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于造纸浆内施胶的中(碱)性施胶剂的开发和进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奇妙的造纸术》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460
颗粒名称: 目前常用于造纸浆内施胶的中(碱)性施胶剂的开发和进展
分类号: TS753
页数: 4
页码: 132-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碱)性施胶作为20世纪造纸工艺的重大革新,解决了档案文件保存、纸页强度提升、碳酸钙填料使用增多、浆耗节约、能耗降低、设备腐蚀减轻、排水污染减少等问题。
关键词: 造纸 调料 施胶剂

内容

中(碱)性施胶的开发是20世纪造纸工艺的重大革新,不仅解决了重要档案文件的长期保存,改善纸页强度,使用更多的碳酸钙填料,节约浆耗,降低能耗,减轻设备腐蚀,减少排水污染,还相应发展了系列配套湿部添加剂,促进了湿部化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国会议会图书馆1800万册藏书中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图书面临脆化的危险,而中国古代书籍历经数百年却能安然无恙。美国Barrow实验室分析纸的变质和脆化原因,是因为纸内含有的酸性物质使纤维素水解,从而使纸页强度逐年下降。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纸是不施胶或只用动物胶、淀粉等处理。1807年德国人依利格(Illig)发明松香施胶,用矾土(硫酸铝)作固着剂,造纸系统由中性变为酸性,硫酸铝与纸中微量水分反应水解,导致纤维素降解,成为纸张脆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和加速了中(碱)性施胶的研究和开发。
  (1)中(碱)性施胶剂的发展过程:中(碱)性施胶是指在抄纸各工序中,将pH值调节至7以上,原则上不使用矾土(硫酸铝)的一种施胶方法。
  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第一代中性胶,是将脂肪酸与多元胺反应生成具有疏水基带阳电荷的多元胺盐,在中(碱)性条件下自行留着于纤维上,在纸机通常的干燥条件下即能熟化,并提供一定施胶度。首先可用碱性碳酸钙为填料生产施胶纸,但如果用量较多,则影响纤维间结合力和成纸强度,纸机湿部沉淀物也较多。
  1948年美国发明烷基烯酮二聚物(Alkyl Ketene Dimer,简称AKD),1956年建厂生产,并于1957年和1960年分别用于优质纸和牛奶液体包装纸板的施胶剂。早期的AKD型中(碱)性胶为非离子型,胶料留着率低,熟化速率慢,因而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1968年美国发明烯基琥珀酸酐(Alkenyl Succinic Anhydride,简称ASA)型反应胶,1972年成功用于优质纸的施胶。但反应速率快,易水解,需现场乳化,因而使用面不广。
  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推出带阳电荷AKD型中(碱)性胶,80年代又相继开发以阳电荷树脂为稳定剂的系列反应胶,提高胶料留着率和加快反应性,扩大了AKD型中(碱)性胶的应用范畴,为中(碱)性施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改进了ASA的乳化和应用工艺,并配备了用微机控制的现场乳化和添加装置。由于胶料成本较低,熟化速率快,适用于机内涂布的大型高速纸机的施胶。
  近年来,新型造纸机车速不断提高,一般车速已达1000米/分钟以上。AKD型中(碱)性胶的熟化速度已难以适应使用要求,加以还存在纸面打滑和胶料位移等问题。上世纪90年代,又推出新一代碱性施胶剂—烯基烯酮二聚物(AlkenylKeteneDimer,简称AL-KD),据称可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美国造纸工业市场上已占有一定的销售额,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美国开发的新型阳离子分散松香胶,日本推出的酯化松香乳液,以及阴离子松香胶,采用聚氯化铝(PAC)替代硫酸铝的中性松香施胶技术,也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未见有用于大型高速纸机的报道。
  (2)中(碱)性施胶剂的类型:当前纤维素反应型中(碱)性施胶剂有AKD型和ASA型两种。其施胶是通过与纤维素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在化学结构上有共性,主要表现在:拥有长碳链憎液性能的官能团,即起施胶作用的疏水基;拥有与纤维素键合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发生键合作用。因此,即使用量少,也可获得优异的施胶效果。
  ①AKD中(碱)性施胶剂:AKD由长链脂肪酸经酰氯化试剂合成脂肪酰氯,用碱催化剂脱氯化氢而成。常温时为乳白色蜡状固体,其熔点随制备的脂肪酸碳链长度而不同,一般在40~55℃之间。具有四元环内酯结构,易和含羟基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纤维素和水均含有羟基,AKD和纤维素反应,可使纸张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水解物,则无施胶效果。AKD易水解,但又必须制备成水乳液才能使用,为此,乳液组分、乳化工艺和特定的乳化装置是制备稳定的AKD型中(碱)性胶的关键。使用时,无需加入硫酸铝,pH值适用范围为7.0~8.5,胶料用量为松香胶的10%~15%。除有优良的抗水性外,还有抗乳酸、抗碱等性能,可用于传统印刷书写纸,还可用于液体包装纸板、照相原纸等特殊纸种。
  ②2ASA中(碱)性施胶剂:ASA由乙烯均聚成α-烯烃,经异构化成内烯烃,再与顺酐反应而成,常温时为油状黏稠液体。含有两个疏水基和反应性酐基,反应活性更甚于AKD的四元环内酯基。与纤维素有很快的反应速率,但也极易水解。原液在密闭隔绝水分情况下,可长久贮存,但一经乳化,短时间内会水解成液状粘胶物。因此必须采用微机自控的现场乳化设备,适用于日产量200吨以上的大型纸机。对硫酸铝有一定的容忍性,可在近中性范围内应用。现多倾向于未涂布不含磨木浆的高级纸和建筑用石膏纸板等。
  (3)中(碱)性施胶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西欧是率先发展中(碱)性施胶技术的地区。原因是木材资源短缺,进口纸浆价格昂贵,而价廉质优的白垩(碳酸钙)供应充足,需要增加填料用量以节约纤维;另外中性抄造的废水pH值一般在7左右,SO2﹣4离子显著降低,BOD5、COD也有所减轻,相应减少造纸废水的污染。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文化用纸中性施胶已达60%~65%,进入90年代已高达95%。
  美国由于白土资源丰富,碳酸钙售价比白土贵,加以木浆供应无虑,中性施胶仅限于液体包状纸板、石膏纸板等少量纸种。近年来,由于木浆价格提高,制浆厂碱回收苛化后白泥处理困难,却可用作中性纸的填料,加以又体现了节约能源,改善纸机湿部洁净环境和提高成纸质量等,因此亦重视中(碱)性施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级纸中(碱)性施胶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15%左右,至上世纪90年代已跃至90%以上。
  亚太地区,日本首先开发了中(碱)性施胶技术,但由于采用石油树脂、石蜡胶等多元化中性胶,因此长期徘徊不前,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高级纸中比例仅占25%左右。近年来,由于中性纸对原料要求较宽容,可以大量采用二次纤维为原料,还可采用廉价填料,因此,中性施胶有所发展。印尼新建很多大型高速纸机,以阔叶木浆为主要原料,是亚太地区中中性施胶发展最迅速的国家,高级纸几乎全为中性纸。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研究中(碱)性施胶技术。1989年上海江南造纸厂在铜版原纸生产中全面采用中(碱)性施胶,随后上海地区和山东、江苏、浙江等一些中型企业相继采用中(碱)性施胶,高级纸中比例为3%~5%,随着苏州紫兴、常熟亚太资源、镇江金东、宁波中华、苏州金华盛等大型企业转向中(碱)性施胶,目前采用中(碱)性施胶剂施胶的纸张一跃超过50%以上。

知识出处

奇妙的造纸术

《奇妙的造纸术》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造纸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造纸工业,普及造纸技术基础知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