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825
颗粒名称: 攬權
其他题名: 論八柄八統詔王
分类号: K892.9
页数: 4
页码: 五至七
摘要: 鄭伯謙對《周禮》中論八柄八統詔王之詮釋。
关键词: 古代礼制 周礼

内容

或問太宰主羣吏司徒主萬民而吏民之事太宰又
  得以兼行之天下萬務無不在掌握中而八柄馭臣
  八統馭民太宰必以詔王何也曰凡邦之小治則冡
  宰聽之柄謂權柄之大也統謂統禦之大也出乎法
  令之外而行乎操縱闔辟之間是非人臣之所得為
  也蓋聖人之道有經有權經者法之常而權者法之
  變使聖人之為天下一切聽於法而無操縱闔闢之
  權以變通之則吾之爵祿生殺有時而竆而人情取
  必之餘亦有時而玩是非可常之道也故自八柄而
  言之有德者宜貴也或無爵而未貴有功者宜富也
  或無祿而未富非所可予而有私恩之施以為幸非
  所可赦而有私義之免以為福置之尊貴而使自愛
  奪其榮富而使貧窶罪重於過而或止於廢過輕於
  罪而或抵於誅此皆人主之所用以為聳動天下之
  具而不使人有自必之心者也自八統而言之親故
  賓客固當敦敬而尊禮賢能勲貴固當任使而保護
  然恃恩者常易驕恃才者常易傲而服勤盡瘁之士
  亦不能無累日取貴之心今也親親未巳而賢賢繼
  之尊尊貴貴未巳而下下繼之內朝序齒忽變而序
  爵於外朝投壺燕射序賢或變而序官于宗廟不拘
  於一而迭出於八此又人主之所用以為轉移變化
  之術而不使有自恃之心也施不測之恩用不測之
  威我可以取必於人而人不可以取必於我使一世
  之人皆有以奔走而畏慕而不得以邀持而固必暫
  出於我而天下之人被之者鼓舞而喜慘怛而悲此
  豈非權柄統禦之大者乎太宰雖尊人臣也如使人
  臣而亦得以擅權柄專統禦擺落乎法令而雜用乎
  經權則繩墨廢而法守亂末流之弊將至於蕩然自
  肆誣上行私之人皆得藉口以專其欲矣周公所甚
  慮也其大者歸於王而其小者則守於塚宰其權而
  變者歸於王而其經而常者則守於塚宰若內府供
  王之好賜予及塚宰之好賜予此好賜予之常者也
  若司防以周知四國之治以詔王及塚宰廢置此廢
  置之常者也若小宰之六敘以正其位以置其食此
  祿位稍食之常者也若表記言周人之親而不尊祭
  義言周人貴親而尚齒此親親之常者也太宰守其
  常故其待百官萬民有一定之法人主用其權故其
  疾速進退皆在我而百官萬民不得執法以要其君
  雖然權固人主之所得用也而必待太宰之詔此亦
  慮其所終而稽其所弊矣君相之間相濟而相維持
  者如此成王周公之世王朝之上所以無一官之不
  盡其職而王畿之內所以無一民之不入于善也蓋
  天下之人見太宰必然之法則不敢以不自盡見人
  主或然或不然之權則內不敢以自恃外不敢以自
  必激昻振厲惟知自強於為善而已昔者嘗觀諸夏
  商與齊魯之事則大異于周矣蓋夏後氏先賞而後
  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至於惷而愚喬而野朴而不
  文商人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至於蕩而
  不靜勝而無恥及太公治齊舉賢而尚功周公曰後
  世必有簒奪之臣周公治魯親親而尊尊太公曰後
  世浸衰矣蓋齊之所為無以異于商而魯人之治則
  夏後氏之治者矣用必然之賞用必然之罰必親親
  必尊尊必舉賢而尚功取其一定者而固守之其末
  流固至於此此宜周公之所懲也為之定法以自守
  於其下使人主時用其意而操縱闔辟於其上上下
  相與出於必然不然之中然後可以振厲人心於無
  窮

知识出处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首一卷》

出版地:清嘉慶十年(1805)虞山張氏照曠閣刻《學津討原》本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