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评印刷术起源时间的众说纷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06
颗粒名称: 一 评印刷术起源时间的众说纷纭
分类号: TS805
页数: 3
页码: 298-300
摘要: 本文通过讨论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资料。文章指出,尽管有多种观点存在,但根据现有证据,印刷术起源于唐代的观点得到了更多支持。特别是唐代武周时期的刻本发现,将印刷术的起源时间提前到了7世纪。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其他可能的起源时期,并分析了各自的可信度和依据。最后,文章强调了对于印刷术起源问题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技术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雕版印刷 技术发展 考古发现

内容

在雕版印刷起源问题上,要探讨的主要是它在中国的起源时间。在中国科技史领域内,研究某项重大技术起源时,恐怕没有像雕版印刷那样众说纷纭了。据张秀民归纳,围绕印刷起源问题,从古到今有七种不同说法,即东汉、东晋、魏晋南北朝、隋朝、唐代、五代和北宋②。主张雕版印刷起源于唐代者,仍然在具体年代上有分歧,有的人认为“最近似的年代大致当在唐玄宗时(712~755)”③有的主张7~8世纪④或824年⑤,更有主张起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9)⑥等等,因此实际上当不止于七种意见。但过去提出或反对某种意见的作者,常常主要依据文献记载。但我们认为单靠文献记载讨论中国印刷起源还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考古发现资料。现在看来,主张五代或北宋才有印刷术的说法,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20世纪初以来敦煌石室和新疆等地发现的唐代木版印刷品屡见不鲜,仅凭这些就可否定这两种说法。
  认为木版印刷始于东汉的观点,是清代人郑机《师竹斋读书随笔汇编》卷12中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后汉书》卷97《党锢传》,内载张俭(115~198)检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罪恶,侯览便纠集其乡人朱并诬告张俭与同郡人结党。建宁二年(169)灵帝“于是刊章讨捕”张俭。《后汉书》卷100《孔融传》亦称“山阳[人]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怨,览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俭”。元代人王幼学《资治通鉴纲目集览》卷12解释“刊章”含义时说,“刊章即印行之文,如今板榜”,而元代时“板榜”是印制而成的通缉布告。
  清人郑机于是提出“汉刊章捕[张]俭等,..是印板不始于五代”,而始于东汉。此说长期无人响应,但近又有人新提起①。问题是对“刊章”有不同理解,除上述理解外,唐人李贤注《后汉书·孔融传》时说,“刊,削也。谓削去告人姓名”,就是说宦官侯览以朱并的诬告奏章为主,稍事修改并删去控告人姓名,代幼帝起草逮捕张俭的诏令。这里并无将通缉令印刷再发出的意思。将“刊行”用作印刷出版的同义语,是在有了印刷以后的事。宋人刘放(1023~1089)《汉官仪》说:“[侯]览何能刊章下州郡,盖是‘诏’字。”因而他认为“刊章”当为“诏章”②,这样才说得通。
  2世纪后半期的东汉虽说已有了纸,但主要用作书写和包装材料,而且抄写书籍和文件时仍未脱离纸、简并用阶段。当时导致雕版印刷出现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从印章和碑石拓印技术向雕版印刷的过渡,都发生在这以后。东汉虽已有用印花板印染织物的技术,从理论上说也有将印花板印在纸上的可能性,但这只是推测。将印花板印在纸上作壁纸,是很久以后的事,不会发生在东汉。
  东汉纸本印刷品既无实物佐证,又缺明确记载,偶有记载,又存在争议。此时纸还未完成彻底淘汰简牍的历史使命,就谈不上用来作印刷复制材料了。事物的进化要经历不同的技术阶梯,而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早在东汉就有了雕版印刷,为什么此后几百年人们还停留在使用写本的阶段?这是很难解释的。因此主张东汉有雕版印刷之说,还较难使更多的人接受。这样,印刷起源时间就剩下四个可能的时期,即东晋、魏晋南北朝、隋和唐,实际上东晋应包括在魏晋南北朝之中。让我们再分析这三个可能的时期。
  首先讨论印刷术的唐代起源说,这种说法为更多的作者所支持,尽管在具体年代上仍有不同意见。此说不但有较为可靠而明确的文献记载为据,还有传世及出土唐代雕版印刷品实物为证。首先应介绍一下这些唐代印刷术的实物资料。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刊刻的整卷《金刚经》,是个重大考古发现。经上印有明确的刻印年代,咸通九年为唐懿宗(860~873)在位时的年号。此经印以麻纸,起首还刻有精美的插图。然而从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所刻文字及插图的技术水平观之,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按技术发展规律分析,最初的刻本不会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在这以前必定还有个更早的发展阶段。事实正是如此,比《金刚经》年代更早的印本后来相继发现。1906年新疆吐鲁番出土唐武周刻本《妙法莲华经》残卷③,年代不晚于690~699年。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又发现同期另一刻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行年代为702年。我们在上一节中已论证了此经并非刊于新罗,而是刊于唐东都洛阳。
  唐武周刻本的发现,说明先前将印刷起源定于8世纪前半期之说需要修正。在这以前出版的佛经数量应不会少,由于唐武宗(841~846)845年诏禁佛教,毁佛寺、焚佛经,使早期印刷品没有遗留下来。直到847年以后,反佛活动才停止,因此中国境内发现的印刷品多属晚唐产物,就易于理解了。在吐鲁番(高昌故地)出土《妙法莲华经》,因高昌盛行佛教,又处西陲,武宗反佛活动没有波及这里。而流传到新罗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也因同样原因保存下来。武周刻本的发现使印刷起源时间提前了。张秀民先生因而提出印刷起于贞观十年(636)之说,其依据是明人邵经邦(1491~1566)《弘简录》(1557)卷26所称636年长孙皇后崩,太宗悲伤,当官员进上皇后所著《女则》时,“帝览而嘉叹,以[皇]后此书足垂后代,令梓行之”。《旧唐书》卷51和《新唐书》卷76虽亦谈到此事,但无“令梓行之”字样。张氏此说发表后,有人虽不赞成,认为《弘简录》不是原始史料,而是后人追述,但却也无法驳倒此说。
  近年来武周前出版的印刷品的发现,使我们不必依靠明人著作,而直接得出7世纪初有印刷活动的结论。1974年西安市西郊柴油机械厂内唐墓中出土梵文陀罗尼咒单张印刷品,四周印以13行梵文咒语,共52行,为唐初(7世纪初叶)印刷品①。这个新发现说明,中国印刷起源时间应在唐初以前,但又不能早至东汉或东晋,因而最适当的起源时间宜在南北朝至隋之间。前述七种不同说法中已排除了五种说法,最终解决这一久拖不决问题的时机,是越来越接近了。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