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第三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第三产业
分类号: F264.1
页数: 5
页码: 157-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4年起,上海造纸行业通过内部改革,开始兴办第三产业,至1990年底共开办27家集体性质的经营服务部,从业人员达1463人。这些服务部主要以整理分切本厂副次纸张、销售日用杂品等为主,部分单位还涉足技术开发、造纸机械销售和维修等领域。由于投资少、成本低,这些经营服务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增加了销售收入和利润,还为企业安排了富余劳动力,稳定了职工情绪,减轻了企业负担。
关键词: 上海造纸 经营 第三产业

内容

198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下达后,上海造纸行业通过内部改革,把富余人员组织起来,开始兴办第三产业。1984年12月~1990年底,全行业共开办集体性质的经营服务部27家。1990年从业人员1463人。
  一、经营范围
  1984年12月,新华造纸厂在上海造纸系统率先创建大中华综合服务公司,以整理分切本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损纸、坏片为主,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并在厂区东侧沿街开设门市部1间,兼营日用杂品,为本厂职工及附近居民提供方便。公司属集体经济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当年安排富余劳动力70多人。1985~1988年,利华、中版、江南、宏文、红光、大明、前卫、勤丰、宝山、中国、神州、朝晖、江明、华丽、长征、长江、三五、感光、上复等造纸厂和造纸机械修配厂、北蔡仓库、上海纸浆厂、造纸研究所、松江纸浆厂等25个单位,也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相继兴办26家属集体经济性质的经营服务部。其中以整理、分切、加工本厂副次纸张为主的有20家,兼营食品、百货的有8家;专营技术开发、中试产品生产,代办储存、运输业务,销售和维修造纸机械,经营旅馆业和经营包装装潢印刷业的各1家。
  二、经济效益
  上海造纸公司各基层单位所办的27家经营服务部(第三产业),绝大多数利用本单位的空余房舍和场地,使用本单位的富余劳动力,经营本单位副次产品的再加工,因而投资少,成本低,销售畅,效益比较好。1986年,全行业18家经营服务部,销售总收入1459.16万元,利润总额230.42万元,交纳锐金148.24万元。1989年,25家经营服务部,销售总收入3774.65万元,利润总额440.54万元,交纳税金281.18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53.2%、190%。1990年,27家经营服务部销售收入达到6119.4万元,利润总额491.53万元,交纳税金347.26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16.2%、11.1%、12.3%。
  工厂企业兴办第三产业,又是合理安排富余劳动力,稳定职工情绪的有效途径。据统计,1986年全行业经营服务部共安排富余劳动力315人,1988年上升到1592人,1990年为1463人,占当年全行业职工总数的7.3%,为在第三产业工作的职工支付的工资总额,1986年为45.1万元,1988年为221.15万元,1990年为320.9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