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的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132
颗粒名称: 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的意见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9
页码: 75-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纸制品消费增长,但也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中国造纸协会提出了“十一五”发展意见,旨在推动该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约束

内容

前言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之一,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造纸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和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大,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已成为拉动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自动控制、交通、环保、印刷、包装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由于造纸工业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因而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在世界造纸工业竞争格局中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纸产品消费的增长,今后全球纸业的发展将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尤显突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造纸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我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造纸协会特提出我国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意见。
  一、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7%(1978~2006年),同期我国造纸工业纸及纸板产量由439万吨增至6500万吨,纸及纸板消费量由489万吨增至6600万吨。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产品自给率达90%以上,基本上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600家左右,有效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纸及纸板企业工业总产值2622亿元,较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资产总计3228亿元,较2000年增长61.9%,年均增长10.1%;销售收入2546亿元,较2000年增长152.1%,年均增长20.0%。“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
  “十五”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将纸浆、纸及纸板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为调整不合理的造纸原料结构,解决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通过规划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共识。随着一批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造纸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2.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和生产快速增长,生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增速,有效满足了需求。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为5930万吨,比2000年增长65.9%,年均增长10.7%,人均年消费量从27.8千克增长为45.0千克,超出亚洲人均消费量约10千克,但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6.3千克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量达5600万吨,比2000年增长83.6%,年均增长12.9%。“十五”期间造纸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纸及纸板总产值为2622亿元,比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增加值由358亿元增至727亿元,增长103.1%,年均增长15.2%;利税总额由95.7亿元增加至225.2亿元,增长135.4%,年均增长18.7%;利润总额由43.9亿元增至123.2亿元,增长180.6%,年均增长22.9%;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9.6吨/人·年提高至73.4吨/人·年,年均递增19.9%
  3.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原料结构进一步优化。木浆比例有所提高,由19%提至22%;废纸浆比例快速增长,由41%提高至54%,非木浆比例下降幅度较大,由40%降至24%。“十五”期间通过调整,纸及纸板产品开始向适应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急需或短缺的产品,如新闻纸、高档文化办公用纸、涂布纸及涂布包装纸板、牛皮箱纸板、中高档生活用纸等得到较快发展,缓解了供需矛盾。中高档产品比例由“九五”时期的45%提高到60%。
  4.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多个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省跨地区收购兼并,向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批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造纸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造纸企业有26家,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造纸业稳定发展的生力军,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2005年,年产1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90余家,其中年产能3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25家,年产能10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7家,行业前二十名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上述指标的比例分别为29.2%、32.6%和41.9%“十五”期间,前二十名企业产量增加量占总产量增加量的44.1%,并呈逐步扩大趋势。
  5.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监测和对污染问题的查处力度,关停了1500多家能耗高、污染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在产量增长高达83.6%的情况下,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由2000年的35.3亿吨略增至2005年的36.7亿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则由18.6%降至17.0%,其中达标率由53.7%增至91.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287.7万吨降至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比例由44.0%降至32.4%。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吨浆、纸及纸板平均综合能耗由1.55吨标煤降至1.38吨标煤,吨浆、纸及纸板取水量平均由139吨降至约103吨。由于加大了废纸回收利用,吨纸及纸板消耗原生纸浆由平均541千克降至427千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不合理,规模效益水平低
  2005年世界木浆厂(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20万吨,我国拥有木浆制浆能力的企业50余家,平均规模为年产10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4家。世界造纸企业(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年产8万吨,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9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80余家。与世界前十位的纸业公司比较,我国前十名的造纸企业产量总计仅为其十分之一,销售额总计仅为其百分之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这种状况使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污染的有效防治。
  2.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纸及纸板消费的增长和现代造纸工业产能的迅猛增加,国内纤维原料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逐年增大。2005年我国纸浆消费总量5200万吨,其中木浆1130万吨,非木浆1260万吨,废纸浆2810万吨,分别占纸浆消费总量的22%、24%和54%。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比例平均为63%,而我国木浆消耗中国产木浆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从进口依存度看,2005年我国进口木浆759万吨,进口废纸1703万吨,进口木浆和进口废纸占原料总消耗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2.6%提高到40.8%。若将进口商品木浆、废纸折合成纸和纸板再加上直接进口的纸和纸板,我国2005年5930万吨的总消费中约47%要依靠进口,影响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林纸一体化发展虽已形成共识,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3.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造纸工业不合理的原料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就吨浆纸综合能耗和综合水耗来看,国际上先进水平为吨浆纸综合能耗0.9~1.2吨标煤,综合取水量35~50吨,我国除少数企业或部分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为1.38吨左右标煤,综合取水量平均仍处于103吨左右高位。2005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36.7亿吨,约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0%,COD排放量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COD排放总量的32.4%。其中草浆生产线有碱回收装置的产量仅占草浆总产量的30.0%,草类制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仍然是主要的污染源。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依然很大、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4.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
  “十五”期间,我国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制造总体水平较低,除了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木纤维制浆技术及装备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外,国内造纸企业与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未能成为研发的主体,产、学、研、用未能形成合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很弱。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研究主要以非木浆为主,装备制造业目前仅能提供年产10万吨漂白化学木(竹)浆及碱回收成套设备,年产10万吨以下文化纸机以及年产20万吨箱纸板机等中小型设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大型先进制浆造纸技术装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5.资本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成就显著。外资企业的进入,为造纸工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管理水平提高以及资金压力缓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造纸工业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计占43%,净资产总计占45%。在我国高档纸及纸板市场份额中,外资企业已占50%以上。与外资企业比较,内资企业数量多,绝大部分存在资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产品市场份额小,竞争能力差等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坚持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重视产业资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定位好我国各类经济类型造纸企业的共同生存与发展空间,加快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尽快提高我国造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造纸工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世界造纸工业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
  1.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生产情况
  2005年世界造纸工业的纸及纸板产量为3.67亿吨,比2000年增长13.3%,年均增长2.5%。2005年纸和纸板产量位居前10位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芬兰、瑞典、韩国、法国和意大利,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72.4%。2005年世界纸浆产量为1.89亿吨,比2000年增长1.0%,年均递增0.2%。其中化学浆占纸浆产量的67.1%,机械浆占18.9%。2005年纸浆产量位居前10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中国、瑞典、芬兰、日本、巴西、俄罗斯、印尼和印度,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82.3%
  2.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消费情况
  2005年世界纸和纸板消费量为3.66亿吨,比2000年增长12.9%,年均递增2.5%。人均纸及纸板年消费量为56.3千克,其中以北美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为293.0千克,亚洲和非洲最低,分别为35.3千克和6.8千克。2005年世界纸浆消费量为1.88亿吨,比2000年下降0.2个百分点。纸浆消费格局:北美洲占35.6%;欧洲占29.1%;亚洲占28.1%;拉丁美洲占4.7%;大洋洲占1.3%;非洲占1.2%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纸浆输入地区。
  3.世界造纸工业贸易趋势
  商品纸浆出口量较大的国家有加拿大、巴西、瑞典、智利、芬兰,2005年上述五国纸浆净出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51.0%。2005年纸浆进口较多的国家有中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净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42.0%。中国属净进口国,2005年纸浆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16%。在废纸贸易中,世界废纸进口量4156万吨,出口量3990万吨,净出口量2796万吨。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废纸供应国,2005年美国净出口量1411万吨。2005年中国进口废纸1703万吨,为世界第1位,占世界废纸出口量的42.7%,占净出口量的61%。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资源的回收利用,预计全球废纸的贸易量将有减少的趋势。
  4.世界造纸产品和纸浆需求趋势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世界纸浆、纸及纸板需求总体仍呈增长趋势,预计纸浆年均递增2%~2.5%,纸及纸板年均递增2.5%~3.0%,到2010年世界纸浆需求量将由2005年的1.88亿吨增至2.08~2.13亿吨。世界纸及纸板需求量将由2005年3.66亿吨增至4.15~4.25亿吨。从长期看,商品纸浆供应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将是短线产品。从纸及纸板供应趋势来看,在国际贸易中需求增长较快的主要品种将是未涂布的化浆纸、涂布与未涂布的含机浆纸以及特种纸。
  5.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世界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发展迅速,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约束,造纸企业立足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加大力度,正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林纸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
  1.我国造纸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纸及纸板消费量指数与GDP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不确定因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仍将处于发展增长期,预计2005年至2010年纸及纸板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5%,2010年纸及纸板的消费量将从2005年的5930万吨增长到8500万吨左右,国内自给率保持在90.0%以上,人均消费量由45千克增至62千克。
  2.我国造纸工业资源短缺和环保约束压力增强
  造纸工业的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林业、农业、能源、土地资源等诸多方面。面对我国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造纸工业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把“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进步,使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造纸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造纸纤维原料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生纸浆和废纸进口国,2005年纸浆进口量约占世界商品纸浆总产量的16%,废纸进口量占全球废纸净出口总量的61.0%。我国造纸工业未来的发展仍将很大程度依赖进口纤维原料,世界纤维原料的供应量和供应价格必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纤维原料供应是我国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积极推进林纸一体化,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和科学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力争大幅度提高纤维原料的自给水平,是我国造纸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继续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加大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企业重组,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制浆造纸装备国产化水平;更好体现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特点,推进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工业,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
  (二)基本原则
  (1)循环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时期,造纸工业发展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位,坚持林纸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大废纸资源回收的力度,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科学合理利用非木纤维,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现造纸工业循环发展。
  (2)环境保护。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浆造纸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改变过去造纸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要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造纸工业污染,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用先进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线,降低污染物排放;要加大环境保护监督、监管和执法力度,把造纸工业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3)技术创新。以国内重点制浆造纸科研单位、院校、造纸企业和设备生产企业为依托,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制浆造纸工业工艺、技术、设备等自主创新能力。
  (4)结构调整。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等十分有限,要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原料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对外开放。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正确引导国外制浆造纸企业到国内投资,改善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建立造纸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维护产业安全和有序竞争局面;同时鼓励和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发展开放型造纸工业。
  (三)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是: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造纸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生产集中度有较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升级,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和能源等消耗大幅度降低,造纸工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造纸工业生产体系。具体目标是:
  (1)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节能降耗、增产减污、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持适当发展速度。“十一五”期间,造纸工业发展速度年均增长6.3%左右;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吨,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吨,到2010年有效产能达到9000万吨;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76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量达到62千克,超过目前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规模以上制浆造纸企业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
  (2)资源消耗。到2010年底实现:造纸工业吨产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的103立方米降到80立方米,减少22.3%;综合平均能耗(标煤)由2005年的1.38吨降至1.10吨,减少20.3%。
  (3)纸浆结构。到2010年,木浆、废纸浆、非木浆结构由目前的22%、54%、24%调整为26%、56%、18%,国产木浆比重由2005年的7%提高到9%以上,国内废纸浆比重由28%提高到34%。同时力争实现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确定的建设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生产能力645万吨的目标。
  (4)产品结构。适应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形成多样化的纸及纸板产品结构。
  (5)技术创新。提高制浆造纸工业生产工艺技术整体水平,提高国产制浆造纸设备生产水平,降低能耗、水耗,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力争对重点研发装备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国产化方面有突破。
  (6)环境保护。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造纸工业全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160万吨减到140万吨,减少12.5%,实现增产减排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专项规划,优化原料结构
  林纸一体化发展是造纸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之一。“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加快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重大林纸一体化项目及建立自有造纸原料林基地。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要按照专项规划的布局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等重点地区,建设若干个大中型林纸一体化项目,基本实现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同时要提高我国现有林区采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材的利用率和商品材出材率;有条件的地区要调整现有木材消费结构,增加工业用材消耗比例,探索农民自用材和烧材的替代办法,增加制浆造纸木材原料供应途径。在挖掘国内木材资源潜力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外木材和木浆资源,鼓励进口原木、木片、木浆,限制国内木材、木片和木浆出口;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或投资建设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以及造纸原料林基地;鼓励外资企业从国外进口木片原料在国内适宜地区建设大型商品纸浆及木浆造纸项目。
  “十一五”期间,要把废纸回收和利用作为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系统和有关标准,制定国内废纸回收办法,加大国内废纸回收力度,稳定国外废纸回收渠道,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有关部门和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大中型城市等经济发达、纸及纸板消费量大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制定本地区的废纸回收具体操作办法,探索国内废纸回收的管理模式,完善废纸回收体系,培育大型回收主体,增加国内废纸供应量。在最大限度利用国内废纸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国外废纸资源,有条件的企业可到国外建立废纸回收企业,稳定国外废纸供应渠道。力争“十一五”末期,使我国造纸工业废纸利用率提高到63%,其中国内废纸利用率达到38%,国内废纸回收率达到34%
  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是调整我国造纸原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淘汰落后、创新技术、降低消耗、治理污染的原则。我国现有竹类资源丰富,要根据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在适宜地区建设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对禾草浆主要产区,实施总量控制,采取规模经营、清洁生产和控制污染等措施,加快对现有禾草浆企业的整合,原则上不再新建禾草化学浆生产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甘蔗渣和芦苇等资源制浆造纸,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二)加强企业重组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造纸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要围绕健全公司制度、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做强做大产业等进行。一是按《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公司制度,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鼓励国内制浆造纸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重组,采取收购、出售和置换等方式重新组合企业资源,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和资产总体质量提高的目标,建立强势地位的资产组织体系。三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把专业化发展作为企业组织调整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重新组合,突出主营业务,分离或出售非主营业务,力争培育5~10家年产能力300万吨以上专业化并且具有特色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制浆造纸工业属规模经济行业,制浆造纸项目的建设要切实贯彻经济规模的要求,发挥规模效益。除薄页纸、特种纸及纸板等特殊品种外,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要突出起始规模。
  (三)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十一五”期间,造纸产品结构的调整,要以满足市场有效需求为前提,实现产品功能多元化、品种多样化、质量优良、附加值增加的目标。要着力提高优势产品竞争力。如中高档的新闻纸、印刷书写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等大宗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新品种,创立品牌、名牌,降低成本;加快对低档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低档印刷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瓦楞原纸及生活用纸等产品,要实施改扩建,整合现有资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开发低定量纸及纸板新产品、含机浆的涂布纸和非涂布纸、液体包装纸板、信息用纸,以及国防、通讯、农业及医疗等特种用纸;加大名牌创新力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将中高档产品的比重由现在的60%提高到70%,产品适销对路,附加值大幅增加,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合理区域布局,协调行业发展
  遵循资源永续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区域布局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突出比较优势,根据资源、市场、环境等要素,调整造纸工业区域布局,力求资源配置合理,与环境协调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区),该区域是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搞好现有骨干企业大中型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设若干个大型化学浆和化机浆林纸一体化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6省,区域内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南部林地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积极性,加快培育或引进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主体,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浙江、江苏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纤维资源,建立文化用纸和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区域内局部地区企业布局密集,应适当整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容量小,宜充分利用进口木浆和废纸造纸,建设成为高档纸及纸板生产基地。区域内局部地区企业布局过于密集,应适当调整;黄淮海地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和山西等省,该区域水资源贫乏、产能高、环境容量小,是制浆造纸重点调整地区,重点要调整原料结构和企业布局。适当发展化学机械木浆,增加商品木浆和废纸的利用,减少草浆生产,确保在发展造纸工业的同时不增加或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区域内具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加快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带动区域造纸产业升级;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应利用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以现有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制浆造纸骨干企业为依托,进行扩建和改扩建,配套建设以现有中幼龄林改培为主的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浆造纸企业;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区),该区域水资源丰富,林竹资源开发潜力大,要合理布局,发展适当规模的木浆和竹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区域内纤维、水资源短缺,发展造纸产业的条件较差,应以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加快造纸工业的整合,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
  (五)鼓励自主创新,提高技术与装备水平
  根据国际造纸技术装备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造纸工业的现状及可能,造纸工业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我国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研发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建设独立的具有特色的造纸工业技术与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
  一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使用和管理,造等及化机浆、废纸浆的成套装备以及节能、节水设备就一批业务精湛、开拓创新、锐意奉献、善于管理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在现技术带头人。有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
  二要把大型纸板机、大中型文化纸机、卫生纸机权,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
  三要改变过去重引进、轻消化吸收、不注重自主创新的做法,把重大项目设备引进与技术转让结合起来,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鼓励国内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部门与国际先进制浆造纸机械制造商合作,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以重点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对年产10~30万吨化学竹浆、木浆生产成套设备和幅宽6米左右、车速1200~1500米/分钟的年产20~30万吨大型高档文化纸机进行科研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国家级制浆造纸重大装备研发中心,鼓励制浆造纸装备科研部门、制造企业通过联合与重组,改变目前造纸装备制造企业小、散、弱的局面,组建大型制浆造纸装备制造集团,集中力量,增加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形成一批造纸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缩小我国造纸装备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要加强科研部门及企业的制浆造纸工艺技术的创新研发能力,重点研发制浆造纸清洁生产新技术,开发新原料、新浆种、新产品,以及化学助剂、胶料、填料、涂料等适用技术,提高我国制浆造纸工艺技术水平。
  (六)加大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造纸工业污染的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措施,严格控制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实现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方向转变,实现“三废”污染达标排放。
  在环境保护意识与机制方面,第一要加大《国家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地方有关环保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增强造纸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造纸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第二要严格实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制度、环境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环境认证和环境标识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企业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在项目建设方面,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条件,一是要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监控,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确保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得以落实;二是通过采用封闭筛选、无元素氯、全无氯漂白、高效黑液碱回收(生物质能源利用)等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源头预防和减少造纸工业污染物的产生;三是采用封闭循环用水、白水回用、中段废水处理及回用、废气焚烧回收热能、废渣燃料化处理等“厂内”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废水、废气和废渣的负荷;四是采用先进成熟废水多级生化处理技术、烟气多电场静电除尘技术、废渣资源化处理技术,加大“厂外”污染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的排放。五是在林纸一体化重点地区、废纸回收集中地区、芦苇资源丰富地区、蔗糖加工盛产地区,选择龙头企业,建立造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进行造纸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六是通过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保证新增生产能力平均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现有企业的污染治理方面,要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治理力度,尽快解决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对现有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完善“三废”治理设施,特别是废水治理设施;加强监管,执行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重点企业要建立污染监控设施;对草浆生产量大的地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未配套建设碱回收装置和废水治理设施的草浆生产企业,应限期治理,经限期治理仍不达标或超总量指标的企业,要依法关停。
  在造纸林基地建设方面,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遵循林业分类经营原则和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布局要求,切实采取措施,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科学造林,严禁破坏生态,积极营造混交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造纸林基地建设对生态的积极作用。
  五、政策与措施
  (一)制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规范市场发展秩序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产业发展,既是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要求,同时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市场化发展环境的要求。目前,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在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差,执行比较困难,产业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利用、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条件不清,盲目重复投资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要求,制定我国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建立约束机制,规范投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贯彻落实规划和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造纸工业提出的“调整造纸工业原料结构,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草浆生产线,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的明确要求。
  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切实落实好政策措施,并根据国家投资管理规定,积极推动符合规划原则与布局的成熟项目,加快规划内项目的建设进程,杜绝不合理的项目,把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及与造纸工业相关的政策与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造纸工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强化资源节约污染治理
  一是尽快制定废纸回收标准,统一废纸利用政策,加大废纸回收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造纸工业发展要把废纸回收利用作为解决原料不足、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建立国内废纸回收利用市场体系,规范废纸回收行为,扩大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有关部门要针对国内废纸回收利用问题,抓紧进行专题研究和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废纸回收标准规范管理办法,以及对废纸利用企业执行轻税赋的优惠政策,同时制订利用废纸生产纸及纸板的相关标准和政策。
  二是适时修订造纸产品标准,改变目前社会过度追求高白度等指标的纸产品消费倾向,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引导理性、绿色、合理消费,提高全社会节约用纸意识。
  三是适时修订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使标准既严格又可行,并建议新标准分时段实施,保障实施效果。
  四是制订造纸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
  (四)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造纸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要建立为政府提出建议的机制和为行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与服务的平台,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工作,引导行业公平竞争。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机构及院校是我国造纸工业的重要支撑,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成立国家级造纸产业工艺技术研究中心和造纸装备研发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并结合造纸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组织力量,加强研究,为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关咨询机构要提高评估、论证、设计等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出版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年鉴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建设、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相关行业、地方造纸工业、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国造纸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加拿大
相关地名
芬兰
相关地名
瑞典
相关地名
韩国
相关地名
法国
相关地名
意大利
相关地名
印尼
相关地名
巴西镇
相关地名
印度
相关地名
智利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青海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