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與「、」的用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534
颗粒名称: 「和」與「、」的用法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写了「和」與「、」的用法。
关键词: 連詞 藝術 頓號 句子 性質

内容

一般講,「和」與「、」的性質差不多,凡用「和」的地方,都可以用「、」。只不過「和」是連詞,而「、」是標點符號中的頓號罷了。
   既然「和」與「、」的作用一樣,那麽,我們可以肯定:㈠「和」與「、」不能同時並用;㈡「和」與「、」在句子中只具有結構成分的性質。
   「和」與「、」照修辭學說來,是含有將多種性質、成分相近的詞並列的特性的,因此,用「和」或「、」時,應該注意:要在性質、成分差不多的幾個詞之間使用;如不這樣,語意就會牽强。例如:
   「更重要的,是新中國的工人羣眾從此以後將有自己的藝術和詩了。」
   這個例子中用「和」做「藝術」與「詩」的連詞,在語法結構上是說得通的;但在修辭學上說,確乎不妥當。「藝術」的範疇比「詩」大得多,它已包括詩在內,此地却把它們並列,是不適當的。
   還有,「和」本身是連詞,顧名思義一定得有所「連」,是不能用標點將它隔開用的。以下便是用錯的一個例子:
   「使聽眾從藝術形象的感受中來接受作者所欲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感情。」
   顯然,這例句中的「,」是多餘的。
   「、」的用法也差不多。一般人常會把它與「,」混用,有時就會使人費解甚至誤解。例如:
   「他很喜歡打球,溜冰,跳高却一點也不歡喜」。
   這到底是說他很喜歡「打球」、「溜冰」呢,還是說祇歡喜「打球」,而不歡喜後面兩種呢?如能把兩個逗號中的一個改爲頓號,就意義明確了。
   旣用「,」,就必定各自能成句子的形式;這裡却不然,顯然是「、」之誤。
   最後,必須說明:「和」在作動詞用時,是例外的。例如:
   「我們兩家還是『和』了罷。」
   這裡的「和」因爲不是連詞,所以不能以「、」取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