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造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61
颗粒名称: 三 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造纸
分类号: TS75
页数: 3
页码: 563-5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怛逻斯战役后,中国造纸技术西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据阿拉伯史料记载,中国战俘在撒马尔罕传授造纸技术,导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世界造纸业的中心。随后,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也建立了纸厂,其技术亦源于撒马尔罕。中国战俘中的其他技术专才也在大食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技术传播不仅满足了当时的需求,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 怛逻斯战役 造纸术 历史背景

内容

怛逻斯战役的一个后果是中国造纸技术从此西传到阿拉伯,此后再传到欧洲,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1887年,奥地利的阿拉伯史研究家卡拉巴塞克(JosephKarabacek)最先将这次战役与造纸西传联系起来,用阿拉伯文文献研究了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的经过和阿拉伯造纸技术史。他援引10世纪阿拉伯史家萨阿利比(Abu-Man-sur‘Abd-al-Malikal-Tha‘alibi,960~1038)《世界名珠》(Yalimatal-Dahr,EinzigePerlederWelt)的话说:
  在撒马尔罕的特产中应提到的是纸,由于纸更美观、更适用和更简便,因此它取代了先前用于书写的莎草片和羊皮。纸只产于这里和中国。《道里邦国志》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纸是由战俘们从中国传入撒马尔罕的。这些战俘为沙利之子齐亚德·伊本·沙利(ZiyadibnCalih)所有,在其中找到了造纸工。造纸发展后,不仅能供应本地的需要,也成为撒马尔罕人的一种重要贸易品,因此它满足了世界各国的需要,并造福于人类①萨阿利比961年生于波斯尼沙普尔(Nishapur),是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上述记载除见于其主要作品《世界明珠》外,还见于其所著《珍奇趣闻录》(Latāfial-Ma‘arif,Thebookofcuriousandentertaininginformation)②中。萨哈利比的记载,清楚说明751年怛逻斯战役时造纸术通过中国战俘西传的历史事实。他所引的《道里邦国志》(Kitabal-MasālikWā‘l-Mamālik)很可能是在萨曼(Samanids)王朝(874~999)任大臣的波斯人贾伊哈尼(al-Jayhani,fl.860~920)所写的地理书,约成书于900年。同时代的另一波斯学者比鲁尼(AbūRayhānMuhammadibn-Ahmadal-Biruni,973~1048)在《印度志》(Ta‘rikhal-Hind,a.1000)中也有类似记载。此书由札豪(EduardSachau,1845~1930)于1888年译成英文,书中写道:
  造纸术始于中国,……中国的战俘把造纸法传入撒马尔罕,从那以后许多地方都造起纸来,以满足当时之需①。
  撒马尔罕原为唐昭武九姓中的康国故地,早在倭马亚朝时已易手于大食。751年由呼罗珊派来与唐军作战的沙利将军在怛逻斯取得胜利后,便在中国战俘中网罗具有专长技术的人,并在其中找到造纸工。遂将其留在军内。战役结束后,交战双方撤军,沙利率部移镇于撒马尔罕,他要求中国纸工传授造纸技术(图16-12),因此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纸厂便于751年在中亚的撒马尔罕建成投产,主要以破麻布为原料生产麻纸。应当补充说,阿拉伯作者巴赫尔(Tamimibn-Bahr)在其821年成书的回鹘旅行记中还谈到,除751年战俘外,775~785年驻撒马尔罕守备官还掳来另一些唐人,“要他们在撒马尔罕制造上等的纸、各种各样的武器②。因而可以说,先后有两批中国纸工参加了撒马尔罕纸厂的建设。撒马尔罕所产的纸便成为阿拉伯世界东方的一大特产,远近闻名。前述9世纪著作家贾希兹曾经说:西方之有埃及莎草片可用,正如东方之有撒马尔罕纸可用一样③。
  8~10世纪期间撒马尔罕纸不但供应阿拉伯帝国所需,进而还转向出口,成为增加财富的源泉。
  应当说,除纸工外,中国战俘中其他具有专长技术的人也在大食国发挥其特长。当时在唐军将领高仙芝部下从军的杜环(731~796在世),在怛逻斯战役中也被俘,在大食国居住十二年,精通阿拉伯语,到过库法、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762年随中国商船返国,著《经行记》(约765),记述阿拉伯史、物产及风土人情甚详,可惜宋以后失传。据其族叔杜佑(735~812)《通典》(801)卷一百九十三所引,杜环于大食国遇“绫绢机杼[匠]、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有]京兆(长安)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山西)人乐〓、吕礼。”由此可知中国战俘中的纺织工、金银匠、画匠等都在大食重操旧业,但造纸匠发挥的作用最大。
  阿拔斯王朝拥有亚非大片土地后,到哈伦·拉希德(Hārūnal-Rashid,约764~809)统治时(786~809),伊斯兰教国处于鼎盛之时,首都巴格达成为科学文化中心,四方学者云集。据阿拉伯史家卡尔敦(‘Abd-al-Rahmānibn-Khaldun,1332~1406)《历史导论》(al-Muqad-dimah)所载,794年在大臣叶海亚(Yahyaal-Barmak)奏请下于巴格达又建立了纸厂④,技术力量来自撒马尔罕,仍然是在中国纸工参与下建成的。这样,在阿拉伯帝国的西亚心脏地带产纸后,首都用纸便可就地供应了,但产量仍不及撒马尔罕。后来叶海亚之子贾法尔(Ja-‘faral-Barmak)任宰相时得哈里发哈伦准许,下令政府所有文书、档案皆以纸书写,不再用羊皮等古老的书写材料①。
  西亚地区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635年被占后成为倭马亚王朝的首都。751年撒马尔罕造纸后,大马士革还不能造纸,但10世纪起大马士革纸产量已相当可观,因其与地中海距离较近,纸由此向欧洲出口。“大马士革纸”(ChartaDamascena)在几百年间闻名于欧洲,其产量甚至超过巴格达造的纸。叙利亚境内的班毕城(Bambycina)此后也产纸,ChartaBambycina本义是“班毕纸”。由于Bambycina音讹为bombycina(棉花),于是欧洲人一度将“班毕纸”误称为“棉纸”,而其实是麻纸。从马可波罗(1254~1323)时代以来直到1885年,欧洲人长期间认为阿拉伯纸和早期欧洲都是棉纸,这是误会②。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叶海亚
相关人物
贾法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