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浙江的竹纸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55
颗粒名称: 三、浙江的竹纸业
分类号: TS7-092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竹纸历史悠久,元明时期产区扩大,品质上乘。其中,上虞大笺纸最为有名,黄烧纸产量特多。浙江竹纸制造工艺有熟料和生料之分,用途广泛。湖州等地竹纸产量大,与丝茶同为大宗产品,对当地经济文化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浙江省 竹纸业 明朝

内容

浙江竹纸的生产历史最久,早在晋代即有“会稽竖纹竹纸”之名,为江南竹纸重要发源地之一。到了元明时期,产区逐渐扩大,发展到浙东瓯江流域的松阳、宣平、龙游、金华、浦江、龙泉、泰顺,以及浙西的湖州、长兴、余杭、富阳等地。全省大多数县份都产纸。纸的品质以上虞大笺纸最为有名,其次竹连七、连四、竹奏本等纸质细而色浅;常山的柬纸即今之贡川纸,为印书纸的佳品;官堆纸、毛边纸、元书纸等文化用纸产量亦多,但纯白的连史纸、玉版纸等高级竹纸较少。浙江竹纸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料”的低级黄烧纸产量特多,几乎各地都生产。据近代出版的《浙江之纸业》一书载,此类黄烧纸产量(产值计)约占全省造纸业产值三分之一,可见其产量之大。因此类产品生产比较简单,销路亦广,故产者众多。黄纸的制造方法,据明万历《湖州府志》记载:黄纸出归安县十九区东沈、钱家边,傍溪分流激石,转水为碓,以杀青而捣之,叠石方空,高广寻丈以置镬(楻锅),以石垔灰(石灰)而煮之,捣之糜其质也(捣浆),煮之能化其性也(去杂质),曝之以烈其气也(晒干水分),是曰黄纸。曝之日弥冈被阜(摊晒满地),或飙风骤雨,妇女倾家争拾,上下山坡,捷于猿猴。少倾,则委于土耳(稍迟则淋湿混之于泥土中)。
  由上记载,可知浙江生产竹料黄纸的工艺方法有二:一是经过石灰蒸料的“熟料”,可以用来生产表芯纸类;二是未经煮熟的“生料”专用于低级烧纸、卫生纸、包扎纸。明末吴梅村在湖州时有“水碓筒输,纸,溪船篓贡茶”的诗句,可见湖州的纸品级虽低,但与丝茶同为大宗产品。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松阳县
相关地名
宣平堡乡
相关地名
龙游县
相关地名
金华市
相关地名
浦江县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长兴县
相关地名
余杭区
相关地名
富阳区
相关地名
上虞区
相关地名
常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