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工队伍
分类号: F272.92
页数: 13
页码: 229-241
摘要: 本文讲述上海市造纸工业职工队伍包括招工渠道、队伍演变、人员结构、支内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上海市 造纸工业 职工队伍

内容

一、招工渠道
  光绪十年(1884年)开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与光绪二十五年开办的华章造纸公司2厂工人,大都招用工厂附近的贫苦农民,工程技术人员则聘用洋人担任。机器造纸局的工程师为美籍欧洲人,华章纸厂的技术人员与工头共10人,都是日本人。民国14年(1925年)创设的江南造纸厂,采用刊登广告的办法招用工人。上海解放初期,江南造纸厂对全厂594名职工分析表明,来自农村的职工326人,占全厂职工54.58%。技术人员除雇用日本人外还聘请中国造纸专家张天荣、陈彭年等人。另一种招工渠道,是业主通过私人关系,由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介绍农民进厂工作。大沣造纸厂业主周子锐是宁波人,在他的工厂里,姓周的宁波人职工很多。天丰造纸厂起重间的领班是山东人,厂里起重工与扛棒工全是山东老乡。在这种情况下,工厂逐渐形成了“浦东帮”、“吴淞帮”、“象山帮”、“舟山帮”、“山东帮”等生产作业班组。又一种招工渠道是手工业工人的转入。民国28年华伦造纸厂创办时,把设在上海市法华地区的手工〓纸工场的工人全部并入。此外还根据需要,招用个体竹工、木工、泥工等进厂,充实造纸工业后方力量。抗战胜利后,华伦造纸厂为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嘉兴民丰造纸厂总工程师陈晓岚的介绍,聘请当时在四川的造纸专家谈致中到上海工作,为上海造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上海解放后,国家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从此上海造纸工业新增添的职工,主要来自市区及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的分配,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等,来自农村的数量极少。
  1957年上海造纸工业新添职工2132人,其中来自农村的仅19人。大专院校分配的32人,统一安置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156人,机关干部56人,从理发等行业转入546人,从市区招收916人。1959年新增添的职工来自农村的仅1人。
  1965年上海造纸工业新增添职工1143人,来自农村3人,招收城镇劳动力117人,统一分配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13人,大专院校毕业生33人,暂列编外恢复工作12人,精简回乡后重新进企业工作的1人,刑满释放人员1人,由其他企业单位调入958人,其他5人。
  “文化大革命”中,新增添的职工,主要来自统一分配的中学毕业生。1972~1973年的两年中,新增职工1896人,其中应届中学毕业生935人,占新增添职工总数49.30%。1972年从“五七干校”进入上海造纸企业劳动的下放干部143人。
  1979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按“归口包干”的原则,接受历届插队知识青年350人,进入上海造纸行业创办的集体企业工作。
  1990年上海造纸工业新增添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1478人。从农村招收619人(其中职工子女13人,征地农民21人),从城镇招收167人(其中职业中学毕业生14人),统一分配的复员军人3人,中专毕业生37人,技工学校毕业生49人,停薪留职人员复职6人,临时工转为固定工和合同工30人,其他1人。由外省、市、自治区调入41人,由上海市各单位调入467人。
  二、队伍演变
  光绪十年到光绪三十年(1884~1904年),上海造纸业有职工800多人,分布在机器造纸局101人,华章造纸公司300多人,龙章造纸厂400多人。到抗日战争前夕,全行业职工增加到2140多人,分布在11家私营华商企业和1家美资企业。日军侵华期间,上海纸厂绝大部分遭到破坏与掠夺,仅存源泰造纸厂1家,职工有100余人。这期间,在苏州河以南的“租界”新开设19家纸厂,共雇用1900多名职工。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被日方掠夺和日商开设的3家纸厂,随着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职工队伍逐步扩大,迨民国37年,全行业有职工5400余人。
  1949年上半年,上海各纸厂开工不足,大批遣散职工。上海解放后,从6月份起,各厂陆续恢复生产,被遣散的工人重新返回工厂。是年,全行业职工人数为5169人。1950年秋,上海市场出现纸张供不应求的形势。为满足市场需求,上海造纸行业掀起增产节约高潮,并增添新职工。当年共有职工5535人,开始超出解放前造纸业职工总人数。
  1950~1955年,上海造纸业平均每年净增职工345人。1955年末职工总人数为7262人,比1949年增加2093人,增长40.5%。1956年部分纸厂进行扩建和改造,当年净增职工2568人,比1955年增长35.30%。1957年又净增838人,达到10668人,比解放初期职工人数增加1倍多。
  1958年“大跃进”期间,上海造纸行业盲目增加职工人数,1958~1960年除净增固定工1290人外,还大量招收里弄工和职工家属1350人进厂当临时工。
  1961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上海造纸行业职工队伍有了较大的变动,1961年精减职工3151人,其中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359人,辞退回城镇301人,退职、退休237人。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平衡,从市轻工业局所属文教公司划进5个纸品厂,调进职工1140人,并从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调入2357人。1961全行业职工队伍变动的人数,占当年职工总人数的30%。
  从1962年开始,上海造纸行业职工队伍趋向稳定。1962~1964年的3年里,全行业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13000人左右,分别为13040人,13258人,13244人。1965年上海造纸行业调整生产结构,5家纸品厂重新划归文化体育工业用品公司,年末全系统职工比1964年减少800人左右。1967~1977年10年间,共增添新职工1000人左右。粉碎“四人帮”后,上海造纸工业结束长期徘徊局面,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78年全系统职工总数达到16804人,比1977年净增2258人,1年中增添的职工人数超过“文化大革命”10年增长数的1倍多。
  80年代上海造纸工业每年平均净增新职工约300人。并自1983年开始对招收的新职工实行合同工制度,是年有78名新职工签订合同,尔后逐年增加。1980~1990年新增添的3000名职工中,合同制工人有2065人,占新增添人数68.8%。
  1990年底,上海造纸工业职工总数20913人,按所有制归属分:全民所有制职工20169人,占96.5%,集体所有制职工744人,占3.5%。
  上海造纸行业在1949年上海解放时共有职工5169人,经过41年的发展,到1990年年末已有职工20913人(含集体企业职工744人)比解放初期增长4倍。
  三、人员结构
  1.性别
  上海造纸行业在生产上的主要操作工以男性为主,辅助部门的工人女性占一定的比重。民国15年(1926年)6月《经济半月刊》调查统计,当年龙章造纸厂女工占70%,天章、竟成、江南3厂的女工占20~25%,4厂合并计算女工占职工总人数的44.10%。民国37年《上海劳动年鉴》第三十六节刊载:造纸业男女比例为男工68.4%,女工31.6%。50、60年代,上海造纸行业女职工比重有所下降,均在22%~25%之间,70~80年代上升到36%左右。
  2.文化程度
  解放前上海造纸工业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解放后,经过扫盲、文化补习,以及新老职工更替,全行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85年与1990年,先后对利华、中版、天章、华丽、红光等25个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普查,接受调查13745人,调查表明,1990年尚有文盲6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5%;大专以上毕业1107人,占8%;高中(含中专)3477人,占25.2%;初中(含技校)7629人,占55.5%;小学1462人,占10.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8.2%3.工作类别生产工人1950年,上海造纸行业共有职工5535人,其中生产工人4344人,占职工总
  数的78.5%,此后,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工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技术人员上海机器造纸工业历史虽较久,但长期来技术力量薄弱,解放初期全行业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仅12人。其中中版、天章、大中华、中泥、神州、国丰、宝山、华丽等厂各有1人,江南、宏文各有2人,其他各厂均无工程师。解放后,在中央轻工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上海造纸行业的技术力量逐年有所增加,至1956年,已有工程技术人员521人,有技术职称的226人,其中工程师47人,实现了家家工厂有工程师。1990年,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已达1108人,其中工程师439人(含高级工程师77人),占全业职工总数6.79%。
  管理人员解放前,上海各纸厂普遍在厂外设立事务所或管理处,统筹企业业务。上海解放后,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各厂先后裁撤事务所,并入厂内。据1950年调查,全行业共有各类业务管理人员440人,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7.9%,50年代后,管理人员有增有减,到1990年末,为2356人,占全业职工总数的11.6%。
  四、支内建设
  1.支援技术骨干
  从50年代起,上海造纸业陆续有职工支援内地造纸工业的建设。天丰造纸厂从1953~1959年先后输送4名骨干支援皖北安徽造纸厂、济南黄台造纸厂和宁夏青龙峡造纸厂。1955年中泥造纸厂选送2名有丰富操作经验的骨干支援镇江大东造纸厂。1958年江明纸厂选送造纸技术工人支援河南焦作纸厂,同年华丽铜版纸厂派工艺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支援湖南冷水滩造纸厂及河北保定造纸厂。60年代末70年代初,神州造纸厂帮助安徽城西湖驻军建造纸厂1所。1980年,新安纸厂为浙江省萧山大桥造纸厂设计并指导安装1台年产3000吨包装纸的造纸机。80年代,上海造纸工业有更多的技术骨干支援内地建设。1983年,江南纸厂派出20名技术骨干为福建邵武地区建阳造纸厂安装长网造纸机,并指导设备调试,直至出纸。
  2.援建新厂
  1966年9月,宏文、利华、江南造纸厂、中国版纸厂、上海纸浆厂、长虹纸浆厂及造纸机械配件厂等7厂派出10名有丰富生产经验与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赴西藏林芝地区,支援建设年产2000吨水泥袋纸和文化用纸的林芝造纸厂,使现代的造纸技术在世界屋脊生根开花。
  1984~1986年,江南造纸厂派出由厂长、车问主任、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40人组成的援建队伍,为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造纸厂新建1座车速200米/分长网造纸机。投产后,“一炮打响”生产的胶版纸在“广交会”上亮相,即与泰国签订供货500吨的合同。1986~1987年,神州造纸厂派出技术骨干,为广西南丹县南丹造纸厂建成生产漂白草浆流水线。1987~1989年,华丽铜版纸厂选派技术骨干分批援助河北抚宁造纸厂、陕西宝鸡新泰造纸厂、湖南零陵造纸厂及广西桂林造纸厂等,建立铜版纸生产线,使铜版纸在内地开花。
  3.帮助外地纸厂治理“三废”
  1969年上海纸浆厂自行设计的碱回收车间,经试验获得成功,并被轻工业部列为中小型碱回收样板厂。1973年轻工业部副部长王文哲到该厂主持项目成果推广会议。之后,上海纸浆厂先后选派技术骨干80人次,去江苏华盛造纸厂、浙江华丰造纸厂、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浙江龙游造纸厂、山东北镇造纸厂、湖南冷水滩造纸厂、广西昭平造纸厂、黑龙江哈尔滨造纸厂、云南云丰造纸厂、云南大理造纸厂等10家纸厂建成中小型碱回收车间,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退休职工管理
  1.退休制度
  解放前,上海造纸工人生老病死毫无保障。1951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职工退休条件。同年上海造纸工业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开始实施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解决历史上没有解决的职工晚年生活问题。上海造纸工业退休职工从此解除了后顾之忧。1951年全行业有51人退休。60年代退休职工增多。1961年有226人退休,同年还有11人退职。1964、1965两年,每年退休职工均在100人以上。70年代,造纸、木材两个行业合并,成立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退休职工有较大增加,1972、1973年两年退休职工分别为269、358人。1979年上海造纸工业根据政策,集中办理老、弱、病、残职工提前退休工作,是年全行业退休职工有4591人,占当年在职职工总人数的26.38%。进入80年代后,每年平均有300~400名退休职工。1990年年末上海造纸工业有退休职工8110人(不包括离休干部),其中退职29人。1990年末退休职工人数占该年在职职工总人数的40.2%。
  2.养老保险制度
  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调整也多次提高。1951~1958年按退休职工的工龄长短,养老金分别按本人工资的50~70%发放。1978~1986年提高为60~75%1986~1990年又增加到80~90%,还数次提高退休职工工资级别,作为养老金增加的基数。1979年上海造纸工业退休职工人均年养老金为676.50元,1988年增加到946.23元(均不包括物价补贴金)。从1979~1990年按照物价调整的比例,先后8次增加退休职工物价补贴金,1988年退休职工人均年物价补贴金为306.72元(含各类补贴金)。
  上海造纸工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由所在单位支付到1988年10月。1988年11月上海造纸工业全部企业按上海市有关部门规定,实行养老金统筹发放,各企业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25.5%上缴统筹金,既减轻老企业压力(利华厂1990年退休职工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上升到59%,江南厂也上升到50.5%),又保证养老金按期支付。为照顾老龄和行动不便的退休职工,对80岁以上和疾病缠身的每月送养老金上门。
  3.关心退休职工生活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于1986年4月4日成立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简称退管会),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5人,专职干部1人。当年第二季度,各基层厂相继建立32个退管会,有专职干部47人。为解决退休职工福利经费不足,从1987年开始由退管会出面,兴办第三产业。如利民造纸厂、宝山造纸厂、新安造纸厂、彭浦仓库等单位组织退休职工从事轻微的加工劳动。既受到企业的欢迎,又为退休职工靠自力增加了经济来源。从1987~1990年的4年里全行业第三产业共获利润78.84万元。
  1986~1990年的5年中,对有经济困难的退休职工给予经济补助,共10200人次,共计补助金额47.34万元。1988~1990年3年中,对全行业16857(人次)退休职工发放慰问品,计金额31.76万定期慰问离退休老职工元。1986~1990年共组织4024(人次)旅游。对31624(人次)退休职工进行家访,其中到外地访问834(人次)。对179起纠纷事件进行调解。保护了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1986~1990年间为108名困难户解决调房或分房。并组织一部分身体健康,具有技术专长或管理经验的退休职工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他们余热。1988年1533人受到聘用,占当年退休职工总数7449人的20.5%。其中在本行业服务的有659人,其他单位聘用522人,参加街道里弄组织的维持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公益劳动的352人。1990年全业聘用退休职工659人,全年聘用金额121.2万元,年人均为5437元。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