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工原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化工原料
分类号: TS727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上海造纸工业在碱、氯及其他化工原料方面的使用情况。从民国到解放后的不同时间段,上海造纸工业在化工原料的进口与国产替代、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化工原料种类的增加等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其中,碱和氯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经历了从完全依赖进口到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过程。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上海造纸工业还开发了新的化工原料和工艺,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关键词: 上海市 造纸工业 化工原料

内容

一、碱
  碱是造纸工业的主要化工原料。上海造纸工业使用的烧碱,在民国26年(1937年)前,95%从国外进口主要购自美商。1949年,从国外进口仍占60%。1951年,根据各纸厂计划产量,制定用碱计划,,向上海市化轻公司申配,全部由上海天原化工厂、上海电化厂等单位供货,60年代初,因烧碱紧缺,利华、大中华等造纸厂先后建立电解食盐车间,自产烧碱。宏文造纸厂采用内蒙古土碱8000吨,进行苛化。此外,于60年代初期,曾利用钢渣炼碱,平均每吨钢渣可提炼烧碱10%左右。随着供碱情况好转,遂停产停用。1962年起,上海造纸行业中除自制木浆仍需用烧碱外,全面推广使用棉纺、印染行业中的废碱液(淡碱),一直延用至今。年使用量,1951年实际耗用烧碱286.7吨,纯碱546吨,1990年实际耗用液碱25518吨。
  二、氯
  氯是造纸工业的又一主要化工原料,上海造纸工业使用的氯,在民国26年前,100%从国外进口漂粉,主要购自日商或德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已有生产,至1949年,从国外进口由原来的100%降至20%。1951年第三季度起,所需漂粉向上海化轻公司申配,由上海天原化工厂、上海电化厂、桃浦化工厂等单位供应。1959年起停用漂白粉,全部改用液氯和次氯酸钠。年使用量,1952年实际耗用漂粉2716吨,1990年实际耗用液氯和次氯酸钠3407吨。
  三、其他
  上海造纸工业,制浆造纸使用的化工原料,以碱氯为主。
  民国18~24年期间,有马江、美锦等三家工厂,先后开始生产晒图纸、复写纸、腊光纸。其涂料以双飞粉、锌氧粉、硫酸钡、司的灵、胶粘剂、石腊、地腊等制备而成。这些原料,虽属一般化工产品但多靠国外进口。
  解放后,,为发展生产,改进质量,开发品种,提高加工深度等需要,通过技术改进,自行研制和增加使用国产化工原料近百种。
  1965年和1984年,江南、利华造纸厂,在上海造纸研究所等部门协同配合下,为开发新漂剂以提高稻麦草浆的白度和强度,先后用R—2法和盐酸法制备(c1o2)均获得成功。
  1965起,国丰造纸厂,先后研制工业滤纸,钛白纸等鉴定投产,使该厂经常采用的化工原料、陆续增加,计有CMC、聚乙烯醇,酚酚树脂,乙基硅油,乳化硅油,硫酸铝、骨胶、三聚氯铵,甲酫树脂等33种,比该厂1964年前,使用化工原料品种数增加二倍以上。
  1966年开始,为增加纸张强度,挺硬度,改进书写和印刷性能,从而逐步推广表面施胶新工艺。施胶剂主要采用国产聚乙烯醇、焦磷酸钠、糊化淀粉、氧化淀粉、酶转化淀粉、骨胶等。除此,上海造纸研究所还配合有关工厂先后研制和采用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作助强剂,阳离子PAM作助留剂(助滤剂)以及防腐,剂等,以改善纸质和纸浆抄造留得率。
  研制和使用化工原料比较集中的工厂,首推三五纸厂、还有感光复印纸厂,上海复写纸厂,以及江南、华丽、天章、宝山、国丰等纸厂。化工原料品种,有乙醇、丙酮、环己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聚氯乙烯、氧化锌、硬脂酸锌、苯乙烯、马来酸酐,丁苯胶乳,PTS、BGJ、BGM、苯甲酸钠、氯化锌、油醇、KME、纤维素、干酪素,钛白粉等50余种,其来源,主要购自于上海化工部门。江南造纸厂美术涂料印刷纸,1986年投产时,采用的化工原料,不少需从国外进口,该厂经过不断试验探索,目前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