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尼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302
颗粒名称: 1.哈尼族
分类号: TS75
页数: 4
页码: 53-56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哈哈尼族造纸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蒸煮、舂捣、抄纸等步骤,并指出哈尼族造纸具有独特的技术细节和特色。
关键词: 手工造纸 竹纸制造 哈尼族

内容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的红河州,其中建水县哈尼族也有自己的造纸业。在明代的《万历云南通志》卷二和《天启滇志》卷三中曾记载了临安府(即今建水)产纸。直到1985年以前在建水县渣腊村公所的普古乍、绿竹地和小者茶等哈尼族村寨都有造纸业,其中以普古乍最多,有近300造纸,绿竹地其次,有50余户。
  1998年3月我们对普古乍哈尼族的造纸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个哈尼族的村寨约有300多户人家,1400人,居住在非常偏僻的普古乍里山的一个很陡的山坡上,我们爬了很多山路才走到普古乍村。山上盛产不同品种的竹子。他们世代以造竹纸为生,当地的一些老人对我们说,从他们的祖辈以前就开始造纸,是世代“手口相传”下来的。所以哈尼族造纸有150年以上的历史。若明《万历云南通志》和《天启滇志》中记载的建水造纸就是指建水的哈尼族造纸,则哈尼族造纸还可上推到400年以前。
  这里的竹子都是大竹子,有红竹、大黑竹、灰竹、黄竹,村子的附近全是茂密的竹林。普古乍村已停止造纸多年,我们在该村只见到一些废弃了的水槽、石碓及一些造纸工具,并向村民收购了抄纸的竹帘及过去抄造的一些纸张,有关情况也是向村民们询问所得,其造纸工序如下:
  槌竹 —浸泡 —蒸煮 —打竹 —洗涤 —二次蒸煮 —二次洗涤 —发酵 —二次舂捣 —抄纸 —压榨 —晒纸。
  (1)槌竹:把生长不满一年的嫩竹砍下,先砍成长约1米多的竹筒,再用木槌把竹槌破,越破越好,把竹子捆为一小把一小把的,在太阳下晒干,然后背回家。
  (2)浸泡:在竹料上一层层地涂上石灰,石灰的数量应少于竹料,在水池中浸泡一个星期。
  (3)蒸煮:从池中取出竹料,放入石头垒成的蒸煮窑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柴燃烧,大火蒸煮三天三夜,至竹料变得柔软,煮的时候要加一点石灰。
  (4)打竹:用铁钩把竹料钩放到地上,用木棒对竹料进行敲打,又分成粗打和细打,使其纤维分裂为止。
  (5)洗涤:把料放进水池中,趁热用清水洗涤,反复洗三四遍,洗去石灰及杂质。
  (6)二次蒸煮:再把料放入蒸煮窑中,加上草木灰(俗语称“小灰”,是专门烧成的)蒸煮。蒸煮时窑上面也要覆满草木灰,窑中间开一个气眼,用竹子插入,蒸煮窑中的气就从竹子中喷出,达2米以上。三天三夜后熄火,捂两天后将竹料钩出。
  (7)二次洗涤:放入清水池中洗,主要把草木灰洗去,并捡出料中的杂质。这时竹料已发白,并相当柔软。
  (8)发酵:竹料放入石窑中,注入清水,再把竹料捂起来,使其自然发酵,约15天左右拿出来。
  (9)二次舂捣:把竹料放入一个有臼窝的脚碓上,用脚力反复舂捣,约一个多小时,使纸料捣成细浆状,并用手除去一些老皮层。
  (10)抄纸:把料放入石槽中,加上清水,再放入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用竹棒猛搅,把一团团的料浆搅散。然后就用竹帘抄纸,抄好纸后,从竹架上取出纸帘,将湿纸扣在木凳上的湿纸堆中。
  (11)压榨:湿纸垒到一定的高度后,用杠杆将毛竹绳绞紧,逐渐增加力,水被榨出。约3~4小时,纸只有原厚度的1/4,然后一叠叠取下。
  (12)晒纸:把纸一叠的晾在竹子上,约50~60张一叠,天晴晒2~3天,天阴晒4~5天。晒后取下,用手理齐。造纸过程完成。
  设备:
  (1)纸帘:竹子做成,活动式,长1米、宽0.33米。民国时纸帘由自己做,建国后则是四川人专门来做。
  (2)纸槽:用石板做成,有抄纸槽和纸药槽两部分,长1.5米、上宽1米、下宽0.5米。
  (3)脚碓:木制,长2米,与白族的脚碓相同。
  村民们告诉我们,在这种造纸法中,100公斤竹料可造出2000张纸。手快的纸工一天能抄出上千张纸。由于竹子丰富,过去一年四季都在造竹纸。
  造纸过程中的抄纸与浸泡沤料等工序都由男人承担,女人只做背竹和晾纸等工作,这与傣族地区的造纸由妇女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从以上对哈尼族的调查来看,哈尼族的造竹纸方法与白族造竹纸的方法有区别,如白族造竹纸只进行一次舂捣,而哈尼族的造法则是有二次舂捣。白族的蒸煮器是木料围制的大锅,而哈尼族则是石头叠成的窑,并从中间插孔放气。哈尼族造纸用的是较大的竹子,而白族用的是很细的竹子。一些相同技术的其体的细节也有所不同。
  但把哈尼族的造纸方法与四川夹江的造竹纸的方法及步骤相比,①两者非常接近,几无不同之处,我们推测哈尼族的造纸业是直接从四川夹江学来的。
  由于造纸时有多级蒸煮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柴。80年代以后,附近山上的森林经过长年累月的砍伐,终于被砍光了。1984年以后普古乍逐渐停止了造纸,附近的绿地竹村和小者茶村的造纸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1986年以后被迫停止了,现在村民以生产竹签和竹筷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每天只有1~2元的收入,生活相当贫困,远远不如十几年前造纸的收入。
  所以,对普古乍山的哈尼族造纸来说,取消多级蒸煮,把熟料法造纸改为生料法造纸是其摆脱贫困的当务之急。
  哈尼族没有文字,所造的纸不用于写字,主要作本民族及附近汉族祭祀用的冥钱纸及卫生用纸,哈尼族的老人也喜欢用这种纸去点水烟。而作为商品,主要拿到个旧、建水、开远去出售,并且以哈尼族购买者居多。

知识出处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入研究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技术,从云南古代的手工纸开始,详细介绍了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哈尼族、瑶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技术及其特点。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建水县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建水县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夹江县
相关地名
开远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