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纪要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纸业面临发展挑战,需调整战略,将造纸业列为基础工业,发展林纸一体化。会议达成共识,认为此举将促进纸业与林业的互相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造纸工业 战略研讨会

内容

由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兴发集团共同发起的“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于1998年8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经贸委、国家林业局、国家轻工业局等政府机关和国有造纸企业代表以及纸业、林业、经济学各界专家共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结合崔鹤鸣教授所作“中国需要一个重新塑造纸业的国家战略”的总报告,就我国造纸行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一、当代造纸业的发展潮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文化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当代的纸业在全世界产业的位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些发达国家,纸业成为基础产业,并且是和林业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产业。1995,全球造纸工业总销售额2600亿美元,资产4000亿美元,行业排序位居电信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之后,超过了钢铁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其次,当前国际造纸业已实现了从单纯耗费木材资源向林业纸业互相促进和少污染、不污染的转变,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日、北欧的造纸业明显具有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大、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
  二、我国造纸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纸业飞速发展,纸及纸板的年产量从1980年的534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2733万吨,年纸产量跃居世界第三,17年来翻了近5倍,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1997年纸及纸版消费量达到3258万吨,超过日本。
  但是,我国造纸行业和国际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造纸工业一直存在着供不应求、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造纸企业数量最多时达到一万多家,乡镇小浆纸厂遍地开花,即使是大中型造纸企业的规模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而且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我国走了一条以非木浆纤维为制浆主要原料的路线。木浆纸仅占总产量的14%左右。
  “以非木浆为主”和小而散,致使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企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代表认为,从整体上看,“以非木浆为主”是我国造纸业极端的小、土、差的根本原因。由于现有装备落后,消耗大,不能满足纸产品不断增长和日益高档化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1997年进口纸及纸板552万吨,纸制品67万吨,纸浆154万吨,废纸162万吨,共计935万吨,用外汇43.88亿美元。继去年反倾销诉讼后,今年上半年我国仍进口纸及纸板273万吨,纸浆135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13%和65.7%。随着国内市场对高档纸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我国造纸行业落后的技术水平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国际造纸业也将日益加大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面对国际纸业强国的竞争,我国纸业确实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形势迫使我国纸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根本性的结构调整。
  三、中国纸业的出路何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纸业的出路,在于对造纸业的发展战略作根本的调整。首先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在观念上更新对造纸业的认识,把它看作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发展路线上,应该把造纸产业放在以木浆为主的基础上,尽快跟上林纸一体化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国际潮流。
  1.把造纸工业列入国家基础工业。从需求角度分析,中国造纸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内市场对纸的需求将加速增长。据专家测算,2000年中国纸品消费量将达到4000万吨,2010年将达到7000~8000万吨,在加工制造业能力普遍过剩的现阶段,纸业却是需求不断增长的不多的行业之一。从需求结构看,到2010年8000万吨的总需求中,中低档品种将逐渐递减,而高档纸品需求的比重届时将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到那时没有相当规模的高档纸供给能力,将对我国进出口平衡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大家认为,现代化的纸业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而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木浆造纸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印尼、巴西、韩国都有过从平地起家,发展到高起点的现代化大规模纸业的成功经验。另外,从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以木浆为原料的大型造纸生产线,不仅达到了低能耗、高效益,而且在技术上已完全可以解决废液回收和把废气排放降到最低限度的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造纸行业“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的形象。综上所述,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发展现代造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在二三十年内将我国造就成纸业生产强国,作为中国造纸工业的战略目标。
  2.林纸一体化是发展中国现代化纸业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传统看法一向把造纸业的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对立起来,视我国林业资源匮乏为木浆纸发展不起来的客观障碍。而国际经验证明,在当代凡是造纸业发达的国家,林业和造纸已从互相消长转变为互相促进。目前全球造纸木材约占木材总采伐量的14.4%(而我国只有大约4%的水平),在造纸用材中来自人工林和人工抚育天然林的木材已占总量的66%,这部分需求已纳入计划采伐,不是越采越少而是越采越多。造纸原料林生产,已从自然状态向集约化、高科技、工厂化方向转化。国际纸业的竞争促使大型纸业集团为获取廉价原料而大规模开发木材生产基地,种植速生丰产林。“林纸一体化”不仅增强了他们自身的竞争力,也提高了林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发展,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统一,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引进成熟的先进育林技术,加大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发展纸业结合起来,不仅不会破坏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反还会对保护森林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起到积极作用,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我国林业的发展已具备大力发展木浆造纸的资源条件。近2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较快,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人工林发展快,特别是南方10省区发展迅速。至1993年全国人工林面积已逾3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预计2010年人工林面积将达4870万公顷,人工用材林在木材资源上的比重日益上升。二是用材结构中高档材、大径材严重缺少,但可供加工利用的中小型材和加工剩余物等木纤维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发展木浆造纸的潜力。发展木浆造纸主要利用人工林、培养速生丰产林以及天然林抚育下来的次小薪材和加工剩余物,与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并不矛盾。相反,由于其替代作用,会促进天然林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
  到会代表一致认为,发展我国木浆造纸业,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关键。林纸一体化中,要把原料林业作为造纸厂的“第一车间”,以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造纸的原料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这是使造纸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林业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力,才能增强我国造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在外资开发林业的示范作用下,推动林纸一体化的积极性很高。如福建省提出开辟绿色通道,建设造纸业第一车间,将纸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设想很有代表性。
  3.推动建设以资产为纽带的林纸一体化企业集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必须突破行业界限,实现真正的林纸结合,把木浆造纸建立在稳定的林业资源基础上。从管理体制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允许林业和纸业跨行业投资,组建多种形式的木浆造纸集团。以相关产品和有效资产为纽带,促进资本结构优化和企业改组。在企业改扩建和新上项目时,有计划的同步建设定向培育的原料基地,作为浆纸厂的第一车间,以其质优价廉原料,激活现有生产能力,实现以林保纸,以纸促林,一体化经营,共同发展。
  4.实现产融结合,走市场融资道路。代表们认为,为实现造纸业的战略转折,加快我国以木浆为基础的现代造纸工业,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到2010年中国造纸业所需投资以千亿元计。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融资问题,是实现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兴中国造纸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但在资金筹集上,不应该也不可能躺在国家身上,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资金问题,而应面向资本市场,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融资。
  要花大力量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走国际融资的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在东亚、东南亚经济普遍萧条中持续增长,其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引起国外企业和金融界越来越大的兴趣,国际一些纸业集团正在进行大规划进入我国纸业投资的前期准备阶段。这对我国纸业筹集资金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国际融资和引进项目,不可错过时机。
  四、政策建议
  1.通过产融结合,资本运营,形成林纸一体化的木浆纸业集团。建议先在人工林资源丰富、造纸基础较强、投资环境较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建设相应集团试点,并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地在黑龙江、内蒙等国有林区,启动已经国家立项的木浆造纸项目。
  2.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林纸结合的产业开发试验区,国家给以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以利于促进林纸结合,早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3.为使造纸工业获得应有的发展,造纸工业必须靠境内外联合投资,以解决巨大的资金需求。建议允许和鼓励境外厂商投资于林业和纸业,放宽投资条件,允许采用多种投资形式,为造纸工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崔鹤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造纸学会
责任者
中国兴发集团
责任者
中国造纸学会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