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线装及其装订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30
颗粒名称: 三 线装及其装订技术
分类号: TS88
页数: 3
页码: 337-3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线装及其装订技术,作为古代书籍装帧技术的最后一种形式,线装书在明清时期得以普及。
关键词: 书籍装订 线装 装订技术

内容

包背装是用纸捻将各页纸订在一起,再于书脊处刷以浆糊,因纸捻强度不大,经常翻阅书时,容易使纸捻断开,造成书页散离。为加固起见,订书工索性用丝线或细麻线代替纸捻,这样打孔穿线后订成一册的书便难于散页了,因而由包背装演变成线装。线装书是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同样将每张印刷纸页在版心中缝处对折,让空白页向内,而使有字的版面向外,对齐版面后打孔穿线。这样的册叶书书脊无需刷浆糊,也不必用书皮包背,只要在书的前后加上封面即成,当然封面是软封面。因此线装与包背装的基本区别是省去粘书脊及包背两道工序,而以丝麻线代替纸捻订书。这是我们今天最常见到的古书装订形式。线装书封面一般用黄或蓝色纸,左上角贴上书签,标明书名。
  线装形式虽可认为从包背装演进,但其由来已久。笔者在敦煌石室所出五代写本中就见有原始的线装书,书页较窄而厚,以麻线装订成册,装订技巧较为粗放,但形制与线装无异,每张纸皆双面书写。这是民间的一种创造。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尤其包背装在宋元盛行后,古老的线装思想又在订书工脑海中浮起。人们一般认为线装从明中叶才发展,其实这只能理解为从这时才大为普及。明清以后传统书籍差不多都取用线装方式,因其装订手续简练,阅读方便,很少散页现象,既令装线断开,也极易重订。像包背装那样,线装书一般平放在书架上,如护以硬壳函套,当然亦可竖放。通常用四针眼或六针眼装订(图8-18)。有时装订线一侧的上下书角容易磨损,所以再用绢包角。
  前引蒋元卿文据有关文献记载对线装书装订方法作了综合介绍。大体上分为以下步骤:
  (1)折页:书页印成后,逐张在版心正中对折,勿使歪斜,将有字的两个半页折向外→(2)分书:折页后,再按书页次序理清。如装100部,则摊成100叠,再压之→(3)齐线:分好的书页,天头地脚不一定整齐,必须逐页对准中缝,使其整齐,再夹压→(4)添副页:每册前后各添副页2~3张,用以保护书页,又称护页。南方有用防蛀的“万年红”纸,红白相间作护页→(5)草订:书页经齐线、添护页后,便进行草订,用皮纸捻订之,以防书页走动→(6)加书面:书面在副页之外,用黄、蓝等色纸为封面,再衬一层白纸→(7)截书:用快刀将书的上下及书脊裁齐→(8)打磨:切后的书有刀纹,用砂纸磨光→(9)包角:讲求的书用绫绢包角,取其坚固,并增美观→(10)钉眼:靠近书背处,按书的宽狭确定打眼距离。通常打四眼或六眼→(11)穿线:用丝线或细麻线在孔眼处来回穿订,务求订紧→(12)贴签:在书面左上角处贴书签,其颜色视书面之色而定。
  上述线装步骤中,前五项也适用于包背装,对包背装而言,以下步骤包括浆书背、裹书皮等。书册制成后,还可另外制成函套将若干册放在一起上架。有几种方式,最简单的是用与书本大小一致两块木板,两板上穿上布带,把书册夹在两板之间用布带捆之。上面的木板上刻出书名。也可将书册放入特制的小樟木书匣中。但更常用的函套以厚纸板包以布或绢,将整册书都护起来。函套摺折处按书的大小及厚度设计,各部分可折摺。中国线装书的这种硬壳函套与书册本身是分离的,与西方硬壳平装书有所不同。后者以厚纸板包以羊皮为封面,是固定在书册上的,书籍破损时不易修复,而中国书很易修复。
  中国书与西洋书相比重量相当轻,因为中国印刷纸较薄,而且书皮是软纸,携带和翻阅时很方便。中国书页天头、地脚较大,一方面可保护正文不受损害,另方面可供读书人写边注及眉批,西洋书一般天头、地脚较小,而印刷用麻纸通常较中国皮纸、竹纸厚重得多。中国书每行字多有行界栏线,而且正文每行字数都相等(小字注文除外),读时不易串行,看起来也美观。西洋书字小,正文没有行界栏线,读起易串行,还常常有将一个单词按音节移行处理的现象,中国不存在这种现象。
  自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中国印本书装订经历了五种形式的演变。最初的纸本卷轴装直接脱胎于绢本及纸本写本装订形式,随着书籍篇幅的加大和印本书在社会上的普及,卷轴装很快暴露出其局限性,它并不适合印刷物的特点,企图对此改进的旋风装也仍未彻底摆脱卷轴模式,这两种装订方式于是被蝴蝶装所取代,成为宋元书装订主要形式。蝶装以每块雕板印成的单张纸经对折后成为书页,再逐页装订成册叶形式,因而适合雕版印刷技术的特点,是书籍装订技术中一次革命。
  但蝶装因书口向内,翻阅时有字的一面与无字的一面交错,甚感不便,遂有包背装及线装的出现,这两种装订形式共同点是将一个印刷页沿中线对折,让有字的书页向外,则阅读时总是见到有字的一面,已经趋向于西方的平装了。中西方虽然语言文字及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书籍装订方式方面最后终于走到一起了。如何使读者翻阅书时更方便而又能尽速查到所需部分的正文,是解释东西方这种趋同现象的主要原因。另一原因是中国印刷术传到西方后,西方人在版刻、刷印和装订方面都采取了中国方式。书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出版者正是在考虑到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进书的装订形式的。就传统中国印本书而言,线装是最好的装订形式。用这种方式订书,并不需要人们费多少脑筋才能想出,而实际上宋以前民间已使用了线装方法。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蒋元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