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度支部(财政部)造纸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唯一号: 110131020230002826
机构名称: 汉口度支部(财政部)造纸厂
文件路径: 1101/01/object/PDF/1101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280.pdf

机构描述

这是清朝廷直接投资兴建的一家规模较大的官纸厂,开始筹建时间虽比白沙洲纸厂为早,但因议而不决,实际建成投产则在清廷覆灭之后。这个厂的遭遇,也同前者一样反复曲折。据1903年《东方杂志》一卷2期11页载:“顺天府尹沈,奏为请设立度量衡并造纸局(厂)”。 奏文交财政处和户部讨论,事隔3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财政处和户部决定筹建造纸局和印刷局,主要为印制钞票,要先派员赴日本考察,再行研究。 当时有些官员,对建设造纸和印刷局,雄心勃勃,建议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各设纸厂和印刷厂,据《京话日报》第676号(1906年6月)载:“要紧新闻——设立造纸印刷局,财政处会同户部,奏请采办机器,设厂造纸,并设印刷局,奉旨交财政处议奏,现已议准,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处设立造纸厂、印刷厂一所,选派委员经理。”经光绪皇帝准奏,即派大员率领18人到日本调查办厂章程并学习有关造纸、印刷技术。 京师造纸厂的厂址,初期拟设在通州,1907年度支部造纸厂批准成立后,即开始向外商洋行洽构机器。但不知何故(据说是洋人建议),厂址不设于通州,改设在汉口刘家庙附近的谌家矶。原先户部和财政处拟在京、津、沪各设造纸厂、印刷厂,由于清王朝已临末日,财政困难,最后决定只在北京白纸坊设立官印局一所,在汉口设造纸厂一所,计划由汉口纸厂生产纸张,供给北京官印刷局使用。北京官印刷局主要任务是印刷纸币、邮票及其他证券、票据。 汉口造纸厂自1907年筹建到宣统三年(1911年),历时五载,迄未竣工投产,是年辛亥革命爆发,工作停顿。到了民国二年(1914年),由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在善后借款中拨出150万元续建收尾工程,1915年开工,改名为汉口财政部造纸厂。 开工后产品颇受欢迎,随即扩充设备,增加生产。该厂在当时是我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技术和财力最雄厚的纸厂,本当大有作为,但是,因受官僚腐败之害与白沙洲纸厂同一命运,以失败告终。据1919年2月25日长沙《大公报》刊载一篇专访文章称:“汉口财政部造纸厂,开办了多年,机器也很完善,但没有什么成效,因为这是官办企业,没有什么股东干涉,所以办事人可不必求谋工厂之发展,只要谋自己私利就好了,那怕有公正的人主持,也是不能久居其位;即令办理认真而自己是一个门外汉,不晓得节省糜费扩充业务之办法,也是枉然,延到现在,不独没有成效,弄得奄奄一息了。” 当政腐败不得根除,加之技术人才匮乏,技术设计、管理大权往往操于洋人之手,无人过问,亦是失败原因之一。汉口财政部纸厂自20年代初,即长期停办,直至1938年武汉被日本人侵占前夕,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雇工仓促拆下残余机件迁川,在成都由建国纸厂重新修配使用。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