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厂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厂房
分类号: TB49
页数: 5
页码: 84-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早期造纸厂厂房多为砖木结构,部分简屋、竹棚。抗战时期,畸形发展的纸厂设备陈旧,厂房简陋,多为“弄堂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扶持,但至公私合营前,厂房状况几无改变。1955年后,部分纸厂进行了局部改建和扩建。1961年起,贯彻调整方针,结合基建、技改、大修,厂房改建扩建取得良好进展。1981年后,全业厂房改造进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投资增加,建筑面积扩大,以钢筋混凝土标准厂房结构替代了原来的砖木结构和简屋、竹棚。同时,调整挖潜,集中处理原料,开办破布加工厂和纸浆厂,使各纸厂厂房、场地明显宽松。
关键词: 上海造纸 厂房设备 厂房

内容

上海早期开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及华章、龙章等造纸厂,厂房多为砖木结构,还有部分简屋、竹棚。民国14年(1925年)创建的江南造纸厂,造纸、打浆、蒸煮、完成等生产车间,均系木架铁皮房。民国17年(1928年)开办的宝山造纸厂在移址武夷路新建时,其厂房则以“马棚”改装而成。
  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沦陷,处于“孤岛”的特殊条件下,当时畸形发展起来的19家纸厂,不仅设备陈旧,厂房尤为简陋。民国27年光中造纸厂仅集资1万元,在江宁路里弄内,利用居民住房办起上海机器造纸工业的第一家“弄堂厂”。民国32年开办的兴业造纸厂,厂房亦由南市斜土路一般居民住房改装而成。此类小而差的“弄堂厂”,还有荣丰、永安、大陆、海京等纸厂。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由于通货膨胀,加上美国等洋纸大量倾销,上海造纸工业处境维艰,挣扎图存。除中国版纸厂及在建的宏文纸厂外,其余纸厂厂房,破旧、狭窄、零乱的情况,有增无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处于困境中的上海造纸工业,给予种种有力的扶持,广大职工纷纷响应政府号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但直至1955年全业公私合营之前,除宏文造纸厂于1950年建成投产,增加建筑面积7454平方米,天丰、大明等个别纸厂零星扩建简易厂房3434平方米外,其余厂房设备状况,几无改变。1955年,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对原有厂房,在注重维护保养、检修加固的同时,天章、新华、江南、朝晖、华丽、天丰等11家纸厂,先后进行了局部改建和扩建。
  1956年起,由于“大跃进”,片面迫求产量,盲目开快车速,设备超荷带病运转,厂房过载摇晃失修,危房增多。当时,可谓“厂厂有危房,户户难平安”。同时,江南、利华等不少纸厂,为缓解厂房、库房的严重拥挤和紧缺,又临时搭建大量竹棚、芦席棚、简屋等。据统计,在24家纸厂26.97万平方米厂房中,属竹结构及其他简陋棚屋的就有4.71万平方米;属一级危险房屋的3189平方米,二级危险房屋的有8340平方米。国丰、光中、利华、海龙、朝晖等14家纸厂有16处危房,濒临倒塌。尤其海龙纸厂危房,几近半数,到处临时支支撑撑,勉强维持。
  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上海造纸工业为改进纸张品种质量,尽快扭转纸张“黑、粗、厚”局面,以及为了保证安全,节能降耗,陆续有20台造纸机进行大修,并新添了3台长网多缸造纸机(其中1台为新风纸厂双长网多烘缸造纸机)。同时还先后上马多项技术改造措施。厂房的改建扩建,趁基建、技改、大修的机会,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因而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新风、中版等纸厂变化尤为明显。
  1981年后,全业厂房的改造,进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其建设标准、形态、规模、速度均为行业历史之最。1981~1985年,全业完成投资额达1.17亿元,竣工建筑面积为8.45万平方米,其中有16个单位完成较大工程项目25项。1986~1990年,全业完成投资额2.56亿元,竣工建筑面积为12.09万平方米,其中有宏文、新华等14个单位完成较大工程项目22项,计8.16万平方米。
  1990年,上海造纸行业占地总面积95.51万平方米,相当于1953年的2.49倍。建筑总面积50.17万平方米,相当于1953年的2.81倍。同时普遍以钢筋混凝土标准厂房结构,代替原来的砖木结构,以及简屋、竹棚等。新改建的厂房,标高明敞,采光通风良好,建筑形态多样,代替了原来低矮狭窄,阴湿闷热的平房。布局趋于合理,还为绿化环境、美化厂容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调整挖潜
  上海造纸工业主要特点之一,是老厂多、小厂多、场地小、厂房挤。加上1953年时33个单位中,除6个单位外,都有蒸球制浆设备,所用原料,多属“泡”、“脏”、“杂”的破布、废纸、及草类纤维,这些原料不仅备料处理人工大,且占地多、用房多、灰尘多、臭味重,环境卫生条件差。据1953年对全业所有私营工厂统计,平均每厂职工总人数为220人,而每厂平均拣料工就有65人,切料工9人,蒸煮工9人。这3项工种人数,几近全厂总人数的37.7%。1957年,上海造纸工业公司经过调查和统筹规划,并取得上级的批准支持,利用尚未投产的建中纸厂厂房,开办破布加工厂,将破布全部集中拣选处理和消毒。同时将占地面积52560平方米的彭浦仓库,划属该厂管理,以便破布的集中、储存、保管和调配。自此,各纸厂便陆续撤销破布拣料间,大量压缩了破布堆存场地,全业厂房、场地明显宽松。1965年,中国水泥造纸厂(现华伦纸厂)备料车间经过改装扩建,成为独立的上海纸浆厂,专业生产废木材本色纸浆,供中国水泥、海龙等纸厂,使用。1962年,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将并进的原松江光荣纸料厂,通过投资,进行扩建,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草类纤维纸浆的松江纸浆厂,其纸浆全部配用于业内10多家纸厂。从而使业内原来生产纸浆的工厂,除宏文、利华、新华、江南、天章等少数工厂外,余均陆续停止纸浆生产,腾出大量的厂房、场地,为工厂内部的合理布局,和厂房的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沣纸厂原有占地面积仅7349平方米,建筑面积4172平方米,有1台25立方米的蒸球,1台切料机,1台汏布机,既产破布浆,又产草类浆,到处拥挤堵塞。纸浆停产后,腾出了厂房场地,为改造老厂房带来了方便。1983年,为增产出口打字纸和铝箔衬纸,还扩建新厂房2201平方米。1990年该厂建筑面积比1956年增加近1倍。
  二、旧房改建
  上海造纸工业由于老厂多、旧房多、改建任务面广量大,原有工厂厂房,或由里弄居民住房改装,或由染织、化工等旧厂房改装,(如海龙、国丰、合众、上海等7个纸厂)。还有以“马棚”改装的,故十分陈旧简陋,生产布局则尤为零乱。
  全业公私合营以后,对厂房加强维护保养,检修加固的同时,按主次缓急,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翻修改建,并注意与设备大修、技术改造项目同时上马,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以提高实效,节省费用支出,减少停产损失。据主要项目汇总统计,1956~1990年,旧房改建面积有8.79万平方米。
  至1990年,老厂房全部或大部得到改建的,有江南、长江、万利、上复、中国、宝山、长虹、华伦等厂。江南造纸厂,1955年时占地面积39322平方米,建筑面积11571平方米。原来主要生产厂房多为木结构的铁皮房,辅助车间是砖瓦简房,还有大量的竹棚、芦席棚,厂房内还到处设有“大搁楼”、“中搁楼”、“小搁楼”犹如七十二家房客。到处拥挤零乱,安全卫生与防寒防暑条件都很差。1954年,该厂公私合营,后,虽零星进行了一些改建,但主要起步于1957年,当年改建老锅炉房485平方米;1965年,改建一号造纸机厂房1700平方米,以及备料车间、化工仓库1805平方米,拆除竹棚、简屋940平方米;1974年,改建二号造纸机及完成车间厂房计2340平方米;1975年,改建原三、四号造纸机及切纸,完成车间厂房1838平方米。尔后又结合美术涂料印刷纸引进项目及改进打浆流程项目的上马,改建老厂房3737平方米。至1990年,旧厂房已基本改建,加上新建扩建面积,总建筑面积已达32977平方米,相当于1955年的2.9倍。厂房焕然一新,生产也由原来以文化印刷用纸为主,转向生产高级美术涂料印刷纸为主。同时由于品种结构升级,原料结构改变,“三废治理”也明显见到成效。
  三、新建扩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上海造纸工业属于新建厂者计有:宏文造纸厂,民国35年筹建,1950年建成投产,建筑总面积为7454平方米。
  上海造纸机械修配厂,1956年移址新建,厂址云岭东路,“文化大革命”期间,划归上海轻工机械修配工业公司。
  上海三五纸厂,于1965年建成投产,建筑总面积4719平方米。
  松江纸浆厂,其前身为简陋的土纸作坊,1962年划属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后,通过投资改建,成为专业生产漂白芒、竹、草等浆的制浆厂,其装备及厂房,均属新建。
  利民造纸厂,前身为利民土纸厂,原来仅有砖木结构平房18平方米,竹瓦结构636平方米,竹棚192平方米。1965年,划属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后,改为生产生活用纸的利民造纸厂,生产装备及厂房多属新建扩建而成。
  其余新建扩建厂房建筑,是通过基建或结合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同时上马,同步进行的。1956~1990年,全业累计完成新建扩建面积29.49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最多、规模最大、进度最快、标准最高者,主要在1982~1988年间。
  新建扩建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形态、布局以及整个厂容厂貌改变明显的单位,有宏文、新华、中版、江南、感光、华丽、天章、新风、宝山、长征、造纸机械修配厂、造纸车队以及北蔡、彭浦仓库等。中国版纸厂原有厂房为11042平方米,结构尚称良好。1962年、1965年该厂分别安装长网多缸造纸机各1台,生产防油纸、半透明及电容器纸等中高档品种,继又改造打浆流程,加上其他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先后结合改建及新建扩建厂房19669平方米。1990年,该厂总建筑面积32903平方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2.9倍。宏文造纸厂,1979年为污水治理,新建厂房802平方米;1984年新增锅炉,建房988平方米;1987年引进牛皮箱板纸工程项目,新建扩建厂房22576平方米;加上其他项目及生活用房的改建扩建。1990年,该厂建筑面积比原来的7454平方米,扩大5倍,厂容一新,向现代化工厂前进了一步。新华造纸厂,是采取移地更新改造的办法,1986年、1988年,为新装二台长网多缸造纸机,新建厂房7448平方米。1987年,在新址新建完成车间厂房1765平方米,新建制浆厂房502平方米。1988年,稻麦草制浆黑液碱回收项目上马,新增建筑面积6225平方米。1990年,该厂建筑总面积已达51000平方米,相当于1955年4.7倍,新老厂房相比,新厂房高爽宽敞明亮,老厂房则低矮阴暗拥挤;新厂房布局合理,流程通顺,老厂房流程零乱,交叉混杂;新厂房环境卫生绿化,降温保暖,显著改善,老厂房则闷热异常,通风不良,春夏之交,经常滴水为害。
  上海造纸行业,在厂房改进的同时,职工生活,文体娱乐场所亦有相应改善。比较好的单位有江南、宏文、感光、中版、华丽等10家厂。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