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908
颗粒名称: (四)房址
分类号: K872.63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本次考古共清理房址4座,编号为F1至F4。这些房址均打破第3层,其中F1为三开间敞开式建筑,F2有火墙和空心墙墙基,F3为抬梁式建筑,F4仅清理出一角。这些房址的发现为研究当地古代建筑技术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富阳市 遗迹 房址

内容

共清理4座,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为F1~F4,均打破第3层。
  F1
  位于T5、T8、T9、T10、T19内,坐北朝南,方向174°。G4、G6在其最南侧,南临C2、C6和G缸2,北临L2和G8,东临G10和G缸5,西临G2。
  未见墙体,仅见由残存柱础及柱础坑构成的柱网结构。清理发现有23个柱础和9个柱础坑。柱础平面不甚规则,柱础坑平面均近方形,柱础置于柱础坑内,柱础坑深约15厘米。柱础均由规格不一的石块堆积而成。面阔15.8、进深12.17米,根据柱础和柱础坑的排列,可确定F1为三开间,三间面阔大致相等,西间略窄。清理所见平面较为平整。(图3-30;彩版三九、四〇、四一)
  F1东部尚残存石子铺砌的屋面,屋面下早期是一个大坑,现被瓦砾填满,上部经夯筑成为地面。
  F1屋外东北角残留G缸5,缸内土样经检测含有竹纤维等植物纤维,可能系盛放纸浆的缸。F1北部残存不规则石块铺成的活动面及石臼残件,推测该处可能为舂料场所。
  F1屋外西南侧残存密集的石子面,应为当时的生活面。
  Fl范围内出土有板瓦等建筑构件及石磨盘、石臼等。F1南侧G4、C2南侧的土层较为坚实,似为长期人类活动踩踏所致。
  根据密集的柱网结构,我们认为F1应该属于穿斗式结构的建筑,同时,因为未见墙体,推测它应为四周敞开式的建筑。
  F2
  位于T17内,方向1680。东临G2。
  残存东墙、西墙及两个柱础。东墙由大石条和小石块混筑而成,有包边迹象,空隙处填灰褐色土,垒砌较为坚实,宽约85厘米,清理长度约780厘米。东墙外侧(东侧)铺砌石子路面,路东侧为排水沟,路面较为规整。西墙破坏严重,由小石块垒砌而成,残长80、宽40厘米。东西宽约845厘米,开间、规格不明。屋内地面痕迹不甚明朗,清理所见平面较为平整。柱础形状不规则,柱坑平面均近方形,柱础置于柱坑内,柱础坑深约15厘米。柱础由规格不一的石块堆积而成。(图3-31;彩版三九、四二、四三、四四)
  F2内残存一堵空心墙墙基Q2。Q2方向为78°。为空心墙底部基础,两侧用石块包砌,包边较规整。残长510、外宽80、内宽40、残高25厘米。墙基东端残存有红烧土堆积,其间夹杂有较多炭粒,此处原来应设有灶。此墙应为火墙。墙内底部有瓦砾及长条砖等堆积。(图3-32;彩版四四,3;彩版四五)
  内部填土为灰褐色,土质疏松,出土有粗瓷壶等。
  F2南侧发现一处墙基,该墙基与东墙内壁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于Z7附近向西转折,墙基由石块垒砌而成,包边规整,南北长750、东西宽520、墙体厚约50厘米,墙基东侧发现板瓦构成的倒塌堆积,该墙基应该与F2存在密切关系。(参见图3-7)
  F3
  位于T6、T7内,方向1740。东临G2,北部为Z7残迹,西临G9,南临G1,东南侧为G7及C3。
  未见墙体,仅见由残存柱础构成的柱网结构,清理发现有6个柱础。柱础平面不甚规则,柱础置于柱坑内,柱础坑深约15厘米。柱础均由规格不一的石块堆积而成。南北宽约12米,东西长约8.77米。房内平面较为平整,其内南部发现两处烧结的红烧土堆积。(图3-33;彩版四六,1)
  根据南北向的柱础分布情况,我们认为该房址应该属于抬梁式建筑。
  F4
  位于T15东南角,方向178°。西临G9,北侧为石子铺砌的路面,路北为G8。
  仅清理出房址一角,北墙外侧较为平直,使用石块包边,垒砌规整。西墙紧邻G9东壁,亦为石块垒砌而成。墙内侧为相对平整的地面。北墙清理长度为155、宽45、残高22厘米,西墙清理长度为176、残高约12厘米。(彩版四六,2;彩版四七)

知识出处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

出版者:文物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得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地层堆积、遗迹、出土遗物、结语、附表、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富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