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代十国、宋朝造纸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五代十国、宋朝造纸业综述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代十国造纸业因战乱无大作为,但南唐澄心堂纸闻名。北宋造纸业进入繁盛时期,技术进步显著,南宋印刷业发达,造纸业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 南宋 造纸业 印刷业

内容

唐朝灭亡后,随即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的局面。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公元907~960)。同时,长江中下游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北汉,史称十国(公元891~979)。五代十国持续54年,因兵火战乱影响,致使全国造纸业形成无大作为的局面。但南唐建都金陵(南京),后主李煜(公元937~978)虽在政治上昏溃,但在艺术上却聪颖,爱好诗文、书画、纸张,名纸澄心堂纸值得称道。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公元927~976年)灭后周称帝,国号宋,先后削平南唐等割据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至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所灭,两宋共历十八帝,220年。
  北宋时造纸业进入繁盛时期。北宋建国以后的100年间,社会安定,生产有较大发展,广大农民开垦了大量农田,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随着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呈现空前的繁荣,手工业者有许多新创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火器的发明,都出现在北宋。为适应工商业的发展,宋代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称“交子”。工商业的繁荣,农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手工业的兴盛,成为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明显特点。著名的手工业诸如纺织、染色、制瓷、矿冶等各部门,无论是原料的采集,还是生产过程、产品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进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也超越了前代。造纸作为一种手工业,必然同其他手工业一样,进一步得到兴旺,造纸技术有显著的进步。
  随着印刷术的发达,官私造纸业发展很快,这已为史学家所重视。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就曾介绍说:“民间造纸业发展很快。造纸用的原料种类很多。川蜀用麻,北方用桑皮,沿海用苔,浙江用麦秆、稻秆、嫩竹、油藤。造纸技术也更加进步,各地还有多种方法加工制作的笺纸。纸张经过加粉、加蜡、染色、砑花,精造成精致的色笺,用以写字、作画。”北宋时发展起来的印刷业,到南宋时更为发达。官府、官员和民间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印刷的图书广为流传,印刷纸的制造逐渐在造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代,还出现了关于造纸方面的专著。上述诸方面充分表明,宋代也是我国古代造纸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温
相关人物
李煜
相关人物
赵匡胤
相关人物
赵构
相关人物
范文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金陵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开封市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商丘市
相关地名
临安区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