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桑皮纸、瑞香皮纸、芙蓉皮纸和混合原料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30
颗粒名称: 三 桑皮纸、瑞香皮纸、芙蓉皮纸和混合原料纸
分类号: TS761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隋唐时期,皮纸产量大增,其中桑皮纸和瑞香料树皮纤维纸等新型皮纸逐渐兴起。桑皮纸在隋唐时期逐渐增多,以其薄、平滑、纤维交织匀等特点受到欢迎。同时,瑞香料树皮纤维纸也在唐代出现,利用瑞香科植物如沉香、白木香等的韧皮纤维制造,这些植物在中国分布广泛。此外,唐代纸工还尝试使用锦葵科植物纤维造纸,进一步丰富了造纸原料的种类。这些新型皮纸的出现,不仅推动了造纸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纸张需求的增长和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通过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唐代造纸业的繁荣景象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 造纸技术 隋唐时期 桑皮纸

内容

同样,晋南北朝时不多见的桑皮纸在隋唐时期也多起来了。如敦煌石室出隋末唐初(7世纪初)《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卷》,为染黄纸,每张直高26.7、横长43.5厘米,纸薄,表面平滑,纤维交织匀,细帘条纹,经化验为桑皮纸①(图4-1)。中唐(715~810)写本《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廿四卷》用纸白色,质量与上纸相似,也属佳纸,直高25.5、横长46.5厘米,原料为桑皮②(图4-2)。新疆阿斯塔那出土唐代户籍簿用纸,白色,纸薄,纤维交织匀,纤维束少,纸上有“敦煌县之印”的印章,亦为桑皮纸②。此外,我们还遇到一些具体原料难以定出,但肯定为皮料纸者,如唐代《波罗蜜多经》色黄,纤维匀细,经淀粉施胶处理,每张直高26、横长44厘米,为皮纸。
  新疆阿斯塔那出土总章三年(670)白怀洛借钱契,细帘条纹,白色,略呈米黄色;载初元年(689)宁和才授田户籍,白色薄纸,细帘条纹,直高29、横长43厘米,纸质很好;又高昌义和二年(615)残文书,色白,纸上有“纸师隗显奴”等字。所有这些纸,都是皮纸。我们还发现唐麟德二年(665)卜老师借钱契是麻纤维与树皮纤维的混合原料纸,纸呈白色,薄,表面平滑,是佳纸。传世文物中,唐初冯承素临神龙本(705)《兰亭叙》,也是皮纸;又故宫博物院藏唐画家韩滉(723~787)《五牛图》用纸为桑皮纸。
  从唐代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中,还发现用瑞香料(Thymelaeaceae)树皮纤维所造之纸,为魏南北朝所少见。唐人刘恂(860~920在世)《岭表录异》(约890)写道:“广管罗州多栈香树,身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皮,堪作纸,名香皮纸。皮白色,有纹如鱼〔子〕,雷〔州〕、罗州、义宁、新会县率多用之。其纸漫而弱,沾水即烂,不及楮皮者”。
  唐人段公路(840~895在世)《北户录》(875)亦称,“香皮纸,罗州多笺香树,身如柜柳,皮堪捣纸,土人号为香皮纸。”此处所说罗州、雷州、义宁、新会,都在今广东境内,唐时属岭南道,节度使驻节于广州,则唐代这一带产栈香树皮纸。但这是一种什么树呢?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卷34《木部·沉香》引唐人苏敬(620~680年在世)《新修本草》(659)曰:“木似榉柳,树皮青色,叶似橘叶,经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圆”①。沉香又名蜜香,李时珍又引宋人苏颂(1020~1101)《图经本草》(1061)说沉香“出南海诸国及交、广、崖州”。按柜柳即枫杨(Pterocaryestenoptera),为胡桃科落叶乔木,又名榉柳,叶互生,树皮呈黑灰色起裂。与此外形类似的栈香树当是瑞香科沉香属的沉香树(Aquilariaagallocha),为常绿乔木,叶互生,开白花,树皮灰褐色,产于广东、广西及福建,其木质部分泌出树脂,可作香料,韧皮纤维可造纸。同属的白木香(Aquilariasinenis),又名土沉香,亦产于岭南,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也可造皮纸,除花色为黄绿外,其余形态特征也与古书所描述的栈香树同②。
  唐代所造瑞香科植物纤维纸,20世纪初曾在新疆出土。斯坦因在和阗发掘出西藏文佛经残卷,黄色纸,写成年代为8世纪末③。此纸经威斯纳化验,认为由瑞香科植物纤维所造。哪种植物未能肯定,可能是白瑞香(Daphnepapyracea)一类的野生植物纤维①。白瑞香为野生灌木,开白花,故名。它产于中国西南部,茎皮纤维可造纸。瑞香科树木中含有天然香味素,但在造纸过程中香味素已被除去。除非在纸上另加香料,否则此纸是没有香味的。欧阳询之子欧阳通(611?~691)亦善书法,写字时用坚薄、白滑的纸,向纸中加入麝香,名麝香纸②。这种纸确有香味。向纸上喷以香水,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香味。瑞香科皮纸是没有香味的,用于造纸的还有毛瑞香(Daphneodora)、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及黄瑞香(Daphnegiraldii)等,同科属于草本的有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及小灌木荛花(Wikstroemiatrichotoma)。瑞香科植物在中国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一旦掌握了以植物的韧皮纤维造皮纸的技术,唐代的纸工就会到野外寻找各种原料从事造纸试验,而他们选中了瑞香科植物乃是合情合理之事。奥国人威斯纳的化验,在1968年由德国人哈代斯-斯坦豪泽(M.Harders-Steinhauser)的化验所证实。他也发现敦煌石室唐人写经纸中有瑞香皮纤维,这种纸厚度0.13~0.16毫米,由粗帘条纹纸帘抄造,每厘米有4根帘条,纸面经淀粉剂处理③,就象威斯纳所注意到的那样。
  在开辟野生植物造纸原料的实验中,除瑞香科之外,唐人又找到锦葵科(Malvaceae)植物,这也是在南北各地分布很广的,其中不少是从古以来受到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有趣的是,该科植物纤维早就用作制绳索和织物,像麻纤维那样,因之用来造纸,是很自然的。唐代著名的“薛涛笺”,据宋应星《天工开物》的研究,就以锦葵科木槿属的木芙蓉(Hibiscusmani-hot)为原料。该书写道:
  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靡,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768~831)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④。
  木芙蓉花的特点是在一天不同时间内花色改变,陈淏子(1612~1692?)《花镜》(1688)卷三说:“一种早开纯白,向午桃红,晚变深红者..其皮可沤麻作线,织为网衣,暑月衣之最凉,且无汗气”。⑤唐代时四川成都一带盛产芙蓉,至五代时尤甚,宋人赵仆《成都古今记》说:“孟后主于成都四十里罗城上种芙蓉花,每至秋,四十里皆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以花染缯为帐,名芙蓉帐。”用木芙蓉茎皮造纸,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因为经脱胶后,其所含纤维素高达59.75%。用木芙蓉花染色也是可行的。据陈元龙(1652~1736)《格致镜原》(1735)卷72引《种树书》云,“芙蓉未开,隔夜以靛水调纸,蘸花蕊上。以纸裹蕊口,花开成碧色花,五色皆可染”,尤其易染成红色和粉红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01年维也纳大学植物学家威斯纳在化验斯坦因从新疆发掘的唐大历三年(768)至贞元三年(787)五种有年款的文书纸时,敏锐地观察到其中有用破麻布和
  桑皮、月桂(laurel)纤维混合制浆造纸的①②③。我们知道,月桂(Laurusnobilis)为樟科(Lauraceae)常绿乔木,叶互生,树皮呈黑褐色,花为黄色,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其果实含芳香油。既然唐代已制成由瑞香料茎皮纤维为原料的瑞香皮纸,从技术上讲由月桂韧皮部纤维造纸,当没有任何困难。月桂树在外观上与沉香树有某些类似,纸工砍伐造纸原料时,自然也会利用这一资源,从而将皮纸原料又扩及到樟科植物。由于月桂树为江南所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疆出土的唐代混合原料纸当是由内地带到那里去的。将野生树皮纤维掺入破布纤维中,可以降低纸的生产成本,又可改善纸的品质,是一举两得的事。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询
相关人物
欧阳通
相关人物
陈淏子
相关人物
韩滉
相关人物
刘恂
相关人物
苏颂
相关人物
陈元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