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还魂纸或再生纸的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54
颗粒名称: 四 还魂纸或再生纸的生产
分类号: TS75
页数: 2
页码: 192-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中国用旧纸造再生纸,即“还魂纸”,最早记载于《天工开物》,但起源时间不详。现存最早的还魂纸实物是宋太祖乾德五年的写本。制作方法包括除尘、蒸煮、捣烂、洗涤,再与新纸浆混合。古代有回收旧纸的行业,宋人还在旧纸背面写字或印刷,这种纸本具有双重文物价值。
关键词: 还魂纸 再生纸 生产

内容

为扩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使物尽其用,还采用故纸回槽,掺入新纸浆中重新造纸。这种再生纸古时称“还魂纸”。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杀青》章说:“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③。
  中国何时开始生产还魂纸,宋应星没有指出,看来这种纸应当很早就有。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较早实物标本,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写本《救诸众生苦难经》,出于敦煌石室,是太祖即位不久写成的。中国年号用乾德者有五代前蜀,但其乾德五年为癸未(923),而此写经尾款为“乾德五年丁卯岁七月廿四日,善兴写”,只有宋太祖乾德五年为丁卯(967)。写经每纸直高30.5、横长42厘米,帘条纹直径2毫米,白间粉色。1964年我们化验为麻纸,在纸的背面发现有三块未及捣碎的故纸残片,遂鉴定其为再生纸④。又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S3417《救诸众生苦难经》,尾款为“乾德五年(967)岁次丁卯七月廿一日,因为疾病,再写此经记耳”⑤写于历博藏品三天之前,当同为佛僧善兴所写,自然用纸也应是同一批。从纸的原料及形制上判断,当为甘肃所造。这批10世纪的麻料再生纸,为《天工开物》有关还魂纸的记载作了实物注解。此后我们留心发现是否还有类似的古纸。1977年在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检验版刻本用纸时,再一次注意到南宋嘉定年(1208~1224)江西刻本《春秋繁露》所用楮皮纸纸浆中同样含未捣碎的故纸残片。既然北宋初再生纸已出现,由此可以认为以故纸回槽,与新鲜纸浆搭配而抄造再生纸,可上溯至隋唐或更早的时期。
  我们还找到比《天工开物》更早的以故纸还魂的记载。元代人马端临(1254~1323)《文献通考》(1309)卷九《钱币考》,载南宋时湖广(今湖北)等地造纸币“会子”即所谓“湖会”时,曾用过还魂纸。原文说:“湖南漕司根刷举人落卷,及已毁抹茶引故纸应副,抄造会子”。这是说,用落榜举人的试卷纸和茶叶专卖许可证旧纸掺入新纸浆中,抄造会子用纸。可能因当地造纸原料一时供应不上,才有此举。而按理说,造纸币应当用上好的纸,因还魂纸强度不大。不过以此纸浆抄纸币,会使伪造纸币者作伪困难。
  造还魂纸的技术方法是,将故纸收集起来后除尘去杂,用水湿润,再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蒸煮2~3小时,捣烂并洗涤,按一定量配入新纸浆中,重新抄纸。蒸煮的目的是脱去故纸上的墨迹、油腻、污秽等,使之洁白,用石灰(或草木灰)的量为纸量的15~20%。故纸经这样处理后,其纤维明显变短,因而单纯用故纸再生,成浆后所造之纸强度不佳,必须与适量新纸浆搭配。如果造卫生纸、火纸及包装纸,亦不妨全用旧纸回槽。因而在古代城市中经常出现背着口袋、手持钩棍到处拾旧纸的人,自然也还应有废纸回收栈。顺便说,回收废旧纸的行业在西方是从19世纪后才有的。伦敦造纸家库普斯(MatthiasKoops)从1800年起开始以故纸脱墨技术造再生纸的实验,并取得成功①。
  宋人有时为有效利用旧纸,除造还魂纸外,还直接在字纸背面重新写字或印刷,称为“反故”,这种作法早在汉代即已有之。明人张萱(1557~?)疑耀》称:“每见宋板书,多以官府文牒翻其背,印以行。如《治平类编》一部四十卷,皆元符二年(1099)及崇宁五年(1106)公私文牍启之故纸也。其纸极坚厚,背面光滑如一,故可两用。”这种情况我们也曾见到,不但宋人如此,甚至唐、五代人用南北朝写经背面印书,回鹘人还在唐人写经背面写回纥文。因此这类纸本具有双重文物价值。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朱墨
相关人物
宋太祖
相关人物
张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