫賦車萬
  乘卒七十五萬人為軍者十此通畿之師也牧野
  之師紂兵七十萬意者通畿皆發隨處蒐狩自成什伍按禮惟為社事
  單出里惟田竭作此見蒐狩比屋作兵大司馬逓而征之按大司馬教兵
  號名有縣鄙家鄉官野之異等物有諸侯軍吏都鄉遂郊野之别此見逓征十年而
  役一遍凡三家可任者率十有一人所謂上地可任者家
  三人中地二家五人下地家二人籍其大數三家為十一人司馬法自夫三為起屋數盖以此
  也則終身無過一再給公上事盖先王忠厚之
  至更勞均佚不欲窮民之力也逓征之法非偏摘
  也鄭氏云凡用役者不必一時皆徧以人數計之使勞佚逓均也盖鄉遂以次
  全軍充調不離部曲
  按傳記如周有南國之師晉有九州之戎宋
  有空澤之甲皆全軍更役在軍之士無非鄉
  旅相望守助猶之田里家有羨卒隷於師長
  閭里故不失守備傳紀少康一旅出於一成
  魯頌僖公千乘賦於百里與公劉三單左氏
  春秋書社之法皆比屋通數非謂兵之制也
  魯三郊三遂可六軍而止三軍亦逓征也
  古者五侯九伯二伯專征而諸侯皆共四方之
  事畿兵不輕出也
  按詩文王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九牧之地自
  天子所謂我來矣幽王大車漸漸之石為東
  勞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歎更以周禮司馬
  法參考王有四方之事則冢宰徵師於諸侯
  曰某國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師至於某
  國小宰掌其戎具虎賁氏奉書以牙璋發之
  詩常武王命卿士大師皇父整我六師冢宰也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
  旅率彼淮土小宰戒司馬出征也程伯為司馬見史記則畿兵不輕出
  也在易未濟之象高宗伐鬼方三年有賞於
  大國則雖天子親征亦用諸侯之師詩周王于邁六
  師及之則知所至皆成六師劉文公平丘之會對晉人曰
  天子之老請帥王賦元戎十乘司馬法論戎車之名周曰
  元戎先良也則雖王人涖師毋過十乘以為先行
  宣王復古北伐其制如此平王東遷以王人
  戍申戍甫揚之水始刺之然春秋之初從王
  伐鄭猶有陳蔡衛人二百四十年間王人會屢矣未嘗見師之出惟敗績茅戎王師自
  出春秋深譏焉見史記世家赧王伐秦尚從天下
  銳師以知畿兵不用其力常完也豳詩周公東征有四
  國盖以師從春秋王人子突救衛不書師
  凡王畿千里車萬乘六軍逓用千乘而寰内諸
  侯各從其國之制諸侯大國百里車千乘三軍
  用五百乘春秋左傳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次國七十里車七
  百乘二軍用三百三十乘小國五十里車五百
  乘一軍用一百六十五乘率天子用十之一次
  國大國十之五小國三之一皆足成軍之數惟
  無侯作帥卿帥之以奉天子諸侯率教衛以贊
  元侯伯子男帥賦以從諸侯寰内外所以不征同者寰内有逓征
  入衛之勞各從其國制而寰外共四方之事勞佚適等也
  春秋
  春秋諸侯見於傳者雖未盡信變更王制畧可
  攷也魯自禽父三軍詩稱公徒三萬舉成數也
  實三萬七千五百人成公元年謀伐齊作丘甲丘各一甲
  司馬法四丘出甲士三人丘甲丘各出甲士一人明年戰於鞍四卿於
  是乎帥師以出前此春秋未有累書帥師者襄公十一年三桓改作三軍盖三分魯而各征其一季氏使其
  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無征不入者倍征孟氏
  使其半為臣若子若弟叔孫氏使盡為臣不然
  不舍至是中軍削矣昭公五年遂舍中軍四分
  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於公
  季氏專一軍而孟叔各專一軍之半公無軍焉
  八年蒐于紅自根牟至于商衛根牟魯東界商宋也魯西南境
  衛北隣也革車千乘故邾人告吳曰魯賦八百乘邾
  六百乘盖竭作也哀公十二年用田賦始以夫
  田為賦大變丘乘之制民無餘力矣齊威公相
  管仲參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
  五家之軌為五人之伍十軌之里為五十之小
  戎四里之連為四戎之卒十連之鄉為十卒之旅五鄉一軍公將其一高國各將其一凡三軍
  教士三萬人車八百乘參周法車增三百乘徒損三萬人吳子云齊威
  募士五萬未詳盖如鄉之法五鄙三十家為邑十邑為
  卒十卒為鄉三鄉為縣十縣為屬五屬各一大
  夫自邑積至於五屬為四十五萬家率九家一
  兵得甲十萬九十家一車得車五千乘可為三
  軍者四長勺之戰桓公自謂有帶甲十萬車五千乘盖其斥地甚大非齊舊封盖
  如遂之法以通國之數而逓征之率車用六之
  一士用十之三大畧倣周變從輕便當時地廣參用周畿
  之制至鄭簡公時公孫舍之公孫僑帥車七百乘
  伐陳始竭作子產修廬井之法而兵止丘甲其
  後遂兵賦矣制用甲兵楚吳越秦初無井牧之法楚
  自武王始為軍政作荆尸以伐隨戎分二廣而
  為三軍鬪伯比曰我張吾三軍成王地方千里城濮之戰
  左右師潰惟中軍之卒不敗則猶武之舊然而
  東宫之甲若敖之六卒申息之子弟略見於傳往往非古公子嬰齊為簡之師組甲被練皆創
  名之康王蒍掩始并衍沃牧臯隰賦車籍馬而
  有車兵徒兵甲楯之數靈王斥地益大陳蔡不
  羮邑賦千乘於是有五帥左氏傳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至
  平王又始為舟師吳越不詳見吳王僚伐楚空
  國而二將夫差伐齊左氏傳哀公十一年盖可見者四軍
  其後益強帶甲之士十有三萬黄池之會三軍
  皆萬人按國語三將軍三萬人吳越春秋三萬六千人有中校左右軍勾踐棲
  於會稽甲楯五千人其始伐吳發習流二千教
  士四萬君子六千諸御千人其名不一已見其非古制其再
  伐吳自將中軍而分左右私卒吳越春秋亦云中分其師為左
  右軍安廣之人率君子六千以為中陣為之私卒并諸侯斥地
  益廣而丘乘之法壞田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
  十萬臨淄之中七萬戶而卒固已二十一萬一
  家而三兵矣湣王創為技擊以兼桀宋五千乘
  之國號稱東帝趙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然武靈王變胡服滅中山五百里
  猶三軍也孝成王卒百萬矣趙括長平之敗喪
  師四十五萬而破燕栗腹兵二十萬李牧敗匈
  奴亦車千三百乘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
  人彀者十五萬人魏自惠王以武卒奮凡武士
  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厮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
  千匹至安釐王時秦圍大梁比縣勝甲以上
  為戎士三十萬韓地方九百里帶甲數十萬燕
  地三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栗
  腹之敗於趙也二軍六十萬車二千乘楚地方
  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頃襄王失鄢
  郢北保於陳收東地兵尚十餘萬大抵戰國之
  制勝甲以上皆籍為兵
  齊桓晉文始為召募科民之法吳子齊桓募士五五晉文
  召為前行四五而是時秦有陷陣楚有組甲被練越
  有習流君子之軍迨至戰國益尚騎射而技
  擊武卒銳士胡服百金之習行於中國後世
  詐力之兵用矣技擊之法得一首而受賜金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
  之弩負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銳士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胡服以金鐺飾首前挿貂尾為貴職武士冠鶡尾
  之冠縵胡之纓短後之衣百金禽將賞百金
  秦
  秦自襄公始列諸侯有田狩之事而不能遵周
  禮至春秋繆公覇西戎始作三軍殽之役三帥車三百乘置
  陷陣吳子秦置陷陣三萬哀公救楚車五百乘魯定公五年為
  戶籍什伍孝公用商鞅初為轅田孟康云三年爰士易居古
  制也商鞅爰田自在其處不復易居或曰爰田與晉作爰田同按杜預云分田之稅應公公者
  爰之所賞之衆爰轅古通用遂破井田開阡陌以前後漢參
  考秦法五戶為伍十戶為什百戶一里里有魁
  五里一郵郵有督十里一亭亭有長長有兩卒
  一為亭父一為求盜五亭一鄉鄉有牧三老
  游徼小於鄉曰聚聚有嗇夫十亭一縣萬戶縣有
  令丞尉不滿萬戶為長凡亭間之道南北為阡
  東西為陌司馬貞史記索隐云風俗通南北為阡東西為陌河南以東西為阡南北
  為陌阡經陌緯東漢光武紀有千秋亭五成陌而
  地里志有畢陌陕陌酷吏傳有京兆阡南陽阡
  盖即其地名云曹植詩曰東西經七陌南北越
  九阡其制猶存云唐韻注經三里為圲玉篇圲通作阡以周百步
  之畝加之凡二百四十步為畝通一易再易不易之數聽
  民買賣隨力所及不限多寡凡民年二十三傅
  音附之疇官疇官田疇之長則給公家徭役給郡縣一月
  而更謂更卒已復給中都一歲謂正卒已復屯
  邊一歲謂戍卒凡戰得一首賜爵一級爵有十
  八級後通關内侯列侯二十級一曰公士步卒之有爵者二曰上造
  百卒之長三曰簪褭車御四曰不更在車右不復與凡更卒同五曰
  大夫在車左六曰官大夫七曰公大夫八曰公乘
  雖非臨戰得乘公車故曰公乘軍吏之爵最高者九曰五大夫自公士至不更
  皆士也自大夫至五大夫皆軍吏也十曰左庶長十一曰右庶長即左右偏裨將軍十二曰左更十三曰中更十四曰右
  更庶長三更所將皆庶人更卒十五曰少上造十六曰大上
  造十七曰駟車庶長十八曰大庶長自左庶長至大庶長
  皆卿大夫軍將也少大上造言主上造之士也駟車庶長言乘駟車而為衆長也大庶長大將
  軍也盖皆以戰功相君長昭王始有銳士虎賁八
  百萬車千乘騎萬匹而分三軍長平之役年十
  五以上悉發非商鞅之舊矣始皇并天下分為
  三十六郡置守尉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即材官之
  屬而郡縣兵器聚之咸陽銷為鐘鐻講武之禮
  罷為角抵自戰國時秦與山東戍卒僅存五百
  餘萬至是殺傷益衆而北築長城四十餘萬南
  戍五鎮五十餘萬驪山阿房之役又七十餘萬
  兵不足用而後發謫矣先發弛刑次諸嘗逋亡
  人贅壻賈人次治獄吏不直者次隐宫徒刑者
  隐宫宦官次以嘗有市籍者次大父母父母嘗有市
  籍者凡在里門之左一切發之謂之閭左之戍未及發右而二世立如始皇計盡徵材士五萬
  人衛咸陽教射禽獸令自賫糧民不聊生而勝
  廣起矣周章之戲楚兵百萬秦發近縣不及乃
  放驪山徒奴產子受兵以擊盜及周文破關東
  盜益起又發關中卒東擊盜而阿房不罷章邯
  將三歲亡失已十萬數其降楚也坑新安南又
  二十餘萬人而嶢關下軍將皆賈䜿一啗於利
  沛公入而秦遂亡
  商鞅破井田不過斥大疆理以便耕聚亭郵
  鄉縣猶古遺法然而古人寓兵於農藏用不
  示是以民習於教而無鬭狠上藉其力下安
  於義自鞅始明以戰懸為刑賞以多殺為爵
  級以怯鬭為役隸使斯民要利於上非戰無
  繇由是秦人之俗尚武虣棄禮義雖能卒致
  強盛而楚之釁具起矣昭襄之際徵調無度
  民非商君之舊至始皇混一罷講銷兵意謂士散於天下而利器專於京師可以弭患不
  知斬木掲竿無非戰具蒼頭厮役往往皆賈
  勇豪傑也養成戎心困以苛政彼干賞蹈利
  而無禮義之習何有於秦哉盜遍山東二世
  不悟方且納趙高之邪計過為阻深以示強
  大章邯百萬之師勢在呼吸長史欣請事咸
  陽留司馬門三日不得進此秦之所以亡也

知识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历代兵制八卷》

出版地:温州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