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抄纸法与浇纸法有不同的发源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313
颗粒名称: 2.抄纸法与浇纸法有不同的发源地
分类号: TS75
页数: 7
页码: 88-94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亚洲地区抄纸法和浇纸法两种造纸技术的分布与交流。浇纸法主要在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地区使用,产品坚韧,用于佛教经书;抄纸法则在东亚大陆更常见。文章引用了古籍资料,考察了古代印度造纸的情况,并强调了文化交流在造纸术传播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抄纸法 浇纸法 发源地

内容

在造纸的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要的就是抄纸法和浇纸法两种技术的渊源关系。对浇纸而言,据我们搜集资料分析,我国西藏、南疆及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越南、泰国以及我国傣族居住地等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很深的地区共同保留有此种极为独特的原始造纸法(技术要点是固定式纸帘浇纸、直接用纸帘把湿纸自然晒干,多为地坑式纸槽,产品为厚而坚韧的纸张),除此之外,广西瑶族、广东佛山等地也有浇纸法造纸,但这种造纸法未在中国内地发现。而中国内地以及东亚各国极常见的抄纸法却在印巴次大陆、东南亚分布很少。亚洲传统造纸中,抄纸法和浇纸法的不同特点是:
  (1)地域分布有区别,一个主要集中于东亚大陆;另一个则集中于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2)文化上各有特点,一个主要在汉文化区,作为文化用纸及卫生用纸等;另一个主要在印度佛教文化区,作为佛教经书用纸。
  (3)技术上截然不同,一为抄纸系统;另一种浇纸系统。
  令我们十分感兴趣的是,以上所有地区的浇纸法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历史上是浇纸法更早还是抄纸法更早(一般认为,浇纸法的技术更原始),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以下我们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我们认为,印巴次大陆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有纸了,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记载:
  蜜香纸,以蜜香树皮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而不溃烂。泰康五年(公元284年),大秦献三万幅。尝以万幅赐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令写所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以进,未至而预卒,诏赐其家,令藏之。“大秦”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指古罗马或古印度。由于古罗马没有纸,19世纪时,西方汉学家夏德(F.Hirth)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纸是亚历山大城的商人来中国时,道经锡兰和越南,买了当地土产,而把它们当作自己国家的产品,像往常般作为贡品①。这种解释一直为中国史学家们所承认和延袭。然而,据公元4世纪王嘉《拾遗记》说,南越一带产的是 “侧理纸”。这种纸与大秦进献的 “蜜香纸 ”没有可以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证据。
  其实,《南方草木状》透露了“蜜香纸”的很多信息。这种纸“极香”,表明是用有香味的植物作为原料,很可能就是瑞香科植物。“坚韧”则是浇纸法生产出来的手工纸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印巴次大陆手工纸的显著特点。更重要的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说沈香的异名有沈水香、蜜香,梵名阿迦〓。季羡林先生说,阿迦〓就是梵文agru,学名Agalochum,AmyrisAgalocha,中文名字就是沈香。①所以,我们认为,《南方草木状》记载的“蜜香纸”应是指出产于古印度的以瑞香科植物为原料、浇纸法生产的坚韧的手工纸,而“大秦”当指印度。记载所见,一次赠纸达3万幅,可见远在公元3世纪时(仅比中国蔡伦造纸晚一个多世纪),古印度造纸业已极为发达。
  《南方草木状》一书,历来都有争议,但研究者认为,“蜜香纸”条最能体现是嵇含的原撰。②而《晋书·武帝纪》有“太康五年十二月大秦来献,闰月杜预卒”,证实了《南方草木状》的记载。李惠林著《南方草木状考释》一书报导说大英图书馆藏有几部18世纪印度阿萨姆人写在蜜香树皮布(纸)的文献。③可见,蜜香纸应为印度所造。
  在此,我们还要辨明一条史料,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说:罗州多栈香树,身如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桔,皮堪作纸,名为香皮纸。皮白色,有文如鱼子,雷[州]、罗州、义宁、新会县率多用之,其纸漫而弱,沾水即烂,不及楮皮者。
  有专家认为,此处栈香树即为沉香,属于瑞香科沉香属,香皮纸应指沉香原料纸,即蜜香纸。①
  而我们认为,《岭表录异》中的栈香与《南方草木状》中的“蜜香”是两种植物,因为栈香纸的特点是“沾水即烂”,而蜜香纸的特点是“水渍之而不溃烂”;栈香纸为“皮白色”,蜜香纸为“微褐色”,这表明所造的纸是截然不同的。据笔者模拟实验,浇纸法造出的傣纸也是“水渍之而不溃烂”,很明显与 “蜜香纸”的性质相同。
  古印度很早就有用纸的习俗,唐代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中说:
  其伞可用竹织之,薄如竹簟一重便得,大小随情宽二三尺,顶中复作,拟施其柄。其柄长短量如盖阔。或可薄拂以漆,或可织苇为之,或如藤帽之流,夹纸亦成牢矣。这是公元7世纪的记录,表明当时古印度已用手工纸制作雨伞,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云南傣族、泰国清迈的泰族广泛使用纸伞的情形是相同的。古印度最早开始把佛像印制于纸上,唐显庆五年(660年),王玄策出使印度,印度佛寺曾送他“佛印四”,②最重要的是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的一段古印度印制佛像的记载:
  造泥制底及拓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或积或聚,以砖裹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消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义净于武后天授三年(692年)寄回中国的。凌纯声院士认为,“所谓‘造泥制底’,即以泥制成模底;所谓‘拓模泥像’,即以泥置模中压成佛像。至于‘印绢纸’,乃是把佛像印于绢上或印于纸上”。①1925年,日本著名学者藤田丰八以为“印绢纸”是印度古佛像的印刷。②我国学者向达先生认为:“始言印刷之文献,当以义净之言为最先矣。”③
  所谓“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表明当时古印度的佛像印制业极为发达,以后中国的印刷术也受其,影响(这大概是中国印刷业最早产生于佛经印刷的原因之一)。所以,印度的手工纸印制的产生也是极早的。只不过这只是单一的佛像印制,不能称为真正的印刷技术。有专家认为,印度的造纸技术是从西藏传入的,而西藏的造纸术则是7世纪中期由中国内地传入的,根据是《旧唐书·吐蕃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了内地的造纸匠④。然而,唐代中国内地已经全是抄纸法造纸,而今西藏却是浇纸法造纸,可见浇纸法造纸决不是中国内地传到西藏的,应当另有传播路线。我们还认为,亚洲造纸应有不同的起源。根据地理气候的特点,中国内地的抄纸起源于漂丝,而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的浇纸则可能与树皮布有较多的联系。一般认为,造纸必然有抄纸过程,抄纸是造纸技术最明显的特征。其实,这只是中国内地造纸的方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公元100年)对纸的定义是:“纸,絮一苫也,从糹,氏声。”可知造纸的主要因素有二,即絮和苫,絮是原料,苫是工具,一般理解为帘模。东汉《尔雅》释器称:“白盖谓之苫。”关于絮,《说文解字》谓:“絮,敝绵也。”段玉裁注:“凡絮必丝为之”,而纸字亦为“糸”旁,“丝”正是中国内地纸的初义。所以,中国内地最早的纸实际上应由漂丝步骤演化而来。在公元2世纪初年(105年)蔡伦造纸之前,史籍中已记载了幡纸、丝纸,又有名为赫蹄的薄小纸等。《通鉴》引《东观汉记》说,永元十四年冬(102年),“郡国贡献,悉令禁绝,岁时但贡纸笔”。《后汉书·邓皇后传》也有类似记载。表明蔡伦造纸前三年,不仅有纸,并且是来自于其它“郡国”。
  至于蔡伦造纸,因为有树皮为原料,凌纯声等前辈多有推测其造纸受到树皮布的影响,凌纯声还提出赫蹄这种薄小纸就是树皮布纸,“蔡伦不过利用古代造丝纸和榖布纸的两种方法合并,原料方面本来用动物纤维之丝,代以植物纤维而已”。①蔡伦是南方楚人,其受树皮布影响是很容易的。总之,蔡伦造纸并不是中国最早的纸,②在技术上受到南方树皮布的影响而改进了造纸术是不奇怪的,这也是蔡伦的历史功绩。
  而亚洲南部由于气候的原因,普遍有穿着树皮布的习俗,并且民族调查还发现直接在木桩上捶打成纸的方法,并没有用纸帘。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其做法是将树皮切成细长条片,用水浸泡软化,用反复捶击方法使纤维均匀彼此粘合成纸张状③,而公元3世纪的《南方草木状》载南方“箪竹,一节相去六七尺,彼人取嫩者锤浸绩为布,谓之竹疏布。”所以,这种树皮布与印尼爪哇捶打制造原始纸在技术上完全相同,并且历史已相当久远。本世纪以来很多学者认为纸的发明起源于树皮布(以凌纯声为代表),这是有道理的。从捶打造布到捶打造纸,再到把捶打好的纸浆放到布模中浇纸,这在技术上是十分自然的,而且树皮布分布的地理范围与浇纸法分布的地理范围很吻合,可能就是浇纸法的直接起源。有些纸史专家认为最初的纸应是浇纸法生产的(如潘吉星、陈大川等专家),①这种观点不无商榷之处。由于这种造纸法在印巴次大陆最为集中,而且很发达,与民族文化的联系相当紧密,这为浇纸法造纸的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总之,我们的初步看法是,抄纸起源于中国内地,与中国古代的漂丝有关;浇纸法造纸可能起源于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包括印巴次大陆或东南亚等广大地区,与衣着树皮布有关,其传播及使用与印度佛教文化密切相关。
  当然,古印度的情况非常复杂,印度人又极不重视历史,史料极为贫乏,这给我们研究古印度的造纸史,特别是其造纸的渊源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古印度一直用贝叶写经,使人误认为它没有纸,其实,即使纸张已极为普及的今天,印巴次大陆、东南亚等佛教地区仍大量用贝叶写经,纸并没有排斥贝叶。
  另外,我国造纸技术的外传基本上是抄纸法的外传,例如西传阿拉伯、欧洲,东传日本和朝鲜,都是抄纸法造纸,中国抄纸法造纸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甚至现代工艺的造纸,也是中国抄纸法造纸的沿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在造纸术上的成就得到举世公认,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人们对浇纸法没有太多的注意,以致长期忽视了印巴次大陆的造纸情况。
  鉴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有关学科的专家能不断攻关,使这一课题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知识出处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入研究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技术,从云南古代的手工纸开始,详细介绍了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哈尼族、瑶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技术及其特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时珍
相关人物
沈水香
相关人物
李惠林
相关人物
刘恂
相关人物
王玄策
相关人物
段玉裁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潘吉星
相关人物
陈大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
大秦回族乡
相关地名
当阳市
相关地名
义宁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