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施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22
颗粒名称: 二、施胶
分类号: TS753.9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施胶工艺包括中式施胶、浆内施胶和表面施胶,采用不同施胶剂提高纸张质量和性能。
关键词: 上海造纸 生产技术 抄纸技术 施胶

内容

1.中式纸张施胶
  抄造仿手工纸张时,浆液在进入圆网糟之前。在流浆箱内掺入榆木或黄蜀葵浸出液作为施胶剂。榆木产于四川、福建等地,使用时刨成木花,置胶水机中,加水浸没搅动,浸出胶液用布袋滤去杂质即可供使用。黄蜀葵产于我国四川省及日本,形似棉花树,为一种灌木,所用者为其根部。使用时将黄蜀葵捣碎,置胶水机中加清水搅动,取其浸出液。民国19~22年(1930年~1933年)曾有农民在上海附近种植黄蜀葵供上海江南纸厂、宝山纸厂、无锡利用纸厂等采购。
  由于榆木及黄蜀葵的浸出液有较好胶粘力,加入浆料内分布均匀,使浆液增加粘稠,纤维浮游离解不易絮聚下沉,抄出纸张组织均匀。同时这些植物胶液对墨水的抗水性极小,抄出纸张仍保留手工纸之特性。适合毛笔书写。
  2.浆内施胶
  许多用钢笔书写的文化用纸与包装用纸等都要求有一定的抗水性能和其他物理性能,因此在浆料内必须加入有抗水性能的胶料,使抄出纸张能符合使用要求。
  常用的浆内施胶剂为松香胶,即用水、纯碱(或烧碱)和松香经加热熬煮皂化。随着皂化时用碱量的递减,熬制成的松香胶中游离松香的含量增多,大体上分为中性松香胶、白色松香胶和高游离松香胶。
  中性松香胶1954年以前浆内施胶均为中性松香胶。松香与碱液加热熬煮完全皂化成松香酸钠,成为褐色中性松香胶。使用时用热水稀释后加入纸浆内,由于胶料中游离松香较少,因此用量较多。
  白色松香胶1953年12月按苏联专家法捷耶夫建议,推广白色游离松香胶。松香与较少量碱液加热熬煮成胶料,再与蒸汽、水一起进入喷射乳化器强烈混合充分分散松香颗粒,生成乳白胶液。因用碱量较少,尚有未皂化的游离松香30%左右,松香颗粒5微米。胶料呈酸性故又称酸性胶。施胶效果较高,松香用量可比前者降低1/2左右。
  浆料加入松香胶后,再加入硫酸铝(或明矾)溶液作为沉淀剂,将具有抗水性的松香酸铝与游离松香固着到纤维上,形成一疏水层,达到施胶目的。白色松香胶的碱及硫酸铝用量均相应降低。
  1954年以后,利华、大中华、中版、勤丰、江南分厂等造纸厂均先后创造条件推广使用白色松香胶作为施胶剂,不但稳定了纸张的抗水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施胶工艺。
  中国版纸厂在1956年生产白板纸时,曾使用有较强抗水性能的石蜡松香胶。勤丰纸厂在1962年生产防油纸,首先使用硬脂酸铵石蜡胶,提高防水性和改善防油性能。
  上海造纸研究所对高游离分散松香胶的研制和应用始于1984年。游离松香含量可高达70~90%,另外要加入酪素或动物胶作稳定剂。试用在出口打字纸、仪表记录原纸、包装纸等都起到较好效果,不仅可提高施胶度而且可进一步节约松香与硫酸铝用量。1986年起勤丰纸厂在夏季高温季节生产书皮纸时使用高游离分散松香胶,解决纸张抗水度问题效果良好。目前由于制备商品化的稳定胶体尚未全部过关,需进一步开发,故现在使用不多。
  AKD中性施胶剂烷基烯酮二聚体(简称AKD型)中性胶是新一代的纸张施胶剂。
  上海造纸研究所在1986年与新风铜网造纸厂协作,使用美国AKD型中性施胶剂HERCON和湿强剂KYMENE两种助剂应用于照相原纸的生产,质量取得突破。使普通黑白照相原纸升级为高级黑白照相原纸。1987年又试生产彩色照相原纸,解决了原纸的“渗边”问题,试制获得成功。照相原纸改用中性胶后具有手感柔软,白度提高5%,不泛黄,增白剂可减少用量,抗碱性能提高1倍左右,原纸老化后在显、定液中不渗边,纸样能浮在水面上等优点。
  1986、1987年又与新华造纸厂协作进行二次生产性试验,配用50%漂白麦草浆抄造胶印书刊纸。采用AKD中性胶(HERCONWTB),并用国产CS型阳离子淀粉和A—PAM助留剂,重质微细碳酸钙为填料,试验亦获得成功。
  1989年又与江南、长征纸厂协作采用上述AKD施胶剂及助剂、填料生产涂料印刷原纸及出口胶版印刷纸。当年四季度与前卫造纸厂协作用该施胶剂试抄水松原纸,1990年6月正式大型投产都收到明显效果。
  中性施胶主要优点是可以采用碳酸钙碱性填料,与常用填料滑石粉、白土等相比有许多优点:纸张有较高白度、不透明度、柔软性、耐久性、吸墨性等。还能回抄原来使用酸性胶时不能回用的涂料印刷纸损纸,又由于加用助留剂,细小纤维及填料的留得率高,降低用浆量,取得较好效益。
  3.表面施胶表面施胶是在纸张的表面均匀地涂上胶料,干燥后生成光滑而有抗水性能的复膜。可增加纸张的强度和挺硬度,改进书写和印刷性能,提高表面的磨擦性及耐久性。
  1966年利华造纸厂为提高胶版印刷纸质量,减少掉毛、掉粉,在一号纸机的两组烘缸中间加装水平式表面施胶器。使用涂料主要是:30%聚乙烯醇,70%氧化淀粉或糊化淀粉加聚乙烯醇,再加滑石粉和一定量的稳定剂(焦磷酸钠)。该表面施胶工艺投产后,印刷张数由4000张增至6000张,为提高纸张印刷适应性起了一定作用,用户反映良好。
  1983年长征造纸厂二号纸机安装表面施胶装置,采用氧化淀粉为涂料,涂料印刷原纸的表面强度从原来1~2级提高到7级以上,克服了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掉毛、掉粉纸病。同年,天章记录纸厂开始生产70克/平方米电子打印纸及52克/平方米仪表记录原纸时亦使用表面施胶。施胶剂主要采用聚乙烯醇与酶转化淀粉、骨胶。1985年勤丰造纸厂生产出口鸡皮纸,要求表面非常光泽,经采用表面施胶工艺后取得很好效果,满足出口要求。1987年红光造纸厂在一号纸机上启用表面施胶设备,施胶剂为酶转化淀粉,亦取得很好效果。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法捷耶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江南纸厂
相关机构
宝山纸厂
相关机构
无锡利用纸厂
相关机构
中国版纸厂
相关机构
勤丰纸厂
相关机构
上海造纸研究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