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永耀電力公司運用蘇聯「鐵損法」成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528
颗粒名称: 寧波永耀電力公司運用蘇聯「鐵損法」成功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寧波市永耀電力公司把已擱置多年的兩部發電機修好,以增加電率因素,減少綫路上的損耗。
关键词: 寧波市 電力 損耗

内容

(本報寧波訊)寧波市永耀電力公司過去發出去的電流,往往在綫路上要受到不少的損耗。該廠工人們爲了迎接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保證明年度對各大工廠大量供應電流,就决定要把已擱置多年的兩部發電機修好,以增加電率因素,減少綫路上的損耗。但要修好這兩部發電機,必須把它的綫圈烘乾,才可以應用。
   烘乾舊發電機的綫圈,我國一向是採用英美的「短路銅損法」的。這個方法必須用大量的煤,使鍋爐裏的水蒸氣去推動透平發電機,再用透平發電機的電流,通到舊發電機上,使銅綫發熱。這樣烘一部發電機,要耗費七千八百度電。這是英美資產階級國家中烘乾發電機的唯一辦法,除此以外就別無他法了。
   永耀電力公司發電股主任鄭樹桂,在「人民電學」的蘇聯先進經驗專輯中,看到了蘇聯的「鉄損烘乾發電機」辦法,經過學習後認爲這一辦法很有道理,可以推廣,於是就介紹給電廠技工孫國棟去學習。孫國棟對這個方法起初還不大相信,後來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去實驗了。
   蘇聯的先進烘乾發電機做法很簡單,只要根據發電機的磁鐵面積,用電綫穿過,循環的繞十餘次,放進電流,磁鉄吸進電後,保持到攝氏九十度的熱度,舊的發電機潮氣便逐漸向外排出。這樣每小時祇耗六度多電,共烘九天九夜,只耗去一千三百度電,這一隻發電機就可以應用了。這與英美的「短路銅損法」耗電七千八百度相比,就天差地遠了。蘇聯的「鉄損烘乾發電機」先進工作法,使永耀電力公司在修兩部發電機中,可節省一萬二千九百多度電。在試驗蘇聯「鐵損烘乾發電機」法的時候,許多工人心中想:「蘇聯重工業是好的、電氣工程不一定好。」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證明,蘇聯一切先進經驗,確實要比英美技術好得多。這樣,許多工人才眞心佩服,都說:「學技術也要向蘇聯一邊倒。」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鄭樹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寧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