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砑花纸、花帘纸和彩色砑花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47
颗粒名称: 三 砑花纸、花帘纸和彩色砑花纸
分类号: TS75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创造了具有美感的砑花纸和花帘纸。砑花纸通过压印形成花纹,花帘纸则在竹帘上编织图案,使纸面呈现独特纹理。这两种纸均为中国发明,后传至其他国家。花帘纸最早在中国唐代出现,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砑花纸中的鱼子笺也是当时名纸。这些艺术纸不仅实用,更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和艺术创造力,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关键词: 造纸技术 砑花纸 隋唐五代

内容

隋唐五代时人造纸,已想出各种办法使之不但实用,而且具有美感。除以上所述外,还有砑花纸和花帘纸。这两种纸迎光看时都能显出除帘纹外的线纹和图案,这种图案不是靠任何外加材料所形成,而是纸自身所具有的,因之增加了纸的潜在美。砑花纸就是后来西方所说的压花纸(embossingpaper),其原理是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印模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结果凸出的花纹着力于纸上,使这里的纤维被压紧,而无花纹之处的纤维仍保持原来的松疏状态,一紧一疏,两相对映,花纹或图案便隐现于纸面。花帘纸就是后来西方所说的水纹纸(water-markedpaper),其制造基于帘纹形成的原理。就是说,编帘工在抄纸用竹帘编成后,再用粗细不等的丝线或马尾线在竹帘上编出各种花纹或图案,抄出纸后这些花纹图像帘纹那样自然出现于纸面。因为其纹线凸出于帘面,荡帘时这些地方的纸浆比别处稀薄,纤维聚集得较少,而没有纹理的地方纸浆较稠,纤维聚集较多,一稀一稠,两相对映,形成反差,结果花纹图案便出现于纸面。制造花帘纸的纸帘称为花帘,因而有时将纸亦称花帘纸。
  砑花纸和花帘纸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人的发明,当造纸术传入其他国家后,制造这两种艺术纸的技术和纸样实物也跟着外传,到了欧洲后,在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成为纸工和用户最为喜爱的东西。特别是花帘纸或水纹纸,直到今天仍用于信笺、公文、纸币、证券之中,在全世界风行。以货币为例,为防止伪钞出现,规定用某一厂家所造特种水纹纸印币,其余人得不到这种纸。因此作伪者即令印刷出与真币类似的币面,并用同样原料的纸,但因作不出同样的水纹纸,仍无以售其奸。现在人们识别大面值货币,首先看隐现的水纹图案,便可立判真伪,道理即在于此。同样,有特种水纹图案或文字的公文纸、重要证券、证书等,也是防伪的有效措施。中国发明的这类纸至今已在各国充分派上用场。
  我们先谈花帘纸。关于这种纸的起源问题,过去长时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1907年法国纸史家布里凯(CharlesM.Briquet)在其《水纹纸历史辞典》(Lesfiligranes.Dictionairehistoriquedesmarquesdupapier)一书中说:“人们还不知道,或至少迄今还没有发现早期的中国纸、阿拉伯纸和摩尔纸上有除帘纹以外最早的可靠的水纹。最早的可靠水纹纸是在1282年意大利法布里亚诺(Fabriano)城所造的纸上发现的”①②。顺便说,法文水纹纸papierfiligrané中的fil-igrane,可能导源于意大利文filigrano,为一复合词,由拉丁文filuin(波线)及granum(小粒)组合而成。罗曼语系中的西班牙文filigrana也有同样字形。我们不否认意大利于13世纪出现了欧洲最早的水纹纸,不过与中国相比仍为时过晚。
  这里想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讨论这个问题。明人杨慎《丹铅总录》(1542)引唐太宗诗句“水摇文蠲动,浪转锦花浮”后写道:“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文(纹)如水文也。”“衍波”意思是很多波纹,衍波笺即花帘纸,因其纸帘上编有很多波纹,故“纸文如水文也”。陈元龙(1652~1736)《格致镜原》(1735)卷37《文具类·纸》引《直方诗话》云:“宋萧贯梦至一宫殿,见群女如神仙。一人授贯纸曰:‘此衍波笺也’”①。肖贯(979~1059在世),字贯之,为北宋初人,及进士第后累官兵部员外郎。说明唐时的衍波笺经五代至北宋仍持续生产,比萧贯稍早年代在世的李建中(945~1013),曾以衍波笺挥毫。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建中《同年帖》(图5-5)经我们检视,即为帘花纸,下一章将再作介绍。这类水纹纸在中国古代多用作信笺,就像段成式所造云纹纸那样,用以寄情千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1282年意大利的水纹纸虽在欧洲最早,但与古老的造纸大国中国一比,仍晚出一千多年。有趣的是,中西方命名这种纸时都含有“波”字,意大利文filigrano可译为“细波”,然与“衍波”一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这种纸此后直到清末,中国一直生产,而且真的用于证券上了。笔者在山西省博物馆所见清代“票号”纸即为花帘纸。
  砑花纸在隋唐五代时也不间断地出现。李肇《国史补》(827)卷下所说“蜀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②中的鱼子笺,是历史上有名的砑光纸,产于四川,至北宋时继续生产。北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谈到四川造砑花纸时写道:“又以细布先以面浆胶令劲挺,隐出其文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今剡溪亦有焉”③。这是说,先以细布用面浆胶之,使其劲挺,再以强力向纸面上压之,则纸上隐现出布的经纬纹纹理,其交叉所形成的小方格如同鱼子,故曰鱼子笺,又称罗纹笺。其实在早期造纸过程中曾用过织纹纸模抄纸,即将织物或罗面用木框架绷紧,以之捞纸,形成之纸也具有织纹。但这种抄纸器因效率不高,又是固定式,不及离合式活动帘床抄纸器有效,后来便逐渐淘汰了,只在边远少数民族使用。到了唐代,在普遍用帘床抄纸之后,又将这类早期织纹作为装饰之用,而又不能用帘床抄纸器产生,于是用砑花技术来实现这一目的。罗纹纸在宋以后历代仍依旧制造。用这一原理可使纸上隐现更为复杂的图案、文字。
  五代人陶榖(903~970)在《清异录》(约950)中记载:“姚子姪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上,乃沉香〔木〕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绣奇细,号砑光小本”。
  查《旧五代史》(974)卷92《姚传》,姚(866~940)字万真,长安人,举进士,任后梁、后唐及后晋三朝要职,其子名姚惟和。姚惟和与其兄弟在姚府第内造出可称为历史上最精美的砑花纸。姚所事三个短期王朝都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则其府第也应于此,造纸时间大约在934~936年。他们以带有香味的沉香木为雕版,先由画师画出山水、树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等画稿,再由刻工按画稿逐一刻在雕版上,最后将雕版置于纸上强力压之,则所有图画或钟鼎文都显现于纸面,迎光视之,十分精美。我们可将此称为无墨印刷,即无须任何墨料而使雕版文字、图案呈现于纸上。如果使用的是彩色纸,则更为美观。在欧洲,造砑花纸则是产业革命以后的事,1796年汉考克(JohnGregoryHancock)因造砑花纸而获第一个英国专利④。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慎
相关人物
陈元龙
相关人物
李建中
相关人物
陶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