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國立大劇院的舞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112
颗粒名称: 蘇聯國立大劇院的舞劇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3日,当代日报刊登的烏蘭諾娃为「保衛和平」寫的關於她的藝術方面的文章。
关键词: 烏蘭諾娃 藝術 文章

内容

蘇聯人民演員斯大林獎金三次獲得者烏蘭諾娃
   編者按:蘇聯藝術工作團團員、蘇聯人民演員、斯大林奬金三次獲得者烏蘭諾娃是蘇聯著名的巴蕾舞蹈家。本文是她爲「保衛和平」雜誌寫的關於她的藝術方面的文章。
   每星期總有三次或四次,莫斯科大戲院的舞台揭開它那沉重的帷幕,爲了巴舞的演出。大戲院的附屬劇場演出巴蕾舞劇每星期也至少有兩次。
   觀衆對於這種藝術形式的熱愛是具有嚴格要求的。爲了與觀衆的要求相稱,不辜負觀衆的熱愛,巴蕾舞蹈班就必須致力於一項艱巨和耐心的工作。這項工作是有計劃的和經過思考的,它需要使每個人盡量發揮他的能力,它必須達到全部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最高度藝術品質的演出和卓越的新巴蕾舞的創作。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巴蕾舞蹈者的工作條件經過了一個根本的變革。在街頭巷尾都聽到人們說:「舞女的精神麽?完全在她的大腿上!」這種侮辱的話——這個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浮華世界的人們祗看見舞蹈藝術的技術外形,反映着他們當時的輿論的話頭如今早已被遺忘。自從新的一代男女巴蕾舞蹈者培養出來以後,這些舊話更是被徹底否定了。新的巴蕾舞蹈者們具有豐富的品質,他們的體質和智力相配合着發展,把技藝和塑型的表現方式融和於他們的藝術修養與他們的思想之中。
   培養這樣的藝術家需要經過很長的過程,從一入學校的時候就開始。現在的巴蕾舞蹈學校已和過去不同,已不是列寗格勒和莫斯科的兩個歌劇及巴蕾大戲院的特權了,這是値得我們慶幸的。在我們的國家裏處處都建立了巴蕾舞蹈學校,並且成功地敎育了許多靑年。這是培養新的才能,使蘇聯的巴蕾舞蹈豐富起來的眞正的活躍而且無窮盡的泉源。
   這些未來舞蹈家所學習的課程內容,範圍很廣而且深,包括普通學校所授敎材;學生所學習的在他將來藝術家的職業活動中還可以繼續深造。劇院中的生活不但使他在業務上不斷地進步,而且還使他經常熟習科學與文化領域內最重要的成果。兩者是密切聯系着的,我確信祗有一個獲得眞正的文化,深切體會到人生各種不同方面,並且胸襟寬闊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一位巴雷舞師。
   我們每天的劇院活動裏充滿了許多事物,自然是習以爲常的了。然而都是極其重要的。從早晨九點到十二點,古典的架旁練習,這是從我們童年起便開始的經常練習,爲了使我們的身體和筋骨保持美的形態這是必須的。歌唱班和體育班的課對我們也是必要的。然後,我們便跟隨着舞師練習表演劇院整個計劃中所預定的下期演出節目。休息數小時後,差不多又是晚上的演出時間了,巴蕾舞蹈班全體,至少是大部分參加演出。
   在一個星期裏所預定的課程中,有許多是學習歷史和社會知識的鐘點。以學習組、研究會和演講會等活動來充實巴蕾舞蹈班本身的課程。學校的範圍並不限於在戲院裏,我們有系統地去看戲劇的演出,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展覽會、建築工場。無論是在音樂學院裏,當我們的優秀的鋼琴家演奏的時候,或是在托雷其亞可夫畫院中,當每年繪畫或雕刻展覽的時候,時常在觀衆中遇到巴蕾舞蹈班的人。這是一個通常的而富有意義的現象。因爲假如對其它方面的藝術不經常地注意,那麽也就不可能在藝術的一個部門中產生什麽好的創作。如果藝術家不參加到社會生活裏,以及本國人民的生活裏去,一切創造都沒有可能。一個巴蕾舞蹈者必須要研究其他部門的藝術作品,參加到□□生活裏,那才能够把他的優良品質豐富起來,使他不□地加□武裝爲了在他自己的藝術部門中贏得新的成功。
   巴蕾舞與電影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不但是新影片的觀衆而且也時常參加製片中的工作。例如最近出品的「大音樂演奏會」和正在拍攝中的一部性質相同的影片,都是如此的。電影和舞蹈藝術携手,把巴蕾舞演出中最精彩的内容吸收到鏡頭裏。這是一部需要經心、負責和複雜的工作!我們需要在一種不習慣的製片廠的環境中扮演我們的角色,在强烈到難以忍受的燈光下,而且還要把舞蹈劇分成多少片段,在每次拍攝之間,又要停止很長的時間,然後再重新開始一個在很久以前已經開始的動作,一個已經拍攝了的動作,因爲沒有完成而重新再拍。爲了克服這些困難,舞蹈者需要想到無數的人將看到這個在幾乎沒有觀衆的製片場中表演出的舞蹈。他要想到影片是一個可以永久保留的文獻,不但要對今天的觀衆負責,而且要對未來的觀衆負責。
   巴蕾舞蹈者們經常學習和工作,在他們的團體生活中的表現不僅僅是與他們本身藝術有關的,而且也從事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很少人知道大戲院中的演員和舞蹈者組織話劇研究會和繪畫的團體。這是我們的業餘藝術活動,在這裏頗發現了一些傑出的才能,特別是在漫畫方面。
   蘇聯的巴蕾舞蹈者的生活具有豐富的創造能力,它和精神生活的各方面的活動有着密切的關聯。它按照精神生活的實踐者的榜樣,以最大的熱情去掌握巴蕾藝術的新現實主義的原則。近年來,我們推翻了巴蕾舞的習俗和僵硬的傳統,否定了那些過去表現着貧乏和膚淺内容的象形舞姿。
   我記得我所受到的第一個刺激,它使我在巴蕾舞中尋求現實主義的新的形式。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在列寧格勒學校畢業後兩三年的光景。大戲院在排演「冰上女郎」其中有一個獨立的節目,充滿生氣,是在一個抽象的和傳統的氛圍中特別令人驚異的一幕。一個少女穿着長袖的短衫在採花,一頭牛在吃草,女孩子看見一個男孩子向她跑來,起初驚惶,後來便和這男孩子彼此間做着一段熱情的談話……在排演這個節目時,我便感到應用在學校中所學的過去習俗的啞劇方式來表現是絕對不可能的。
   自從我進學校的頭幾年起,我對於所謂啞劇,對於其中的虛僞造作,完全與生活無關的動作姿態,就有了反感;在舞時我的手臂實在是抬不起來,感覺到僵硬,四肢無力。使人體上所有塑型與節奏的可能性得到充分表現出來的,這並不是千百年來的古典舞中的硬性舞姿;相反地,古代啞劇對於我祗是一種障礙,因此我這門課所得的分數始終是壞的。
   在扮演那個鄉村女郎和那年靑男人相遇的時候,我不顧學校裏的陳舊成規,盡量使角色成爲自然、純樸和眞實。我就根據我所認爲一個鄉村女孩子在這個場合中應做出來的動作來表演。我盡量把人的自然的動作和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起來;我試做出一個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舞蹈啞劇。我的表演果然獲得成功。許多同事都認爲我的表演純樸而且自然,贊成我的創舉。
   「冰上女郎」中的這個節目是我個人藝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我那時便開始在巴蕾舞的形式問題上思考。假如我過去在跳「天鵝湖」、「睡美人」、「蕾夢德」等舞時從沒有根據傳統和當時我听達到的技術水平以及對形式問題加以思考的話,從這時候起,我已開始研究,在舞蹈和一些動作裏找出舊巴蕾舞的美的條件所不要求而具有最豐富與深刻内容的確定形式。
   我記得有一次在列寧格勒排演「天鵝湖」,舞劇中的兩個角色:奧迭特和奧狄爾,普通是祗由一人扮演的,而這次由雨個人扮演。我演奧狄爾,這角色根據故事是變成天鵝的,而且要在整個舞劇以天鵝的形式出現。在排演之,我長時間地觀察天鵝相一般的鳥,我研究它們翅膀的動作,這健壯、生動而有力的幅面,像一座强大的機器。□不願再做幕中的少女了,而要變成天鵝本身,成爲它的化身。由於研究生活,我在藝術上的發展得到成熟並且我的身體和手臂都做到在可能的範圍內具有了天鵝的姿態特徵和它的形象與動作。
   這些思考和努力當然不是屬於個人的。我個人的藝術經驗豐富起來,這和我們的整個巴蕾舞蹈在創造上的發展是同時並進的。我認爲决定我的創造個性發波的是蘇聯巴蕾藝術發展的一般過程。在我個人的實踐中和在我的精力的範圍內,我所開始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在整個巴蕾藝術中,首先是這個藝術中最積極的代表者——要求進步最懇切的人們所發生的問題。
   在舞蹈中某一片段的各種動作的延續大致是相同的,而且是根據一個大主題展開的。古典的姿態和步法有一定的成規,永遠是隨着同一順序展開的。然而在表演的時候,我就不願也不能够把我自己束縛在這些成規裏:我總想要通過我所扮演角色的校形姿態表演出來。這樣就在我的一些具有微細差異表情的舞蹈中最後呈現出大家所喜愛的塑形的形式來。
   一個經過深思熟慮而後扮演出的角色,一個富有生命的角色對於很多人永遠是有着深刻和普遍的啓發作用的。祇有細心分析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祇有充分地表現出各種舞蹈的內容,祗有使舞蹈的演出符合於所扮演角色的基本含意,那才有可能創造出符合於今日觀衆所要求的劇中人物來。
   最近大戲院重新上演那間斷了很久的格里哀的巴蕾劇:「紅罌粟」。其中我扮演的角色是中國少女桃花。二十年前的時候,在這個巴蕾劇本的初版中,桃花是一個單純的少女,她愛上了一個蘇聯的水手。今天呢,桃花這個角色便增加新的內容。我盡可能把我對現時代的新的認識和感覺,我從中國人民歷史性的偉大勝利和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運動所得到的反應,結合到桃花這個角色的扮演中。
   在今天的巴蕾舞劇中的桃花是一個英勇的、具有堅強意志的女孩子,她爲了她本國人民的幸福而鬥爭。她在酒店裏當舞女,聽從老板的指使,可是在她的內心裏藏着一個不屈不撓的意志,不知懼怕,不顧危險,堅定不移地、立志要團結她國家中的廣大羣衆來從事反對那些奴役他們的人們的鬥爭。桃花散發傳單,參加工人的會議,準備向敵人作有决定性的攻擊。劇中的抒情題材變成次要;對於蘇聯船長,桃花主要是把他看爲一個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這個國家堅强地保衛世界和平。她碰翻了蘇聯海員手裏拿着的一杯毒藥,這樣救了海員的性命。在工人領袖遭遇到生命危險的威脅時,她毫不遲疑地犧牲自己性命去拯救他。
   假如我能够「抓得着」和思考桃花這個人物,並且在某種程度下能够在舞台上扮演這角色得到成功,這是由於蘇聯舞蹈藝術對我的影響使我得以進步。我們所獲得在藝術上最微小的成功,也都是培養藝人的新制度的勝利。先進的藝術家,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全發展,他們有意識地爲人民的實際利益服務,他們每天把全部精力愉快的投到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上去。而他們的工作又是受着爲全世界人民建築和平與幸福生活的崇高意志所啓示和鼓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蘭諾娃
责任者
烏蘭諾娃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冰上女郎
相关作品
天鵝湖
相关作品
睡美人
相关作品
蕾夢德
相关作品
大音樂演奏會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