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印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03
颗粒名称: 二 印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分类号: TS805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作为印刷术发源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指出封建制社会的确立、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汉字的特点以及对于复制典籍的迫切需求,共同促成了雕版印刷术在中国的产生。相比之下,西方及其他古代文明地区由于社会制度、文字系统、人口规模和文化需求的差异,并未具备印刷术发展的同等条件。因此,中国在这一重大技术发明上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
关键词: 技术发明 印刷技术 雕版印刷术

内容

中国拥有发明印刷术所需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背景和对复制典籍的迫切需要。正如造纸术一样,雕版印刷术是封建制社会的产物,而不可能出现于奴隶制社会。中国奴隶制社会与西方或东方某些地区同时,或甚至晚些,但率先进入封建制社会。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至汉、唐达到盛世,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学术获得空前发展,学校和识字的人数目迅速增加,这正是促进纸和印刷物生产的直接催化剂。
  中国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发展迅速,魏晋以后社会上楷书盛行,形成稳定的文字字体,俗称方块字,它比篆字易认、易刻,这是适于雕版印刷的文字条件。同时汉以后新字新词不断出现,汉字数目猛增,著作也随之增加,造成手书的不便,这是促成雕版印刷复制技术出现的文字因素。兹以汉字字典来分析,东汉《说文解字》(100)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至南北朝《玉篇》(543)成书时收字已达2.2万余字①。一般说汉字到后来增至4~5万。这是表意文字,一字一音,每字都由若干笔画构成,书写起来较费时间。汉末经南北朝至隋唐,各地学校、书院、佛寺、道观兴起,儒家、释家、道家及诸子百家的著作越来越多,知识门类更是庞杂。《汉书·艺文志》(100)收经、史、子、集著作14,994卷,至《隋书·经籍志》(636)则增至50,889卷,隋内府嘉则殿藏书达37万卷。五经正史等为广大读书人所必读,佛经、道经为广大宗教信徒所需。
  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用手一字一画地抄写在纸上,是多么不便与费力,消耗了古人多少时间,因此人们迫切要求有新型复制方法,雕版印刷就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它不但能将书稿中的文字,还能将插图都同时复制出来。这种复制技术特别适合于汉字这种一字一音、多笔画的表意文字系统。因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国、朝鲜、日本率先用雕版印刷,决不是偶然的。
  用雕版印刷还能体现中国特有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印刷品不但是实用的读物,还是艺术品,可以说是集工艺和艺术为一体的产物。对雕版印刷品读物的装帧,同样如此。这体现中国人既讲求工艺技术,又讲求艺术美感,我们的历史传统就是这样。这种传统可从商殷青铜文化中去追根,带有铭文的优美青铜器,体现高度熟练的冶金、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美,又是记录历史事件的金属文献材料。雕版印刷品与青铜器一样,作为纪事材料都显示了东方特有的智慧,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反观西方各国,欧洲奴隶制社会持续时间很长,比中国晚一千年才进入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标志奴隶制的瓦解,但西方早期封建制,仍带有农奴制的烙印。中国在社会制度上比西方先进的时间差为一千年,这决定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一些重大技术发明也领先于西方一千年或更多,有的则领先数百年②。欧洲长期处于所谓黑暗时代,社会裹足不前,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上识字的人很少,读物也不多,又没有纸,有些书籍由奴隶抄写在羊皮板或莎草片上,这已经足够满足少数奴隶主贵族、僧侣和学者的需要了,没有对新型复制技术的迫切要求。
  西方文字为拼音文字系统,由二十多个字型简单的字母拼为单词,拉丁字母26个,希腊字母24个,书写起来容易,没有汉字那样难写和费时费事。西方总人口也无法与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公民不足百万,而西汉末中国人口近六千万,东汉只太学生就有五万之众。中国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是国家官方的意识形态,大量儒家经典及注释,是千万读书人必修课本。中国基本上容忍各种宗教并存,佛教、道教是两大宗教。由于总人口多,因而读书人、识字的宗教徒比任何其他地区多,对读物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拥有雕版印刷品的最大市场。西方是不存在这些情况的。其他古代文明地区,如埃及、印度、两河流域,情况与欧洲差不多,用纸都比中国晚千年以上,在中国千年的领先时期已有足够时间发展印刷技术。在东亚,隋唐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同时期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罗朝,因而在印刷文化方面,东亚其他国家不可能走在隋唐之前。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