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剪纸、葬仪品、包装纸、卫生纸、汇票、纸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37
颗粒名称: 四 剪纸、葬仪品、包装纸、卫生纸、汇票、纸牌
分类号: TS767
页数: 6
页码: 157-1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唐代纸制品的广泛应用,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如纸扇、纸窗、纸甲、纸伞等,以及娱乐用品如纸鸢。此外,剪纸、纸花等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不仅用于室内装饰,还用于葬仪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出现了用纸制品代替实物随葬的现象,如纸钱、纸冠、纸鞋等,这是一种节约和进步的行为。同时,唐代还普遍使用纸包装各种物品,包括食物、药物等。这些纸制品的普及不仅反映了唐代纸业的发达,也体现了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新疆出土的纸棺,这是目前仅见的一例,可能反映了当时纸制品在丧葬文化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唐代纸制品的种类和用途都非常丰富,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代 纸制品 剪纸

内容

南北朝时的剪纸,到唐代又进一步发展,不但用于室内装饰,还用于葬仪之中。1964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村刀形唐墓中,出土人形剪纸,由七个人形连在一起,年代为盛唐至中唐(650~759)。将七个人形剪纸作葬品,含有为死者招魂之寓意,称为人胜(图4
  10)。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由来已久。梁朝人宗懔(约500~563)《荆楚岁时记》(550)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采为人”,剪成的纸人数目也恰好为七。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为避“安史之乱”,从郃阳县向西北行至彭衙城,历尽艰苦。天色已晚,在当地投宿,受到主人殷勤接待,遂写《彭衙行》(755)诗,诗中说:延客已矄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②。
  将剪纸与折纸技术结合而制成的纸花(图4-11),也在唐代出土物中发现。纸花由色纸通过剪裁、折叠和拼接而成,粗看起来颇似真花,插入瓶中四季新鲜,增加室内美感。20世纪初,斯坦因在甘肃获得敦煌出土的几件唐代纸花③。这种纸花在新疆也偶而出土。
  中国古代葬礼和婚礼同样隆重。先秦及秦汉时,常将死者生前所用物葬于墓内,同时将金属货币随葬,希望供死者地下享用,借以表达其家人之哀思。南北朝以后,尤其隋唐以后,由于纸的普及,用纸制成鞋、帽、衣、车马等代替实物,或火化,或放入墓内,葬风为之一变,这是一种进步现象。用纸制成金属货币代替物,称为冥镪或楮钱,可避免将真正铜钱埋入墓中。唐人封演(约726~790)(《封氏闻见记》(约787)卷六《纸钱》条云:“今代送葬,为凿纸钱(图4-12),积堆如山,盛加雕饰,舁以引柩。按古者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卒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纸〕钱送死”①。唐代僧人释道世(614~678在世)《法苑珠林》(668)卷48云:“剪白纸钱,鬼得银钱用;剪黄纸钱,鬼得金钱用”。释道世又说:“楮钱出殷长史,王玙用以祠祭”。
  《新唐书》卷109《王玙传》称,王玙(697~760年在世)为道教徒,“玄宗在位(713~742),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广修祠祭。〔王〕玙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天子入其言,擢太常博士、侍御史,..为祠祭使。〔王〕玙专以祠解中帝意。……汉以来,葬丧皆有埋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神,至是玙乃用之”②。由此可见南北朝时已以楮钱代替铜钱入葬,而至唐开元时,因玄宗好道教、神仙事,祭祀使王玙乃加以推广。唐人王定保(870~945?)《唐摭言》称,唐初王勃(648~675)曾为老叟焚阴钱十万。白居易(772~846)《长庆集》卷12《寒食〔节〕野望吟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张籍(约767~830)《张司业集》卷一《北邙行》云:“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巢衔上树”。少量纸钱可用黄纸折叠,以剪刀剪成。大量纸钱则以一刃口锋利的铁制钱模用力打在若干层纸上,古时叫凿钱。一般多用黄纸凿钱。这种习俗一直持续到明清以至近代。
  1964年,新疆阿斯塔那唐墓(64TAM34号墓)曾出土纸钱③。在这以前,斯坦因在新疆唐代墓葬(667)中也发现一连串的剪纸冥镪④。自唐代以来近千年间为葬事及祭奠耗去大量纸张,虽非用好纸,然为造此“火纸”,植物资源遭到无端浪费。政府有时禁止,但在民间仍禁而不止。不过以纸制品代替丝绢及金属实物送葬,还是比较节约行为。
  上述新疆64TAM34号墓还同时出土纸冠、纸鞋(图4-13、14)和纸腰带等,纸腰带应是纸衣的残留物,其他墓内还有纸枕、纸褥等,所有这些都着色,画上图案花纹。这些纸制品其实活着的人也可用,如前所述,既然唐代人有穿纸衣的,亦未尝不会有戴纸冠、盖纸被者,宋代人尤其如此。只有纸鞋似乎不切实用。因当时新疆地区为节省纸张,这些纸制品多由旧纸作成,包括唐代废旧文书纸。
  值得注意的是,1973年吐鲁番县阿斯塔那村第73TAM506号墓还出土8世纪时葬有尸体的纸棺。据原发掘报告说,此纸棺以细木杆为骨架,再在骨架上“糊以外表涂红的故纸,无底”。“死者置于一片糊以故纸的苇席上,再罩以纸棺(图4-15)。纸棺所用故纸,大部分是天宝十二至十四年(753~755)西、庭二州一些驿馆的马料收支帐①。”其外观形状与一般木棺是一样的,前高后低。这种纸棺是中国迄今仅见之一例。但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少见的葬具“未必即是独创,内地其他地区当时或许也有,只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没有能保留到今天”②。隋唐五代还普遍以纸包装各种物品,除一般货物、商品、用品外,食物、药物、茶叶等饮食用品也用纸包装。如1964年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出土中药成药萎蕤丸(文物编号64TAM30∶9)重46.3克,外包白麻纸。唐代卫生纸用量很大,法国东方学家雷诺(JosephToussaintReinaud,1795~1867)曾收集9世纪阿拉伯人及波斯人在中国和印度的旅行记,其中载有一阿拉伯人851年的报道说:“中国人不注意清洁,大便后不用水洗,而只用纸擦①。”这倒记录了唐人用卫生纸之事。阿拉伯旅行家是从伊斯兰教徒习惯看卫生纸的,其实阿拉伯人后来也一改旧习,用起大便纸了,这毕竟既卫生又简便。我们还可补充说,671~695年访问印度的唐代高僧义净(635~913)《南海寄归内法传》(约689)卷二中提到“必用故纸,可弃厕中。既洗净了,方以右手牵其下衣②。”这里也是谈的大便纸。
  可以说,在大唐帝国,纸和纸制品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的日常必用物。现在要谈的是,供死者在地下用的楮钱,真的成为活人在经济流通领域中的交换媒介,此即唐代开始的“飞钱”。这是后来影响整个人类经济生活的伟大革命的开端。正如后面要谈到的,纸币是中国人发明并最先应用的。关于“飞钱”,《新唐书》卷54《食货志》载:“宪宗(806~821在位)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到京师(长安),委钱(存钱)〔于〕诸道进奏院(各道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京兆尹请禁与商贾飞钱者③。”
  这段记载说明,在唐宪宗时期,当商人在京师将货物买出后,如果不愿意自己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回去,可将货款交给要去的某道驻京办事处(进奏院),或某军府、节度使在京代表,或某富家(今天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家”)那里,换取一纸票券,叫文牒。载明存款人姓名、钱数等,由双方画押盖印。并将文券分为两半,一半交存款人,另一半寄回某道。商人到达该处后,凭文券合券校核无误,便可取回原来的存款。有的商人在各道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也经营这种业务。因此用合券存取钱的办法,可使存款人“轻装趋四方”,故称“飞钱”或“便换”。这很类似现在的支票或汇票,当然各道进奏院或商号经营此业务不是免费的,要收取少量的汇费,由于便利,人乐为之。这看来颇便于商业的发展。但因后来政府部门以此向商人“贷钱”(实为掠夺),引起不信任,京兆尹(首都的行政长官)遂奏而废止。飞钱约始于宪宗元和四年(809),为日后宋代发行正式纸币“交子”开启绪端。
  现时各国流行的带有图案的纸牌,也是中国发明的。这种纸牌古时有不同名称,经历各种演变。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称为叶子戏,可能从骰子戏演变出来。唐人苏鹗(850~930年在世)《杜阳杂编》卷下云:“咸通九年(868),同昌公主出降(出嫁),宅于〔长安〕广化里,赐钱五百万贯。……一日大会韦氏之族于广化里,……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①。
  但《旧唐书》卷177称,同昌公主于咸通十年(869)嫁给进士出身的起居郎韦保衡(?~873),因此同昌公主与韦氏家族的人玩叶子戏应当在869年。北宋人李昉(925~996)《太平广记》(978)卷136引《咸定录》曰:“唐李邰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骰子迭,谓之叶子戏”②。可见唐代民间也有这种游戏,欧阳修(1007~1062)《归田录》(1067)卷二说:“唐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宋初)犹然。……昔杨大年好之,仲待制简,大年门下客也,故亦能之。……余少时亦有此二格③。可见不但欧阳修年幼时玩过纸牌,比他长一辈的杨亿(字大年,974~1020)及其门人仲简也都玩过。仲箭字畏之,官至天章阁待制,真宗(998~1022)时为左正言,历任知制诰,判国吏馆阁侍制。
  清人赵翼(1727~1814)《陔余丛考》(1750)卷33《叶子戏》云:“纸牌之戏,唐已有之。今之以《水浒》人物分配者,盖沿其式而易其名耳。”纸牌以厚重纸板制成,上面画有图案及文字,雕版印刷术发展后则图案、文字印于纸板上。唐代纸牌游戏之所以称为叶子戏,可能与印刷术发展后书籍形式由卷轴装改为册叶装有关,这样的书也叫叶子,但与作纸牌游戏的叶子戏名同而实异。卡特指出:“纸牌和骨牌无疑都起源于中国,这两种游戏都以骰子为背景,……由骰子过渡到纸牌与由写本卷子过渡到印本书籍,是同时发生的④。”此语言之有理,因此唐代时已有印成的纸牌,是不足为奇的。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宗懔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苏鹗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赵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新疆吐鲁番县
相关地名
阿斯塔那村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贺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