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第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065
颗粒名称: 先進第十一
分类号: B222
页数: 12
页码: 三十七至四十七
摘要: 戴溪所编辑的《石鼓论语答问》中的先进第十一部分。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论语 释义

内容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
  先進
  先進依明道先生説先進猶前輩後進猶晚進也言前輩於
  禮樂如進趨揖遜之類大率朴野後生於禮樂皆楚楚可觀
  所謂君子猶今言士大夫也如孟子無君子莫治野人之類
  是也若吾輩用此只得從前輩耳此一段不是言周時文弊聖人有意救弊如此且如今世前輩做事大率近厚吾輩有
  所欲為亦須依倣前輩可也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徳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
  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説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此是聖人
  檢察顔回處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説此是聖人
  自檢察處苟非聖賢言無從違應答如響大有害理處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孝哉閔子騫此一語國人於其父母昆弟同然一辭故曰人
  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所謂州閭鄉黨稱孝之類是也閔
  子之孝世言衣單事公羊載一事極好曰古者臣有大喪則
  君三年不呼其門已練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君使之非也
  臣行之禮也閔子要絰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
  人心退而致仕君子葢善之也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亂之作也言語以為階故禍患之來未有不出於多言者三
  復白圭宜乎其免於刑戮也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則亡
  魯哀公季康子問弟子好學亦未必知好學之為難也聖人
  則不當輕以好學許人前輩有云顔回絶好學萬世之下實
  難其人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鯉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
  可徒行也
  事當問輕重若始死未有棺歛之具則師友當有共財之義
  不論朋友雖鄉黨所知皆然若葬而無椁此事却可省蓋喪
  稱家之有亡歛手足形還葬而無椁稱其財斯之謂禮若有
  可以取具之資而不用是為廢禮萬一貧無以為葬至於借
  貸於人費力而為之則决不可葢不特喪禮凡事當如此今
  世又有賢者急於濟不愛其力此誠可以為法然須從内起
  要須是自家父母兄弟妻子與親戚鄉黨先盡其心矣而後
  推其餘以及人此所謂施由親始也
  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古者聖賢出而行道必賴其徒相與輔佐之故曰無其徒弗
  能也天之始生聖人也又有顔淵子路羣弟子為之佐則似
  有意於斯世者己而顔淵子路皆死則天之無意於斯世明
  矣顔淵之死非喪顔淵也喪夫子也非喪夫子也喪斯文也
  子路死子曰天祝予聖人平日所以待子路者無一事假借
  之及其既死痛恨若此乃知平日警䇿之力正所以成就之
  將與之共斯世也
  顔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
  誰為
  古者親戚故舊死有哭於其家弔者則拜之故師哭諸寢朋
  友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哭諸野妻之兄弟為父後者死哭之
  適室故子路死夫子哭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顔淵
  死夫子哭之慟而不知與夫子適衛遇於一哀而出涕乃知哭死而哀非為生者縣子曰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
  哭之古者制禮以稱情後世乃抑情以從禮所謂禮者忠信
  之薄其有見於末世之禮乎
  顔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
  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予不得視猶子者謂其葬也不得如伯魚此則門人之故也
  然則夫子之言亦不行於門人乎此無他見義不明欲以申
  朋友之愛而不知其非義也故嘗謂顔淵死門人厚葬曾子
  寢疾曾元不欲易簀子路有姊喪而弗除伯魚之母死期而
  猶哭門人葬夫子三斬板而已封與子路請禱使門人為臣
  夫子死門人以有若似夫子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凡此類其
  意皆以善為之而不知其非義如伯魚死聖人不徒行以為
  之顔淵之喪餽祥肉入彈琴而後食之其喪顔子也若喪
  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皆是聖人斷制以義處門人中如曾
  子執親之喪水漿不入口者七日子貢反築室於塲獨居叁
  年然後歸可敬而不可及也
  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
  知死
  夫子何以知子路未能事人若能事人定能事鬼神何以知
  子路未知生若能知生定能知死不復來問矣人事不盡而
  曰可以事鬼神此身不自知而曰知死皆欺也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門弟子在聖人之側各隨其氣質之剛柔學問之深淺自見於容色之間蓋所謂天機自動也前輩説子樂謂夫子於羣
  弟子之中氣象不可形容但知其和樂爾當用此説若説羣
  弟子侍側氣象如此而夫子樂則子路之行行聖人固憂之
  何樂之云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亦非夫子語是門弟子記一
  時之事葢行行兩字未足以盡子路氣象故終曰若由也不
  得其死然深言其行行之甚也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
  言言必有中
  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公欲逐季氏居于長府注云官府名九
  月戊戌季氏殺公之于門遂入之竊意季氏惡昭公欲改為
  長府有伐木削跡之意故閔子騫有此語曰仍舊貫如之何
  又何必改作是自彰其惡也故夫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所謂有中者謂深中季氏之失也此事甚隠惟閔子與聖人
  知此意故相與嘆息爾案左傳定公元年六月昭公之喪至
  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闞者魯羣公墓所在
  也季孫惡昭公欲溝絶其兆域不使與先君同榮駕鵞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
  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耻之乃止季孫問榮駕鵞曰吾欲為
  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焉用之
  乃止秋七月癸巳葬昭公於墓道南孔子之為司冦也溝而
  合諸墓昭公出故季平日禱于煬公九月立煬宫推此事觀
  之則魯之欲改為長府容有此理閔子騫之意榮駕鵞之意
  但榮駕鵞顯而言之閔子騫隠言之耳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於室也按家語子路鼓瑟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由之不才也夫先王
  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由今也匹夫
  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七尺之
  體哉冉有以吿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
  子曰過而能改其進己矣由此觀之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者當是有殺伐之氣習為亡國之聲故夫子罪之由也升堂
  未入於室者是静思改過之後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學不至於變氣質縱有學問隨其氣質自為成就終墮於一
  偏子張之過子夏之不及皆是隨氣質成就如此往往門人
  中不特子貢以為子張勝於子夏大抵皆有此論獨聖人知
  其然天下事不當問其資質或生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
  知之一也若資質雖美不到極處與資質不美者相去幾何
  是所謂五十步笑百步也何况過與不及其資質亦無以大
  相過隨其所到等為不中耳聖人之門若子張子夏大率議
  論行事都相反至此雖子貢亦不免以為疑子夏既除喪而
  見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彈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哀未忘也先
  王制禮弗敢過也子張既除喪而見與之琴和之而和彈之
  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二公所行亦皆有理
  皆當於聖人之意而卒不免於偏者謂其立意一定非所謂
  時中也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
  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
  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二公所言亦不叛於聖人之論只緣是執定一説以為必然故也大率子夏之論多循循然懼
  違規矩而子張之論大率展托開廣學者觀二子之得失可
  以自省矣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
  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按左氏哀公十一年季孫欲用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曰丘
  不識也三發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
  仲尼不答而私於冉有曰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
  典在若欲苟而行之又何訪焉弗聽論語所載葢謂此也言
  周公之典具在季氏取民已富於周公而冉有助季氏用田
  賦孟子所謂賦倍於他日是也門人之中有小過者聖人亦
  優容之謂其猶是學者之過若出於聖人之門而為人聚歛
  是真非學者所當為其全體都是别人鳴皷而攻之何不可
  之有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
  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愚與魯何以異愚則有所不曉魯雖曉而鈍禮記有敖辟之
  辟則辟者堂堂之失也吕博士曰喭者俗學也傳稱喭者俗
  論也今按夏諺字從言此從口不同喭與唁同謝曰喭則禦
  人以口給此説恐然所謂惡夫佞者謂其以口給禦人也或
  謂四子資質愚魯者可以入道亦未必然只看學問何如耳
  苟至於變氣質四者所到一也若猶未能隨分量皆有害道
  處四子之中若曾子可謂能變氣質矣平生魯鈍如此一唯
  之對天下之敏亦無過於此矣若三子者亦大得學問之力
  如高柴執親之喪此人子至難也不死於衛之難不可謂愚
  子張書紳之事亦不甚辟子路悔過骨立亦不甚喭子路平
  生勇鋭至死時却從容回也其庶乎正所謂顔氏之子其殆
  庶幾也屢空者非謂有時而不空也回忘仁義是謂空矣回
  忘禮樂則又空矣此之謂屢空謂其此處用功不一二而止
  也賜不受命非所謂天命之命謂其不受聖人之命猶韓退
  之所謂籍湜輩屢指教未知能不叛去之類是也貨殖者多
  學而識之之意也億則屢中非方人之謂謂其以聞見之私
  窺測聖人之道雖時見一二而不知其大全終是億度來也
  夫子嘗曰賜也汝以為多學而識之者歟對曰然非歟所謂
  然與非歟者即所謂億也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迹亦不入於室
  夫子嘗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善人
  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常者斯可矣今子張問善人之道
  蓋謂聖人之道逺而難及故思其次亦猶冉求公孫丑之意
  也聖人答之曰天下之事不問小大無有一蹴而至者善人
  之道雖曰易致不踐其迹亦不能到其深奥處若移此功用
  力於其上者成就豈可量哉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論篤者謂議論之的確者也今人泛然為論則是非曲直特
  未定也若論到的實處是非曲直一毫不差不待辨而明矣
  的實之論是與君子是與色莊識者必有以知之矣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
  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前輩謂一番疑是學者一番進此語極好聖人之門造化人
  才處正在此善學者於此察之則思過半矣聞斯行諸不必
  謂聞道但事事如此大抵事當先聞於父兄然舜有不吿之
  娶之事此之謂時中
  子畏於匡顔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大抵處死當有道處患難之際豈有敢死之義順受其正而
  已若君父在患難義苟當死奮身不顧敢死可也今匡人之
  圍雖與夫子同處患難而夫子無恙是義不當死也回也又
  安敢違義而敢死乎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歟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
  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
  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天下之大逆苟非窮㓙極惡之人皆自知免冉有子路孔門
  之高弟何至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竊謂此言為季子然發
  也夫季子然者季孫意如之子意如親逐昭公死于外是可
  為也孰不可為也聖人此言深折姦心而破其膽所謂春秋
  成而亂臣賊子懼也然由求二子豈為無罪八佾之舞泰山
  之祭伐顓㬰用田賦此篡弑之漸也二子不能力爭而左右
  之此其意以謂是小事耳不足致死力夫豈知聖人事事不
  放過者是乃所以遏絶亂原也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
  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此一段多引子皮使尹何為邑事證是固然矣然其間又有
  説人多言高柴愚恐不可從政然吾視季羔為衛之士師刖
  人之足俄而衛有蒯瞶之亂走至郭門刖者守門而脱之季
  羔問曰吾親刖子之足今吾在難此正報怨之時而逃我三
  者何哉刖者曰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後臣欲臣之免也
  愀然不樂見君顔色臣又知之以此觀之則子羔固善從政
  者此一事固在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後然推此類考之子羔亦不可謂之愚也竊謂費季氏之邑為費
  宰固季氏所親信之臣也以子路之果冉有之藝猶䧟溺於
  季氏若使子羔而為季氏宰使不從季氏則必得罪於季氏
  矣故曰賊夫人之子子路不悟此意直與夫子論學夫讀書
  固未必便是學然不讀書直於社稷人民上學莫誤人否聖
  人之意子路已失之故不暇與之論是非曲直曰是故惡夫
  佞者謂其不聽人説話一向用口給禦人且是教訓不入也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
  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
  為小相焉㸃爾何如皷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
  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
  與㸃也三子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
  言其志也巳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
  之大
  此一段見得古之學者平居志向在此他日施設亦在此如
  虞廷諸公明刑明禮皆専掌一職終身不易却不比後之學
  者事事不學待出來仕宦事事要做臨末事事都敗可見得
  古之學者不敢自欺量度自家才質各有用於世分毫不敢
  過説又見得孔門中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莫不皆在然不曾
  此按此字誤用為大事且道秦漢以來有一人如子路當千乘之
  寄介于强國之間又承饑饉喪亂之後兩三年間可使有勇
  又復知義可是人才功業在聖門中更看不見聖人聞此亦
  付之一笑而已聖人所以哂子路者不是道他做不得所以
  與曾㸃者亦不是道他便做得聖人之意深逺學者不能測
  也天下事固是擔當在我然事亦有不可必者子路如何便
  道我必能如此看他意思便有將智力刼持之意且如冉有
  公西赤亦是説輔佐諸侯事業何以言之安有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而非諸侯之國者宗廟會同而非諸侯之事者但二
  子不敢分明説着不比子路便説千乘之國將諸侯事業便
  擔當在身上大是不委曲也又如曾㸃所言前輩謂便是堯
  氣象固是如此然亦不必太深言之聖人所以喟然者正是
  有感於其心未暇論曾㸃也道之不行便是得如子路諸子
  各行其志亦無復以利澤生民退而與二三子自樂其樂亦
  復不得已之意此聖人所以喟然也其實諸子優劣亦難専
  用此看聖人不就上面責他觀亦各言其志一句聖人忠恕之意亦可見觀曾㸃異乎三子之撰與三子之言何如意思
  都與聖人别

知识出处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出版地:温州

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著有《石鼓论语答问》、《易经总说》、《曲礼口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等。谥文端。光宗时,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期间撰此书,故名《石鼓论语答问》。此书阐发《论语》义理,持论较平允,但于名物训诂方面间有疏误,虽然如此,仍不失为一本较有价值的书,朱熹以为近于道。《四库全书》底本为江苏巡抚采进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