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袋和大手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69
颗粒名称: 料袋和大手巾
分类号: TS766
页数: 1
页码: 2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料袋是富阳农村生产坑边纸的工具,旧料袋可改制为大手巾。料袋专人专用,洗料是体力活。大手巾是富阳农民劳动时的腰带,兼具擦汗、垫坐和遮羞功能。坑边纸已停产,料袋消失,大手巾仍可见。
关键词: 料袋 大手巾 坑边纸 富阳

内容

料袋是过去富阳农村中生产坑边纸(草纸)过程中的一件工具,从一根稻草到制成草浆后,还不能直接做成草纸,还要把草浆灌进料袋里,在清水中进行反复汰洗,除去草浆中的杂质后,才可供做纸师傅用来生产草纸。
  大手巾是以前富阳乡下农民干活时的必备之物,它的形状像现在人们洗澡用的浴巾,不过质量要比浴巾差得多。这两样东西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过去布源紧张,赁票供应,每年国家发给个人的布票,连做套新衣服都不够,乡下人聪明,就把洗料用过的不能再用的旧料袋用来改制成大手巾。通常一只旧料袋可改制两块大手巾,因有这一层的关系,故本文把这两样东西扯在一起了。
  先说料袋,料袋是用两块粗布缝合起来的一只又大又深的大布袋,它的形状有眯像天神中风婆那只装风的口袋,又有点像《西游记》中那个黄眉老道手中的宝贝——乾坤袋。料袋的口上系有一根又细又长的绳索。做料袋的布是供销社配给的,不是有个前提:每配给生产队一只料袋布,生产队必须向供销社投售150块坑边纸。坑边纸的规格是每块12刀,每刀90张,共1080张。故而料袋尽管是生产队的集体财产,它不像其他集体农具那样,谁都有使用权。料袋是实行专人专用的,当料袋完成150块草纸的使命后,其旧料袋就归洗料者和捞草纸者分用。有时,一只料袋150块草纸的任务还未完成,而料袋的底部已磨损得不能再使用了,就只得把料袋的口和底调个头,把口部缝合起来,在底部开个口子继续使用,直到洗好150件草纸为止。
  洗料,有的地方又叫汰料,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活,体力消耗特别大,故而洗料的人饭量也特别好,那时农村中把会计师大的人又戏称为料袋肚皮。洗料这种工作,不但劳累,而且还十分艰苦。操作者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双脚摆成马步,双手一前一后握住料耙柄的一端,运用全身的力量,边用料耙撞击料袋内的草浆,边旋转处于水中半沉半浮的料袋。直到料袋内旋出来的水与外面的水同样颜色时,才可把料袋从水中拉上岸来,榨去草浆内的水分,把草浆压榨成饼状,一只料饼才算完成。整个过程约需20分钟左右,一个捞纸师傅每天可生产四块草纸,而需要这样的料饼6—7只。
  再来说说大手巾,大手巾实际上就是腰带。过去乡下人在劳动前总有先系腰带的习惯,因为一系上腰带,人就显得精神、利索,干起活来劲道更足。系大手巾在过去是富阳农民特有的标志。大手巾基本上是用旧料袋改制的,它除了能擦汗、垫屁股外,在男人手中,更有一种叫人称绝的遮羞的功用呢。
  过去乡下农家没有卫生间,洗澡时,女人在房里用脚盆,男人则都到外面的水塘、沟渠里去洗。乡下人观念陈旧,怕羞,洗澡时都是穿着短裤衩下水的。洗完后,上得岸来.用大手巾像浴巾似的把下身围起来,扯去里面的显裤,换上带去的新裤,整个过程都是大手巾的严围下进行的。
  眼下坑边纸早已不生产了,那种洗草浆用的料袋也已经绝迹了,而大手巾却还偶然可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出门干活时,总忘不了带上以前留下来的那块大手巾。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文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