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司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司管理体制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造纸工业公司的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从1954年成立开始,公司领导体制逐步完善,管理机构不断调整。1986年后,公司由行政性转为企业性,实行经理负责制,推行自主经营、经营承包责任制,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上海造纸工业的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 上海市 管理 体制

内容

一、领导体制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是国家管理企业的一级管理机构。1954年成立后,受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领导。1957年上海造纸工业划归地方管理后,受上海市轻工业局领导。
  1986年以前,公司在领导体制上贯彻执行党委(党组)集体领导下的经理分工负责制。
  1986年后,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及《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贯彻党政分工的方针,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是公司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工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的管辖范围是统一组织与管理上海市的国营、公私合营的造纸企业。公司设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下设科室的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
  所属各企业设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党委、总支厂)。下设科室、车间、工段的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值班长、工段长。
  为利于公司对各企业的领导,管理机构的设置,均与公司科室部门相应对口,在业务上受公司领导与指导。
  二、管理机构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成立至1990年,管理机构设置变动频繁,尤其是生产、计划、技术管理机构,曾有多次分合。
  1954年,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成立时,主管上海和浙江共6个造纸企业,管理范围较小,机构设置简单,只设“一室三科”。即办公室、人事科、生产科和财务科。
  1955年,随着合营企业增加,相应扩大科室管理机构,设有“六科一室”,即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技术科、供销科、生产计划科、劳动工资料。
  1956年全行业合营后,公司已统管全行业28个造纸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更趋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较为齐全,设有办公室、经济计划科、财务科、干部教育科、生产技术科、劳动工资科、安全技术科、供销科、总务科、基本建设科、中心实验室、监察室等。
  1959年,在原有科室基础上,为加强造纸原料供应工作,将供销科划分为4个科,即供销科、业务一科、业务二科、储运科。
  1963年后,根据中央、市委提出的“机关企业必须革命化”指示精神,公司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改组精简,只设计划、财务、生产技术、劳动工资、供销、秘书等6个科。另设属企业性质的原料采购供应站和2个仓库。
  1964年5月公司成立党委。为加强对各企业的领导,公司设政治部,下设干部、组织、宣传、秘书4个科。行政管理设计划、财务、生产技术、劳动工资、供销、秘书6个科,附设原料供应站。
  “文化大革命”时期,原管理机构被冲垮,另行设置的工作班子相当紊乱,变化频繁,主要有生产组、后勤组、办公室、组织组、政宣组、供应站等。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公司管理机构虽进行整顿,但变化不大,只建立了生产办公室、经营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统称“三大”办公室。
  1978年,管理机构进行调整,设有生产计划调度室、财务科、劳安科(劳动工资、安全)、技术科(主管工艺、设备、能源、质量、科研和三废治理)、秘书科。党委设政治部、干部科、组织科、宣传科、党委办公室及纪委。
  三、管理机制
  上海造纸公司管理机制,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即1954~1985年为行政性公司,1986年12月20日起为企业性公司,前后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解放以后,为了彻底改变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落后经济,推行计划经济,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从1953年起制订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将整个国民经济置于国家统一调控之下,做到企业服从政府、地方服从中央。在新的体制下,上海造纸工业公司作为一级行政管理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领导上海造纸工业有节奏地生产,有计划的发展,保证各厂按质按量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公司可以根据国家和全市发展的要求,对各厂的生产发展、品种安排、设备添置、技术力量的配备、基本建设的投资,对全行业进行调控。公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0年代初期,建立更为集中、更强有力的管理机制,曾有成立托拉斯的设想和打算,并已着手规划和筹备,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一设想中途天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遭受严重破环。管理被打乱。直到1978年后,原有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才得以逐步恢复与调整。
  1986年底上海造纸公司由行政性公司改为企业性公司。根据“三个条例”的精神,贯彻党政分工,实行经理负责制。基层单位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公司不再对各厂下达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厂长经营承包制,由厂长与公司签订经营承包合同。还在部分厂中试行招标经营,中标者为厂长,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全员合同制,贯彻“上岗靠竞争,报酬凭贡献”的原则,初步打破了实行多年的“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制度,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更大的活力。公司与基层企业坚持“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发展了不同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促进了上海造纸工业的发展。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