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皮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24
颗粒名称: 富阳皮纸
分类号: TS766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富阳皮纸历史悠久,明清以来为造纸主要品类。民国时期富阳皮纸达到鼎盛,产品获国际大奖。主要品种有桃花纸、白棉纸、桑皮纸和油纸,用途广泛。新中国成立后,手工皮纸渐被机器生产取代,但富阳皮纸在造纸业中仍具重要地位。
关键词: 品牌纸品 富阳皮纸

内容

富阳(包括原富阳、新登两县下同)皮纸历史悠久、享誉古今。
  唐时,富阳曾有上细黄白状纸闻世,成为纸中上品。宋时,又有宵井纸和赤亭纸,为当时两大名纸,驰名京省。
  明清以后,皮纸仍是富阳纸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内容。
  民国初期,富阳皮纸进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皮纸作为富阳造纸的三个大类之一,它的产量和质量都在全省独占魁角。据1928年统计,富阳当时生产的桑皮纸年产量达6400件,草皮纸2916块,分列全省同类产品的第一位,并有相当的名牌产品蜚声中外。1915年,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新登皮纸获“支那纸”荣誉奖。
  富阳生产的皮纸种类颇多,主要销往金华、兰溪、杭州、苏州等地,亦有部分为本市所有,如做雨伞,1928年全市计有伞铺工场十多家。另如松溪里官村做扇子用的面料也是桑皮纸。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富阳的皮纸主要在上里、城阳、新浦、松溪、南安、新义、新关等乡村生产,年总产量维持在3000-5000担上下。新中国成立后,上里有不少皮纸师傅还在杭州、余杭、遂昌、龙游、温州等机制皮纸厂任技术员或担任领导职务,对全省的韧皮纤维造纸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至1973年,富阳全市尚有皮纸槽74具,双皮纸框7871张,之后,这些手工工具渐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机器生产。
  富阳历史上的主要皮纸品种有:
  1、桃花纸 又名桃花笺,洁白匀净,薄而强韧,主要用于裱糊纸屏、纸窗、纸阁以及制作风筝、雨伞和高档包装,亦可用于书画。富阳桃花纸主要产于上里,其产量曾占浙江桃花纸总产量的百公之四十以上,是浙江省皮纸中的名品。
  2、白棉纸 又名棉纸、白皮纸,是用桑皮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色薄型纸,因其纸质柔软如绵而又坚韧,故称白绵纸。
  清末民初,富阳的上里是白绵纸的主要产区。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富阳上里的白绵纸荣获一等奖。
  3、桑皮纸 富阳纸农习惯把以桑皮为原料抄造而成的本色纸称为桑皮纸。富阳生产的本色桑皮纸有二种,一种以全桑皮为原料,具有较好的强韧性能,撕裂度、强度和耐破度都较高。“五杭”之一的杭州历史著名工艺品“杭扇”中的黑纸扇,就是采用富阳桑皮纸制作而成的,又称桑皮扇。另一种是用桑皮60%,稻草40%。富阳的本色桑皮纸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4、油纸 油纸是一种以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张为原纸,经柿油或桐油、锌油浸渍加工后制成的防水纸。据传,油纸工艺肇始于魏晋时期,最初是替代娟帛用于达官贵人出行的车乘遮阳避雨的伞盖。后来,人们取其用白皮纸或桃花纸浸渍净油后的油纸具有透明度较高的特点,用来摹拓书画;也有利用油纸抗水性能较强的优点,用来制雨伞、糊灯笼。
  明清时期,富阳是全国闻名的油纸生产和加工产地之一,俗有“油纸出钱塘,富阳最有名”之说。富阳的油纸加工,选用产于上里的白皮纸,浸渍纸张的油料为柿油、桐油、梓油等植物干性油,这些油料干燥后能在纸上结成油膜,从而增强了纸张的透明度、强度和抗水性能。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富阳生产的油纸曾获得特等奖。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秉谦
责任者
黄品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