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造纸术革新家蔡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99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造纸术革新家蔡伦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83-88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蔡伦的宦者生涯及其对造纸术的重要贡献。蔡伦作为东汉中期的著名宦官,在宫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工艺技术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对造纸术的革新。蔡伦在兼任尚方令期间,不仅负责制造御用刀剑和器物,还积极改进造纸技术,推动了纸张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他的这一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纸张成为古代书写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蔡伦的生平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以及他最终因政治原因而悲惨离世的命运。
关键词: 蔡伦 造纸术 人物

内容

一 蔡伦的宦者生涯
  蔡伦(约61~121)是作为造纸技术革新家,而活跃于东汉中期的历史舞台上的。《后汉书》卷108对他的生平作了如下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丰阳)人也。以永平末(75)始给事宫掖。建初中(76~86)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89),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沐浴,辄闭门绝宾客,暴体田野。后(91)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97),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而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114),邓太后以伦久在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117),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乃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汉家法,令伦典其事。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邓]太后崩(121),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食冠,饮药而死,国除①。
  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引晋人庾仲雍(290~370在世)《湘州记》(约340)曰:“丰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①此《蔡伦传》有各种外文译本②③④⑤。
  对蔡伦的身世,我们拟补加一些解说。他于明帝永平末年始从南方选入宫为宦者,时当公元75年,古时多选十几岁幼童入宫,由此推算他约生于永平三年(61)。入宫后,需先认字并习宫内礼法,时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后,建初中(76~86)始为小黄门,即小黄门侍郎,掌宫内外公事转达、引领诸王朝见、就座等事。78年,章帝与宋贵人(约61~78)生皇长子刘庆,次年立为太子,同年(79)梁贵人生皇子刘肇。但78年立为皇后的窦氏则无子,窦后忌恨二贵人,先离间章帝与宋贵人疏远,继而指使黄门蔡伦诬陷宋贵人“扶邪媚道”⑥,逼其自杀,废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⑦。窦后再夺梁贵人所生刘肇为其养子并立为太子,梁贵人亦致死。88年,章帝崩,窦皇后将刚十岁的养子立为帝(和帝),自称皇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临朝后,以蔡伦有前功,遂擢其为中常侍,秩二千石,掌持左右、出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⑧,故得“豫参帷幄”过问政事,历史上宦官与政始于此。89~97年间,窦太后与其家人窦宪等专政。此时蔡伦以尚方令身分监制秘剑及诸器械,以其质优而为后世效法,朝廷善其能。
  公元97年,窦太后死,和帝亲政,尽除窦党,中常侍蔡伦又侍奉新主,一时未被株连。102年,邓绥册封皇后之后,蔡伦知她素来喜欢纸,遂监制良纸以供其用。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实际上是献给邓皇后的,因是年和帝重病在身。和帝卒后,邓绥作为皇太后临朝,仍重用蔡伦,114年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食邑三百户。“列侯封邑,小大不同,而其位序,则与公、卿相配”⑨。大县侯位视三公,小县侯位视上卿,乡、亭侯位视九卿秩也”。此后再加封为长乐太仆,秩二千石,相当于大千秋。龙亭侯蔡伦,兼中常侍、长乐太仆二职,不但可直接出入皇帝宫室,亦可出入皇太后宫室,其实际职权及俸录都在九卿之上。如将官员月俸以米折算,则太府卿、太常卿及太仆卿为1800斗,蔡伦三职共得2500斗,只有三公月得3500斗⑩,而州刺史不过700斗,则蔡伦月俸仅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下,而居九卿之上。有人说蔡伦“清苦”,恐非如此。公元110年,邓太后命谒者刘珍与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书,《后汉书·邓皇后传》未提蔡伦参与此事,而在《蔡伦传》中说“令伦典其事”,这是有可能的,因“伦有才学”,其政宦生涯也至此达到高峰。
  汉安帝即位时,仍由邓太后临朝,而太后又信任蔡伦,致令其权势愈大。待121年邓太后死,安帝亲政时,情势突变。安帝生父刘庆(78~107)于章帝时已立为太子,因窦后指使蔡伦诬谄太子生母宋贵人致死,又使太子刘庆被废。因而安帝亲政时,要为已故皇祖母及皇父申冤,遂立案审理迫害皇祖母事,敕廷尉传讯蔡伦。他自知罪不可赦,遂于121年饮药自尽。卒后,朝廷削其侯位,除其封国,财产充公。当时究竟葬于何处,仍是问题,恐怕不会在洋县,因已除国。作为罪臣,可能由宫人于洛阳郊外就地埋葬。蔡伦75年入宫后,46年间为宦者,奉侍过五个年幼的皇帝、两个年轻的皇后和皇太后,地位节节上升,但最后却死得很悲惨。从政绩上看,他没有什么作为可称道的。
  二 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
  应当说,从公元91年中常侍蔡伦兼任尚方令起,却作了有益于工艺技术发展的好事,其中以对造纸术的革新最为重要。《后汉书·百官志》载尚方令“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蔡伦在任期,尚方所制具有铭文的刀、弩、铜、镫等物,过去曾有出土,如永元二年(90)铜镫、永元七年(95)铜弩机及元兴元年(104)尚方造铜弩机等①,制造精良。为此,他常常走出黄门而暴体田野,到冶炼、铸造、锻造现场了解情况、亲自监督,因而也掌握了有关这方面的技术。由于这些金属器物是供皇家御用的,质量及外观造型都要求很高,实用性要求更高,制造过程中必然精工细作,蔡伦又懂得如何掌握各制造环节,因此这些产品是通过当时的高技术制造出来的。
  身为尚方令的蔡伦,自知有责任为朝廷日用提供更好的纸,他任中常侍以来也切身体会到推广用纸的必要性,因此更注重于造纸技术的革新。他曾前往今河南境内各造纸工场,了解制造过程并发现能工巧匠,再在尚方所属工厂精工制作。首先是制造麻纸,原料用破布、绳头和用过的鱼网,其中用旧鱼网造纸较困难,因为它由细麻线编成很多小的网结,不易捣碎;又用猪血、桐油处理过,也不易排除。西汉及东汉初期多以破布、绳头造纸,用鱼网造纸可能由蔡伦推广。这就扩大了麻纸的原料供应。鱼网多是南方人在江河捕鱼用的,北方虽有,但不及南方多。而蔡伦来自湖南,如前所述,有可能在他还是幼童时湖南已经造纸,那里是鱼米之乡,这使他想到以鱼网造纸。
  除前引《湘州记》外,郦道元(469~527)《水经注》(约525)卷39《耒水》云:“西北迳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应为和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晋人张华(232~300)《博物志》(约290)也说:“桂阳人蔡伦始捣故鱼网造纸”②。看来都强调这一点,是不无道理的。蔡伦既主持尚方以故鱼网造纸,根据我们的模拟实验,就要强化蒸煮及舂捣过程,否则不能使之成浆。南方盛产竹,人们编织篾器是行家里手,因而蔡伦主持的造纸采用了帘面纸模,尤其是竹帘,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蔡伦对造纸术所作的最大贡献,应当是他主持研制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出皮纸。《后汉书》只谈用“树肤”,即树皮,什么树皮没有指出。但三国时魏博士董巴(200~275在世)《大汉舆服志》曰:“东京(洛阳)有蔡侯纸,即伦[纸]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穀纸,用故鱼网作纸,名网纸也”①。这是个重要记载。穀即楮,为桑科木本植物构(Brousonetiapa-
  pyrifera),在中国既有野生,也有栽培,是一种优良造纸原料。三国时吴人陆玑(字元悟,210~279在世)《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约245)云:
  “榖,幽州(今河北)人谓之榖桑,或曰楮桑;荆、(今湖北)、扬、交、广[州人]谓之榖,中州(今河南)人谓之楮桑。..今江南人绩(织)其皮以为皮,又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②。
  可见蔡伦于中州研制的楮皮纸,很快就在江南加以推广,三国时人造皮纸当然继承了东汉的技术。中国至迟在西汉时已用楮皮纤维纺线织布了。1907年斯坦因在新疆就曾发掘过西汉中期(前1世纪)时制成很细的黄色布料,经哈诺塞克(Hanausek)化验,“内含桑科植物的树皮纤维,很可能是楮树”③。楮布、麻布、葛布都是中国古代衣着材料,而且都由植物纤维通过纺织方法制成。可以想到,西汉至东汉前期造麻纸时,在收集破布原料过程中,很可能也将由楮纤维织成的破布混入麻布之中,因而不自觉地造出含少量楮纤维的麻纸。将不自觉过程变成自觉过程,这中间有个认识上的飞跃和对传统造纸观念的突破。思想敏锐的蔡伦完成了这个突破,自觉以野生楮树皮捣、抄造纸。这是很了不起的。而西方人用单一破布造纸持续几百年,还没想到可用破布以外的野生纤维造纸,直至18~19世纪才达到2世纪蔡伦那样的认识。当然,研制楮皮纸要经历一些摸索性的实验。因为用楮皮比用楮皮布造纸更困难,要用不同的工艺处理方法。
  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蔡伦成功地实现了其预定目的。按已有技术从破布、麻绳头制成洁白平滑而匀细的麻纸,又从破鱼网制成麻纸,还以楮树皮制成楮皮纸。元兴元年(105)除献纸给朝廷,同时又提出推广用纸的奏议。同年十二月,汉和帝病故,蔡伦献纸不详于何月,很可能在和帝死以前,看到纸和奏议后予以嘉奖并敕令依议推行,“自是而天下莫不从用焉”。
  虽然蔡伦之前早已有纸,但他的历史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归结起来,他的贡献如下:第一,他总结了西汉、东汉初期和同时期人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一批优质麻纸,还用破鱼网为原料制出麻纸,扩大了麻纸制作原料,改进了麻纸技术。他还提出推广生产和使用纸的建议,得朝廷采纳。因而他是造纸术的革新者和推广者。第二,他主持研制以楮皮造纸,完成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开辟了造纸的新的原料来源,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皮纸的制成是重大技术创新,蔡伦是这一创新的倡导者。楮皮纸后又引导出桑皮纸、瑞香皮纸、藤皮纸等一系列皮纸的出现,成为主导纸种之一。楮纸此后在造纸领域内领千年风骚,直至今日。总之,蔡伦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术革新家,对造纸术发展作出了很大的新贡献。
  蔡伦年幼时被迫卷入后宫夺权的政治漩涡中,现在分析起来,乃不得己而为之。因为阴险狠毒的窦皇后受宠,指使他害宋贵人,只好从命,否则自己可能被杀。但宋、梁二贵人的惨死及二皇子失母厄运,在他心中产生阴影,而感到内疚。他的中常侍之职是以皇族数人的惨死和痛苦换取来的,他的良心在责备自己。窦太后临朝后,窦家飞扬拔扈,甚至欲杀死和帝。这时蔡伦看不下去了,“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他对中常侍差事已感到厌倦,于是奏请兼任尚方令。按职官制度,这是违反常例的,此二职地位相差悬殊,业务上也毫不相关。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料想蔡伦从青年(27岁)起逐渐成熟,为人谨慎,极力避免再陷入危险的政治漩涡中。因此每次加官进爵,都闭门谢绝宾客来贺,自己躲在洛阳郊外。“每至沐浴”,为“每至沐浴圣恩”之省语,意即加官进爵。有人将“每至沐浴..暴体田野”释为“每五日休息沐浴”①或搞日光浴锻炼,都是错误的理解。蔡伦为避开政务,想找个离开宫墙的兼职。尚方令最为合适,可以出宫到各地生产作坊调查,从事纯技术性的工作。这样,他在宫内的事,便可由其他中常侍代行。他对这项技术工官工作是尽心尽职的。假如他不这样,充其量不过是个宦官而已,后来就不会在冶炼、造纸方面作出贡献。此为明智的选择,他终于在技术工作中作出对大众有益的好事。历史表明他功大于过,他虽不一定是很好的宦官,却是位很好的技术家。
  三 评蔡伦发明纸说之由来
  我们用事实证明造纸术起源于西汉,又给东汉蔡伦以应有的地位,是否会使中国这项发明黯然失色呢?否。这既能说明此发明源远流长,蔡伦的作用又没有被否定,是易被大家接受的较为稳妥的处理方式。造纸术这样的重大发明,像古代其他重大发明一样,不可能是某个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完成的。蔡伦在总结西汉已有造纸成就的基础上,又加以革新和发展,使这项发明增光添彩,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能为突出蔡伦的作用,而否定在他以前二百年造纸史的客观存在。那么蔡伦发明纸之说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需要分析。
  蔡伦的最早传记见于汉末他同时代人编的东汉国史。据唐人刘知己(662~721)《史通》(710)《古今正史》篇的考证,明帝时(58~75)诏令刘珍、班固等编修本朝历史,桓帝元嘉元年(151)再令崔寔、曹寿补编《外戚列传》,后又由曹寿、延笃续编《蔡伦传》等。全书共104篇,最后成书于桓帝之时(151~166),名之为《东观汉记》。此书唐以前列为正史,经五代战乱,至宋代已逐步亡佚。据唐人虞世南(558~638)《北堂书钞》(630)卷104、欧阳询(557~641)《艺文类聚》(620)卷58及徐坚(659~729)《初学记》(700)卷21所引《东观汉记·蔡伦传》,皆曰:“黄门蔡伦,典作尚方造纸,所谓蔡侯纸也”。这应是《汉记》原文,因唐时此书仍在。“典作尚方造纸”,意思是主持尚方造纸。蔡伦造纸时并未封侯,待封侯后,尚方造纸可能一度称为“蔡侯纸”。但曹寿写传时蔡伦侯位已被削去,故加“所谓”二字。可见蔡伦的同时代人记载了他的造纸活动,但并未认为造纸始于此人。
  南北朝以前,史书提到蔡伦主持用破布、麻头造出佳纸,又始倡用楮皮、鱼网造纸,这是可信的。当《东观汉记》亡佚后,元、明时便以南北朝人范晔的《后汉书》替补为东汉正史。范晔写《后汉书》主要取材于《东观汉记》,但写蔡伦传时,将其新贡献与前人贡献混在一起了,说成都是蔡伦的发明,这种“史裁”欠妥。范晔这样作,可能受张揖《古今字诂》(232)的影响,后者将蔡伦前纸称“古纸”,或“幡纸”即丝织物,将蔡伦以后的纸称“今纸”,即植物纤维纸,从而混淆了丝织物与纸的区别。现在我们知道,丝织物不是纸,而蔡伦前的纸也是植物纤维纸。因此《古今字诂》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唐代学者之所以怀疑蔡伦发明纸,原因之一是他们注意到《东观汉记·蔡伦传》并非这样讲的,而此书当时是正史,也是权威的原始史料。
  范晔引古史资料,在其《后汉书》中不少地方谈到蔡伦前用纸的事例,但在《蔡伦传》中却说纸是蔡伦发明的,这显然自相矛盾。为自圆其说,他断言蔡伦前的纸都是缣帛,而这又与考古事实相矛盾。其所以陷入双重矛盾,症结在于把真伪史料混杂在一起,未予考证辨伪,更没有用统一的观点统率全书各处。他的说法遭到唐、宋学者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明清以后,人们看不到《东观汉记》原作,看到的是《后汉书》。《东观汉记》虽有清人辑本,如武英殿聚珍本(1777)及《四库全书》本(1782),皆据明《永乐大典》(1407)辑出。而《大典》既引《后汉书》,又引唐人载《东观汉记》片断,清人难以分辨是非,因此今辑本不能反映原作真貌。清代以来因受《后汉书·蔡伦传》误导,将蔡伦奉为“造纸祖师”,为他立祠建庙以行祭祀,遂在造纸行业中形成传统。这里我们分析了误将蔡伦当成造纸术发明者的一种历史原因,读者不可不察。现在该是消除范晔就造纸术起源所造成的历史误会的时候了。
  最后,我们想用下列话来结束本节:
  念奴娇咏两汉纸史
  考古洪流,
  驳范晔,旧说实非信史。
  西北发掘举力证,
  前汉始造麻纸。
  敝布绳头,
  捣抄制成,
  代帛简纪事。
  巧匠发明,
  原出三秦故址。
  后汉蔡伦当年,
  典作尚方,
  集群策群智。
  洛阳造纸推新料,
  倡用鱼网楮皮。
  承前启后,
  技术革新,
  且推而广之。
  汉人业绩,
  功垂千秋百世。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