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德国的造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70
颗粒名称: 二 德国的造纸
分类号: F416
页数: 4
页码: 580-5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国商人斯特罗姆在意大利学习造纸技术后,于1390年在纽伦堡建立德国首家纸场,采取保密措施并获利丰厚。此举推动了纽伦堡的印刷业和德国其他地区的造纸业发展,至16世纪末,德国纸场遍布各地,支持了印刷业的繁荣。《纽伦堡方志》中的纸场示意图是重要文化记载。
关键词: 德国 造纸业

内容

地处中欧的德国,早在1228年即已用纸,但直到14世纪后半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的还是外国纸,南方要靠从意大利输入,莱因河地区由法国进口。这种情况德国人虽要尽速改变,但苦于无法掌握有关造纸技术。这时,纽伦堡(Nürnberg)商人斯特罗姆(UlmanStromer,1328~1407)在意大利看到了那里的造纸生产情况,便决定冒险在德国投资兴办这样一个纸场。
  纽伦堡德国国立博物馆藏有两页由斯特罗姆在14世纪写的日记体裁的手稿,用古体德文写成,题为PüchlvonmeinGelslechtundvonAbenteur,叙述其家世和冒险的经历。这是欧洲现存有关造纸技术的最早的文献,同时详细描述了德国第一家纸场的兴办经过,此处有加以介绍之必要。1390年,斯特罗姆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区(Lombardia)的商埠米兰(Milano)附近遇到几名懂造纸技术的匠人,他们是弗朗切斯·马尔基亚(FranciscusdeMarchia)及其第马库斯(Marcus),还有其徒弟及随从巴塞洛缪斯(Bartholomeus)。斯特罗姆说服他们离开伦巴第,随他来德国纽伦堡造纸。建场前,他雇一德国人奥布塞尔(ClosenObsser)为工头和监工。
  为了了解欧洲中世纪工场主雇工情况,今将斯特罗姆日记翻译于下:
  克劳森·奥布塞尔答应对我鸟尔曼·斯特罗姆效忠,并发誓对我和我的继承人忠诚老实。他将是我在纸场中的监工,使我不受损害,终生不为我和我的继承人以外的任何人造纸,不以任何方式教别人造纸。此宣誓发生于耶稣纪元1390年圣劳伦斯节(SantLorenzenTagorSaintLawrence'sDay)过后的一个星期日,在我的房间里进行晚祈祷之时,有我的儿子约尔格(J?rg)当时在场①②。此后斯特罗姆1390年又要求在他纸场中作工的其他德国工人作出同样的宣誓。他在日记中说:
  在圣劳伦斯节过后一天,约尔格·台尔曼(J?rgTyrmann)向圣灵(Saints)发誓,他将实际帮助我开发[纸场],而在今后十年内他将只为我和我的继承人造纸。未经我允许,不得传授给任何人。十年以后,他可以为自己造纸,但不得为任何其他人造,他此后可以教为他造纸的人,但不得教其他人,终生如此③④。以上是对本国人而言,但对有熟练技能的意大利造纸工,斯特罗姆采取了更严格的防范措施。他将他们带到名为康拉德(Conradus)的市长面前,以斯特罗姆的家属亲戚作为见证人作了公证。日记中对与意大利工人的契约记载如下:
  耶稣纪元1390年,弗朗切斯·马尔基亚及其弟马库斯以及其仆巴塞洛缪斯已效忠于乌尔曼·斯特罗姆,并向圣灵宣誓,他们要永远忠顺并不将造纸秘密泄露给诺曼第(Normandy)山这边全德国土地上的任何人。
  在办完上述手续后,1390年斯特罗姆便在纽伦堡城西门外佩格尼茨河(PegnitzRiver)流经的地方建起了纸场。舂捣麻料用垂直升降的杵臼,每一水车带动18个杵杆。所产的纸上有字母“S”的水印标志,代表场主Stromer。日记还提到,因场主只考虑自身权益,引起意大利工人怠工。于是1391年8月12日斯特罗姆将马尔基亚兄弟私自关押于塔楼中以示惩罚。1392年场主又雇用本国的木匠齐默尔曼(ErhartZymerman),宣誓效忠后,让他修理纸场内的杵杆和抄纸的纸槽,平日作其他木工活或砑光纸张,而其妻则对原料破麻布作筛选分类或将湿纸挂起来干燥,并在打包前统计纸的数量。在该场开工过程中,斯特罗姆雇用的德国工人从意大利伦巴第人那里学会了全套造纸技术。斯特罗姆本人在1390~1394年间经营纸场时,获得巨大利润,后来成为纽伦堡议会议员,转入政界。1394年他将纸场租给约尔格·台尔曼,而他本人于1407年逝世。
  纽伦堡由于产纸闻名,不久也成为德国新兴的印刷业中心。纽伦堡造纸法很快就被德国其他工场主得到,因而其他地方也相继建起纸场,如克姆尼茨(Chemnitz,1398)、拉文斯堡(Ravensburg,1402)和奥格斯堡(Augsburg,1407)的纸场,成了斯特罗姆的竞争对手。此后在斯特拉斯堡(Stras
  berg,1415)、吕贝克(Lübeck,1420)、瓦尔滕费尔斯(Wartenfels,1460)及肯普滕(Kempten,1468)等地也成了产纸的地方。至16世纪末,德国纸场达190家之多,已于境内遍地开花①。这些纸场成为德国印刷业发展的有力后盾。1493年,纽伦堡人谢德尔(HartmannSchedel)用拉丁文编写并出版了《方舆便览》(LiberChroni-carum),描写各地的历史风光,含645幅雕版插图。因刊于纽伦堡,又称《纽伦堡方志》(NürnbergChronicle),其中有纽伦堡城图,图的右下角即为斯特罗姆的纸场示意图(图17-1)。这是欧洲文献中最早的一幅描写纸场的木版图。
  由于各地纸场纷纷建立,造纸已不再是什么秘密,甚至成为诗人和画家的创作题材,这正反映图17-11390年斯特罗姆在纽伦堡城郊兴建的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在德国传播的广泛程度。纸场(右下角),取自Hartmann1568年,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FrankfurtamSchedel:LiberChronicarum(1493)Main)用哥特体(GotischeSchreift)古体德文出版了一本带插图的书,题为《对具有各种贵贱、僧俗身份和不同技能、手艺与行业的世人百态之真实描述》(Eygentliche Beschreibung aller St?nde auff Erden,hoher und niedriger geistlicher,und weltlicher,aller Künsten,Handwercken und H?ndeln)。这个书名很长,或许可以简练地将其译为《百职图咏》。此书1588年于纽伦堡再版,1574年出拉丁文版。1960年于莱比钖据初版重印,简称《百职书》(DasSt?ndebuch),共134页。书中有114幅木刻图,描写不同行业的人物形象,由画家阿曼(JostAmann,1539~1591)绘制,每幅图又由纽伦堡皮匠出身的诗人汉斯·萨克斯(HansSachs,1494~1576)配诗一首,因而我们将此书简称为《百职图咏》。该书第18幅图便是描写纸工,现将萨克斯为纸工图所配的诗译成汉文如下:
  破布携入纸场中,激水转动水车忙。
  切扯破布为碎片,纸料遇水成纸浆。
  [抄工荡帘捞湿纸],速将湿纸毡上放。
  压榨除去多余水,挂起干燥待包装。
  造出雪白平滑纸,人人爱用不夸张①。
  阿曼在图(图17-2)中所绘出的两个人,一为正在纸槽旁向纸浆中荡帘捞纸的抄纸工,他每抄出一张湿纸,便将其放在案板上与纸同样大小的吸水毛毡上,湿纸上再放另一毛毡将下一张湿纸如此放上。一张纸放一层毡或毛布,如此层层堆齐,插图右下角绘出已堆起的湿纸。湿纸应当压榨去水,然后再干燥。捞纸工背后画的正是压榨器,上下有厚木板,旋转螺杆将两板间湿纸压紧,水由四周流出。图中另一人为童工或徒工,其任务是在抄纸工捞出湿纸后,逐张在上面铺毡或布,以保证师傅不停地抄纸。其另一任务是在湿纸堆到一定厚度时进行压榨去水。从此人抬纸行走的方向看,手中抬的应当是已压好的纸,正送去干燥。
  图的左上角画着捣碎纸料的水碓,由流水冲击水轮转动,再经转动装置将旋转运动变为上下直线运动,使碓杆碓头上下舂捣纸料。这种转动装置也是中国发明的,如王桢《农书》(1313)中所描述的那样,后在文艺复兴时传入欧洲。因画面小,驱动水碓的水车没有表现出来。用螺旋压榨器(螺杆为铁制)压湿纸,比中国先进,中国一般用杠杆装置借石头重力压纸,这是因为螺旋装置是欧洲发明的,17世纪传入中国。德国诗人正是根据画面所绘而以诗句解说的,因此可以断定是先作画后配诗的。诗画结合反映出当时欧洲纸工劳动的真实状态,此图是现存出版物中最早的造纸工艺图,甚至比中国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7)还要早69年。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库斯
相关人物
巴塞洛缪斯
相关人物
约尔格·台尔曼
相关人物
汉斯·萨克斯
相关人物
阿曼
相关人物
王桢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