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起步阶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4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起步阶段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6
页码: 3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1884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上海机械造纸工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在外来洋纸倾销和国内经济动荡的影响下,众多纸厂相继兴起、改组、倒闭。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上海造纸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资金、产量等指标也有所增加。到民国26年,上海已成为全国机制纸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 上海市 发展史略 起步阶段

内容

19世纪70年代,铅印技术发展,上海出现外商印刷厂。中国传统手工纸纸质疏松,无法适应,洋纸进口遂成为不可抗御之潮流。粤人曹子㧑(上海侯选同知)和郑观应(近代改良主义者)力图挽回利,权,提出“以商战对商战”的对策,主张发展制造工业,拟在上海创办机器造纸厂。在送交李鸿章的申办报告中说:“窃查阅海关年结,洋纸入口日多,纸之材料细者出自旧絮、破布,粗者出自稻草、树皮,皆用机器、药水捣烂而成,到处可设,亟应仿办也。..兹有招股章程寄来,乞宪恩批准,俾即选匠定机择地建厂,亦塞漏卮之一端也。”报告被批准后,曹子㧑、郑观应、唐景星、李秋坪等社会名流集银15万两,派作1500股,股100两,一次收足,并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破土建厂。这在当时是项较大的投资,颇受社会重视。光绪八年(1882年)8月9日出版的《益闻录》曾作如下的报导:“本埠现有华商鸠合巨资拟设纸厂一所,已聘定美国某西人综司其事,一切作纸工具皆用火枪机器。”厂址在杨树浦(今天章记录纸厂),占地12亩余,购置英国莱司城厄姆浮士顿公司1877年出品多烘缸长网造纸机1台,有76英寸×48英寸烘缸8只,以及1英尺×2英尺锅炉4座,蒸锅4只,还有切布机、轧竹机等设备。在美籍欧人托马斯J华特茨负责下建造,光绪十年竣工,12月正式出纸。厂名为上海机器造纸局。该厂采用破布等为原料,制造洋式纸张,日产2吨。有中国工人100名,西人1名。开业后,机器运转不正常,并受到日货倾销的影响,以致第一年4个月就亏损8400余两,第二年亏损22000余两。以后虽转变生产方向,改产仿中国连史纸、毛边纸等一类产品,光绪十三年(1887年)还在宁波江厦开设分局,扩大销售网点,然仍无起色,亏损如前。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已净亏116900余两。上海机器造纸局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被迫于光绪十八年宣告停产。3月22日经理登报邀请股东开会,商讨企业前途,然无一股东赴会。4月26日公开登报拍卖企业,7月9日有西人地亚士以87500两价银买下上海机器造纸局。此举引起股东不满,在8月7日《申报》上联合发表声明:“公启者,昨阅《申报》登上海纸局易主一节,殊为骇异,该局本奉李傅相批准集股,开设已将十年,不独官利分文未付,及未将亏折情况禀明傅相,知照股东,今忽易主,岂非私相授受。为此声明,必须旧股议有端倪,方可交割,以免后论。”面对出卖造纸局引起的争议,经上海道委通知韩志鹏设法赎回,并由何瑞棠、韩山曦、朱培初三人出资经营,改厂名为伦章机器造纸局。
  伦章造纸局自清光绪十八年生产经营后,并无起色。光绪二十九年11月27日,何瑞棠、韩山曦拆股退出。企业由洋商克拉克经手拍卖与朱培初。光绪三十年朱培初邀请应桂馨投资,双方合股经营。后因应、朱意见不洽,应亦退出。光绪三十三年11月6日起,伦章造纸局归朱培初单独经营,但仍亏折很多。清宣统元年(1909年),华洋各商指控朱培初亏空巨款,朱遭扣押,厂产交宝和洋行拍卖,因标价太高,无人承买。在债权人中以虞洽卿受押最多,计7万两,迄拍卖时连同利息已达8万余两。其后就由虞洽卿转押予四明银行。停产多年后,民国4年(1915年)由刘柏森租赁伦章造纸局。次年,刘出资收购伦章厂股票,并以股东身份赎回产权,改名宝源造纸厂。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英商耶松洋行为主,集合俄商道胜银行,法商立兴洋行,美商茂生洋行等4家外商,与中方合股参与在浦东陆家嘴创设华章造纸公司,并在香港立案,注册资金45万两,派作4500股,每股100两。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八日(1899年9月22日)该公司在《申报》刊登招股广告,说明4500股中的3250股已由各方认购,余下1250股在上海、香港、神户、横滨、天津、牛庄、旅顺等地公开招募。共招集到4557股。公司的基建安装工程由日本技师大川平三郎设计,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车出纸。该厂规模较大,拥有美国制造的单烘缸、双烘缸、多烘缸长网造纸机各1台及打浆机8部,14英尺蒸球2只,锅炉4座等。产品以破布为原料仿造手工连史纸为主,兼以稻草制造有光纸,日产11吨。厂内管理生产的工头10名,均为日本人,工人约300人。开业第一年即有盈利,并且从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逐年增长。光绪三十二年盈利24.5万元,盈利率达28.95%。
  可是好景不长。光绪三十三年,江浙两省人民开展“收回沪杭甬铁路权利”斗争,抵制英货。华章厂开始陷入困境,在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三年中亏蚀累累,厂产多数抵押于道胜银行,从此该厂完全处在俄国资本控制之下。后因资本家之间矛盾加深,就在民国4年(1915年)将厂产出卖给日商三菱株式会社。日商接办后,添置了部分设备,并安排1~3号机分别生产连史纸、有光纸和英美烟草公司订货的招贴纸。此时,在纸浆配料中搭用部分进口的日本木浆,生产有所起色。民国8年“五四”运动兴起,抵制日货浪潮高涨,华章厂的产品无人购买,民国9年2月日商将厂产出卖给刘柏森。刘柏森即将伦章和华章两厂合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把设在杨树浦路的伦章厂定名为宝源纸厂西厂,设在浦东陆家嘴的华章厂定名为宝源纸厂东厂。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委任四品候补京堂庞元济在高昌庙日晖桥筹办龙章造纸公司。庞会同严子均招得商股38万两,清政府拨出6万两,作为官股,同时享有免税的优惠。同年秋天建厂工程开始,设计监造都由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崛越寿助担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5月开车出纸。龙章厂占田60亩,主要设备有:美制100”多烘缸长网造纸机2台,备有直径96”烘缸1只及直径48”烘缸13只。其他设备有1200磅打浆机14只及14英尺蒸球2只,并有1000干伏安发电机1座,自行发电。每日产量10吨。主要产品为摹仿手工纸的连史纸。原料以破布为主,兼用部分木浆和稻草,按照纸张的品质以字号分等级。最好为顶字元字,主要供绸缎店包扎商品;其次为祥字特字,一般为糊墙壁和窗户之用;再次为余字止字,一般用作信封衬纸及书画书籍的裱坯。销售地区以北方为主。全厂职工400余人。龙章厂在建厂期间,支出股息和借款利息共计亏损13万数千两。光绪三十三年开业后,又值洋纸大量进口,业务困难,继续亏折5万余两。到光绪三十四年已积亏高达189033两。宣统元年召开股东大会,决议:(1)老股每股100两折半作为50两,(2)添招新股20万两,每股50两,调整后的资本总额为453000两。通过老股折半弥补积亏,增加新股以资周转,遂得以渡过危机。由于从日本进口的洋连史纸的倾销,该厂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仅能维持而已。上海近代造纸工业在长达40多年时间里,仅上述3厂不断改组与更易业主,而无新建纸厂。
  随着制造工业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场对纸及纸板的需求日殷。民国13年王叔贤集资40万元开设竟成造纸厂,以26万日元从日本购得72”多烘缸板纸机1台,生产黄板纸与灰板纸,年产量4500吨。工人120人。后来又以4万元购得旧20”×96”单烘缸圆网机1台,制造包扎、包纱等薄纸,日产300令(合3.6吨),工人增至170余人。该厂资本家雄心极大,曾在天津、杭州、嘉兴、苏州等地同时设立分厂,还亲自赴南洋群岛考察,推销产品。然而船小尾大,资金周转不灵,只得关停所有分厂,专心经营上海企业。民国14年江南造纸厂创立,初期资金40万元。以15万元的价格,从日本一家停产工厂购买3台园网造纸机及附属设备,付一半货款,余7万元作为日方股本投资,由日人贺泰长为代表,带来技师工友40~50人,机器设备由其负责安装。民国16年2月第一台纸机出纸,生产连史、毛边等品种,年产500吨,至民国18年,发展为3台纸机,年产量约2400吨。工人230人。民国17年该厂在镇江高资设立制浆分厂,购买5000亩芦苇地,种植芦苇,日产苇浆1吨多。民国18年得到国民政府工商部核准专利10年,豁免税权,发给专字第一号执照。江南纸厂以40万元资金先后添纸机,设浆厂,造成资金严重不足,只得由大股东吴耀庭以垫款方式借贷资金,维持周转,每年付出大笔利息。投产后,又受到日纸大量倾销的打击,以致连年亏损。到民国20年亏蚀累计已达54.9万多元。当年开始紧缩,停开2台纸机,日籍人员全部遣返回国,并收回日方全部股份。因总公司债务纠葛停工的宝源造纸公司东、西两厂,民国14年由刘柏森进行改组,成为天章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章东厂、西厂。西厂以2.5万元添置7辊超级轧光机1台,开始生产道林纸、报纸等质地坚实光洁的高级产品。日产从4吨提高到5吨半。东厂民国15年也复工,生产连史、包纱、毛边等产品,日产7吨半。
  民国16年民生造纸厂兴办。资金14000元,主要设备是54”圆网纸机1台,生产灰报、包纱等品种,年产量600吨。工人75人,开业数年,受日货影响业务困难。民国19年出租厂房,承租人把厂名改为民生裕记造纸厂。民国17年造纸技术工人张仁寿与人合伙创办宝山造纸厂,投资10万元,厂址设在闸北八字桥。其60”圆网造纸机是张仁寿自已设计制图,委托永盛、公益、兴华3家机器厂制造,仅烘缸系日本制旧货。这是上海自制的第一台圆网造纸机,投产后运转正常。生产连史、毛边等纸,年产750吨,工人60人,该厂开支省,每月仅2500~2600元,每年可获利2~3万元。民国17年与宝山纸厂同年开办的还有源泰造纸厂,资金30万元,厂址徐家汇谨记桥,占地40余亩,有单烘缸圆网造纸机两台。1台规格54”×72”另一台是60”×84”都是日本制旧货。聘日人井上为工程师负责排机及开工后的生产。有男女,工100人左右,产品,以连史、毛边为主,其次为海月、灰报、包纱及火柴壳纸,日产5吨左右,生产后,产品滞销,连年亏折。民国13~17年新创建的5家厂,除板纸获利较厚及宝山厂经营得法外,其余3厂均受日纸倾销打击,营业不佳,处境岌岌可危。九一八沈阳事变,一二八淞沪战役,日本二次侵华行动,激起抵制日货运动高潮,国人竞用国货。值此际遇,各纸厂业务大增,日夜开工,江南纸厂所产连史纸、毛边纸,由各纸商纷纷定购,销路骤增。停开的2台纸机随即恢复生产,每日产量由数十件增加到2000件,民国21年获得建厂后的第一次盈利。是年结算,获净利13万余元。民国22年、民国23年两年都有盈利。源泰厂自开办以来,营业一直欠佳,每年亏蚀,抵制日货运动中产品亦畅销市场,每日出纸400令。民国21年获得利润5.6万元。民国23年刘柏森租赁该,厂,改厂名为森记造纸厂。民生裕记造纸厂在一二八战役中被毁,战事停止后,负责人把残余机器搬到闸北长安路重新建厂,由苏州大华造纸厂垫款,增资到28万元,成为合伙经营,改厂名为上海造纸厂,后又增资到50万元,纸机增加到3台。其中76”规格2台,62”1台,制造连史、毛边等纸,3机齐开,每日可出纸800令。长期以来,造纸生产仅能维持开销,盈利依靠房地产收入的龙章造纸厂,斯时亦出现转机,造纸生产兴旺发达。民国23年改造2号机,定购超级轧光机于民国24年1月生产道林纸。该厂民国21~25年连年盈余,5年合计盈利高达110万元左右。
  民国24年5月国民政府颁行修正海关进口税则,使进口洋纸课税有所提高。对进口洋纸起了一定遏制作用,给发展上海造纸工业以新的机遇。纸业商人毛纯卿、刘荇荪、刘敏斋、张郎斋、刘显棠等人发起创办大中华造纸厂和美锦蜡光纸厂。大中华造纸厂设在吴淞蕴藻浜,资本50万元,有圆网造纸机两台。民国24年4月投产。生产连史、毛边纸等,年产2400吨。职工134人。第一年营业额110万元,因属初创未能获利。民国25年获利17余万元。美锦蜡光纸厂,资本14万元,厂址飞虹路。全部机器通过鲁麟洋行向德国购买,有31”幅门涂布机1台、切纸机1台等,聘德藉工程师主持生产,工人约70人。民国24年5月生产出第一张腊光纸。全年产量800吨。创办之初机器运转不顺,未能获利。民国25年即盈利10余万元。鉴于市场形势良好,天章纸厂职员吴仲良与浙江兴业银行驻厂员郭振运、王中和等,集资5000元,于民国25年在天通庵路设立光华造纸厂。该厂仅有48”圆网机1台,其烘缸是用熟铁皮制成的,在内燃煤发热以代替蒸汽烘干纸张。采用下等废纸生产低级包扎用的三顶纸,年产量200吨,工人约有40人。美籍犹太人孟德尔(MANDEL)从经营纸盒工场发家,民国25年创办了中国版纸制品公司,向美国联邦政府注册。从德国购买1900毫米多圆网多烘缸板纸机1台,年底正式开车,生产品种以200克/平方米~450克/平方米单面白板纸为主,日产11吨~12吨。产品主要供本厂制盒部使用,余销印度及南洋等地。自清光绪十年(1884年)以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为宗旨,创办上海机器造纸局始,到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止的半个世纪内,上海造纸工业的成长步履维艰,荆棘丛生。上海造纸局、伦章、华章、民生、源泰等5厂均以失败告终,江南则依靠举债和不断增资得以维持下来。但是,在旧中国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失败的厂虽占一半,总的情况还是有进展的。上海造纸工业无论是资金、工厂与产量都有所增加,且都占全国很大的比重。民国23年全国各地的造纸厂共计39家,而上海一地就有11家,占全国28.20%。民国33年上海的天章东、西厂,龙章,宝山,江南,大中华,竟成,美锦等10家,资本额为4540000元,占全国机器造纸业资本总额73.5%。民国25年全国机制纸产量,包括辽宁地区的17680吨在内,共计89000吨;上海产量为27000吨,占全国的30.21%,上海造纸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至抗日战争前夕,已发展成为全国机制纸的重要基地之一。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子㧑
相关人物
郑观应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唐景星
相关人物
李秋坪
相关人物
托马斯J华特茨
相关人物
李傅相
相关人物
韩志鹏
相关人物
何瑞棠
相关人物
韩山曦
相关人物
朱培初
相关人物
应桂馨
相关人物
虞洽卿
相关人物
大川平三郎
相关人物
刘柏森
相关人物
吴耀庭
相关人物
张仁寿
相关人物
毛纯卿
相关人物
刘荇荪
相关人物
刘敏斋
相关人物
张郎斋
相关人物
刘显棠
相关人物
吴仲良
相关人物
郭振运
相关人物
王中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神户
相关地名
横滨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牛庄镇
相关地名
旅顺口区
相关地名
徐家汇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