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灰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913
颗粒名称: (九)灰坑
分类号: K872.63
页数: 5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本次考古共清理灰坑8个,编号为H1至H10。这些灰坑形状各异,多打破第3层及生土。坑内出土遗物丰富,包括青瓷、黑釉瓷和粗瓷残片等,为研究当地生活及制瓷业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富阳市 遗迹 灰坑

内容

共清理8个,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为H1~H5、H7、H9、H10。
  H1
  位于T2中部,北近G缸1。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不甚规则,略呈方形,长约93、宽约75、深38厘米。坑壁较直,修治不规整,坑底平。(图3-43;彩版五四,1)
  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内含瓦砾、石块、砖块等,出土有青瓷、黑釉瓷和粗瓷残片等,可辨器形有碗、盘、盏、瓶、钵等。
  H2
  位于T2东南部,在G2向南的延伸线上,东临H4及H5。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略呈圆形,坑壁弧内收,修治规整,坑底略平。直径约108、深54厘米。(图3-44;彩版五四,2)
  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含大量瓦砾及少量石块,出土少量青瓷碗底及粗瓷钵、缸残片等。
  H3
  位于T2西南部,延伸至探方南壁内。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呈椭圆形,坑壁规整、略斜直,坑底平。长径约99、短径约82、深25厘米。(图3-45;彩版五四,3)
  坑内填土为黄褐色,内含较多的砖块、瓦砾、石块等,出土少量青瓷及粗瓷残片等。
  H4
  位于T2东南部,西临H2、北临H5。打破第3层。
  平面略圆形,坑壁规整,坑底平。直径约50、深20厘米。(图3-46;彩版五四.4)
  填土为灰褐色,含瓦砾、石块及红烧土颗粒,出土零星的青瓷残片及陶片等。
  H5
  位于T2东南部,南临H2、H4。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略呈圆形,灰坑分上下两层,上层开口直径85厘米,下层开口低于上层开口约1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下部深15厘米。坑壁不甚规整,坑底略平。坑壁土色为黄褐色。(图3-47;彩版五五,1)
  填土为灰褐色,含有较多瓦砾、砖块及石块,出土少量青瓷、黑釉瓷和粗瓷残片等。
  H7
  位于T2西北部,东临G2。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不规则,长约188、宽44~112、深约50厘米。坑壁不规整,坑底略平。(图3-48;彩版五五,2)
  填土为灰黄色,内含大量砾石,出土有青瓷盘、钵等。
  H9
  位于T5南部中间,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略呈椭圆形,底部略平,坑壁竖直。东西长径约148、南北短径约113、深约80厘米。(图3-49;彩版五五,3)
  填土为灰褐色,其内包含大量石子、瓦砾、砖块及少量红烧土、草木灰。出土少量遗物,釉色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等。可辨器形有碗、盏、瓶、壶等。
  H10
  位于T16东南部,打破第3层及生土。
  平面略呈圆形,坑壁为土壁,略呈斜坡状,底部为弧形。直径约245、深约50厘米。(图3-50;彩版五五,4)
  填土为褐色,南半部包含大量红烧瓦砾及红烧土,北半部较为纯净,坑底出土较多的草
  木灰及炭粒等。出土遗物较为单纯,多为粗瓷缸残片。

知识出处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出版者:文物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得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地层堆积、遗迹、出土遗物、结语、附表、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富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