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粉蜡笺、流沙笺、金花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45
颗粒名称: 一 粉蜡笺、流沙笺、金花笺
分类号: TS75
页数: 5
页码: 170-1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唐代纸工将蜡笺技术与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技术结合,制成粉蜡笺,一种双料涂布纸,兼具粉纸与蜡纸的优点,常用于重要典籍和法帖的摹拓。此外,他们还借鉴漆器和绢织的装饰技术,创制了金花纸、银花纸等洒金银纸,使用贵金属装饰纸面,形成珍贵的艺术加工纸。这类纸多用厚重皮纸制成,要求纸面平滑,纤维分散,以便金片能够牢固地胶结在纸面上。金花纸的出现反映了唐代造纸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纸工们的聪明才智。这些加工纸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 造纸技术 金花笺 加工技术

内容

在制成蜡笺以后,唐代纸工又将蜡笺技术与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制成在纸面填加白色矿物粉的蜡笺纸,或日粉蜡笺。这可称之为双料涂布纸。北宋人米芾在《书史》中著录了“唐中书令褚遂良《枯木赋》,是粉蜡纸拓”,“又说”智永《千文》,唐粉蜡纸拓。书内一幅麻纸是真迹”③。褚遂良(596~658)贞观廿二年(648)任中书令,为唐书法大家。智永(560~620在世)为隋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出家,后以写真草《千字文》名世。由于二人的书法作品在唐代受高度重视,所以人们肯用最好的粉蜡纸作响拓,以供欣赏、学习。唐代粉蜡纸的制造从技术上分析,当是将白色矿物细粉涂布于纸面,再施蜡,最后砑光,因而兼收粉纸与蜡纸的优点,是一种创新之举。粉蜡纸与蜡纸的明显不同是纸的白度增加,表面更加紧密,但透明性有所减,因此要用“响拓”。张世南解释这种方法时写道:“响拓,谓以纸覆其上,就明窗牖间,映光摹之。”粉蜡纸与单纯粉纸不同处,在于它比粉纸表面更为光滑,而且抗水性增加。粉蜡纸比较厚重。
  北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986)卷四谈到一种流沙纸,其加工技术十分有趣:
  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曳过令沾濡,琉离可爱,谓之流沙笺。亦有煮皂荚子膏并巴豆油,敷于水面,能点墨或丹青(颜料)于上,以薑揾(触)之则散,以貍须拂头垢引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砑之为云霞及鸷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以纸布其上而受采焉①。“流沙笺”是何形制?过去很少有较合理的解释。为了理清其形制,不能只从纸名望文生义,而应分析其加工步骤。钱存训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大理石纹纸或云石纹纸(marblepaper)②但未作进一步解说何以是此种纸。我们很同意他这一结论,愿补充说明理由。根据苏易简的,描述,这种纸可由两种着色剂染出纹理,一是用染料与淀粉糊,二是用墨或颜料。但对操作过程及原理却语焉不详,只提到“以纸曳过令沾濡”这个关键步骤。
  我们作了模拟实验后,认为具体操作手续应当是,置一比纸面大的木槽,内盛2/3体积的清水,然后用毛笔尖蘸上浅墨汁或其他颜色的染液少许,滴入水槽正中间(图4-18)。垂直轻轻吹动一下,墨汁或染液便在水面扩散,如同向水中抛入石头那样,形成许多同心圆波纹。最初是圆形,逐步呈椭圆形,这时将纸覆于水面沾湿(“以纸曳过令沾濡”),于是有色波纹着于纸上,阴干后即成流沙纸。波纹形状可任意变化,如稍微吹动一下水面,波纹便呈现不规则的云状,就象大理石纹或漆器中的犀皮那样。为了控制染液液滴在水中扩散,将染液或墨汁与面糊配合以提高稠度,使波纹均匀扩散,亦可将墨汁或染液与皂荚子、巴豆油配合,达到同样目的,同时也令有色波纹易于附着在纸面上。苏易简还提到使波纹在水面扩散和收缩的方法。
  操作时注意之点是:(1)要用较为厚重的纸,均匀摊平于水面,否则有的部位没有波纹。(2)染好后,沿垂直方向提纸,不可倾斜;(3)墨汁或染液宜淡,颜色不可太浓,这样纹理显得自然而美观。用笔蘸汁时不可过多。用毕,将笔用水冲洗,再蘸汁染下一张。实验表明,不一定用皂荚子及巴豆油,只要使染滴在水面均匀扩散并使纹理着于纸面即成。如用两支笔同时滴入两滴,则波纹形状更为变化多端。
  这种流沙纸加工技术后来在日本平安时代(806~1189)的仁平元年(1151)以后于越前(今福井县)武生町一带发展起来,称为“墨流”(すみながしsuminagashi)③。我们认为流沙纸至迟在唐代已经有了。凡是到过沙漠地区的人就会看到,大风,过后沙子被吹成层层云状,一层叠一层,“流沙纸”一名可能就由此而来。中、日两国不同名称都反映此纸的形成过程的不同侧面。西方这种纸出现甚晚,过去认为云石纹纸(marblepaper)可能是1550年波斯人的发明,直到1590年这种纸才最初由波斯引入欧洲①。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中、日两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制成这类纸。
  我们前面提到流沙纸的纹理还很像漆器中的一个品种即“犀皮”的纹理(图4-18),虽然制造方法不同。古代纸工很有聪明才智,不断更新纸的加工手法,还常常借鉴其他技术部门艺人的装饰技术。因此隋唐纸工还吸取了漆工和绢织工的一些装饰技术手法,将金银片和金银粉装饰在纸面上,构成珍贵的艺术加工纸。这种纸叫金花纸、银花纸,或洒金银纸、冷金纸、冷银纸等。为了使贵金属的光泽夺目,所用纸地多为红、蓝等各种色纸。以金花纸为例,其方法是将金打成很薄的金箔片,再剪成无数细小碎片。再在色纸上刷以胶水,将金片放在筛筐内均匀撒在纸上,平整纸面。也可将胶水与染液配在一起,用刷子刷在纸上,再向上面洒小金片,平整纸面。因而这类纸必然也是施胶纸。一般只单面撒金或银,有时双面都以贵金属装饰。所用的纸多是较厚重的皮纸,纸面要求平滑,纤维必须高度分散,这样才能使金片易于胶结在纸表上。金花纸似乎不会出现于更早期,因为那时还不能提供合乎要求的纸地,皮纸产量也不大,而且隋唐以前也未见有关记载。由于这种纸较昂贵,常用于上层官府及富贵人家。
  唐人李肇《翰林志》记录了内府在什么场合下应当用这类金花纸:
  凡将相告身(任命状),用金花五色绫纸,〔钤〕所司印。凡吐蕃赞普(西藏地方统治者)及别录,用金花五色绫纸,上白檀香木,珍珠瑟瑟、钿函银锁。回纥可汗(新疆地方统治者)、新罗(朝鲜)、渤海王(东北少数民族区域)王书及别录,并用金花五色绫纸,次白檀香木,瑟瑟钿函银锁。诸蕃军长、吐蕃宰相、回纥内外宰相、摩尼(可能指阿拉伯帝国使者)以下书及别录,并用五色麻纸,紫檀木、钿函银锁,并不用印。南诏(云南)及大将军、清平官,用黄麻纸,出付中书奉行,却送院封函,与回纥同。
  同时还规定存放金花纸文书的封缄器的不同规格,可见唐代各种规章制度已十分完备。此外,后妃、公主、亲王及内阁重要成员、各道节度使等,在公事文书中用五色金花绫纸。五代、北宋之际的乐史(930~1007)在《杨妃外传》中称,唐明皇与贵妃赏牡丹于沈香亭,上命梨园〔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诗三首。”这是说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与贵妃杨太真(719~756)赏牡丹花时,赐诗人李白(701~762)金花纸,令写诗。唐政府并没有规定民间不许用金花纸或生产这类纸,实际上有条件的人家在喜庆日子(例如结婚)里仍使用。米芾《书史》卷上更载“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甚至在书法领域也用金花纸,取其华丽。明人高濂(约1533~1613在世)《遵生八笺》(1591)说:新疆地区的高昌国(531~640)亦有五色金花纸,有描金山水图者。这无疑是从中原传过去的,既说明高昌与中原的密切关系,又说明唐初还有用泥金描绘的五色金花纸。唐金花纸在宋代还传世。
  由于经济繁荣,隋唐时将不少黄金以各种方式投在纸上(图4-19)。北宋人景焕(约930~990在世)《牧竖闲谈》(约975)说唐时有十色笺及“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其中“金沙纸”可能指在色纸上撒以金粉,就像撒金片那样;“彩霞金粉龙凤纸”,指在填粉色纸上用金粉画龙凤图,后世称泥金绘龙凤彩色粉笺。这种纸本身就是艺术纸,在上面写字或作画,便锦上添花了。同时还将大片金箔贴在纸上,称为金箔纸,用于各种装饰。1973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村在高昌时期墓葬群中,发现重光元年(620)汜法济夫妇合葬墓中有女人所戴纸帽帽圈,为金箔纸,皮纸纸地,较薄,粗帘条纹,制作精细。纸帽内所糊的纸上有“贞观”二字,为唐太宗年号(627~649)。墓内有高昌重光元年(唐武德二年,620)汜法济墓志铭。这说明夫先死,后来其妻死后合葬于夫墓之中。
  还有一种打金箔的乌金纸,用来作碑石拓本,称乌金,拓。明人杨慎(1488~1559)《杨慎外集》(1591)说,“南唐《昇元帖》以匮纸摹拓,李廷珪墨拂之,为绝品。匮纸者,打金箔纸也。其次即用澄心堂纸,蝉翅拂,为第二品。浓墨本为第三品也。《昇元帖》在《淳化〔帖〕》祖刻之上,隋《开皇帖》之下”①。这里所谓昇元帖,指五代时南唐统治者出秘府珍藏历代名人法书,命翰林学士徐铉(917~992)刻帖四卷,每卷后刻有“昇元二年(938)三月建业文房摹勒上石”字样,故名《昇元帖》,又名《建业帖》,刻于北宋《淳化阁贴》之前,在法帖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关于乌金纸的制造,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五金》章作了生动描述:“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椎打成。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然后弃去为药铺包朱用,尚未破损,盖人巧造成异物也。凡纸内打成箔后,先用硝熟猫皮绷紧,为小方板,又铺线香灰撒墁皮上,取出乌金纸内箔覆于其上,钝刀界划成方寸。口中屏息,手执轻杖,唾湿而挑起,夹于小纸之中,以之华(装饰)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我们只需说明,隋唐五代时主要用皮纸而不用竹纸,五代时制造地点在建业(今南京)而不在苏杭。屠隆(1542~1605)《考槃余事》(约1600)卷一《帖笺》又解释说:“南纸其纹竖,墨用油烟以蜡及造乌金纸,水敲刷碑文,故色纯黑而有浮光,谓之乌金拓”。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张世南
相关人物
苏易简
相关人物
钱存训
相关人物
李隆基
相关人物
杨太真
相关人物
杨慎
相关人物
屠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新疆吐鲁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