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的日子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041
颗粒名称: 「在和平的日子裏」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2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對《在和平的日子裏》影片的介绍。
关键词: 在和平的日子裏 影片 介绍

内容

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呀!
   ——尤利斯·伏契克
   保衛和平,反對戰爭,是一場激烈的鬥爭。這個鬥爭,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進行着,在地面上,在天空中,甚至在海底下也進行着。「在和平的日子裏」是一部以和平與戰爭的鬥爭爲主題的電影。它所描寫的這場鬥爭,主要就是在海底下進行的。
   這是一部政治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影片。「帝國主義就是戰爭」,有帝國主義存在一天,我們就一刻不能放鬆對帝國主義發動侵略的警惕。「在和平的日子裏」有力地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陰謀。我們在電影裏看到,蘇聯的海軍是如何坚决地給敢於侵入蘇聯領海並陰謀破壞的敵人以毁滅性的反擊的。這樣,就不僅揭露了敵人的陰謀,提高了人民的警惕性,而且也對戰爭販子提出了一個嚴重的警吿。「在和平的日子裏」非常完整地發揮了這一主題。
   人們要問,電影中所指的某一國是那一國呢?這不是重要的問題。問題是,這樣的事情是眞實的,這種最卑鄙最無恥的偸襲事件曾經發生過。反正這個國家是帝國主義陣營中的一個。電影對於這一陰謀活動的揭露是很好的。所用的膠片不多,但揭露的問題很豐富。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國際陰謀是怎樣在「異國情調」的國家裏進行周密佈置的。我們看到了那個國家的外交部長是個職業冒險家,他們祕密豢養着德國法西斯殘餘分子,因爲對於他們,「戰爭還在繼續」(電影中的法西斯分子馮·蓋爾里茨的話)。那個外交部長在德國法西斯殘餘分子面前是「將軍」而不是「部長先生」。所有這一些描寫都很精練、透闢。
   這部電影,幾乎是沒有個人主角的。第八號艇的全體船員都是主角。看起來,影片比較着重地描寫了水兵巴尼楚克(古爾召飾演)。他是一個熱情、勇敢、從小在海邊生長,熱愛歌聲和海洋的小伙子。他因為談戀愛,疏忽了艦上的紀律,因此好幾次受到批評。艦長阿伐納西也夫又責成副艦長奧爾洛夫對他專門進行教育。有一次,奧爾洛夫對巴尼楚克說:「難道眞正的愛情能妨礙我們爲祖國効勞嗎?」這句話對巴尼楚克的啓示很大,他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之下漸漸有了轉變。在出海演習的那一次,他完成了英勇的業蹟,他在驚濤駭浪裏修好了船頭上的天綫桿。後來在搶修潛水艇的過程中,他也表現得很勇敢。潛水艇脫險回來,他的愛人向他探問出事的情况,他只說演習很順利。女友又問他:爲什麽他的朋友中有人生了病,回上岸後進了醫院?巴尼楚克答道:「他呀,在甲板上着凉了。」這時,他已成爲一個嚴守海軍紀律的戰士了。
   八號艇遇險後,第一防水室裏的空氣越來越稀,船的傷口還未修好,艦長曾决定讓防水室的海員們通過魚雷放射器離開潛水艇,浮上水面,可是這樣祇能出去四個人,防水室中却有七個人,副艦長提出了出去的名單,巴尼楚克也是其中一個。可是巴尼楚克却要求自己留下,讓海軍少尉格里吿里科出去。他說:「副艦長同志,我就是一個人,沒有其他親人。而少尉同志還有妻子和女兒呢。」
   「在和平的日子裏」所描寫的蘇聯海軍生活,沒有單純限止於甲板上。這部片子所以這樣有趣,吸引人,因爲它表現了蘇維埃人民的豐富的生活內容,着重地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部分。我們看到了海軍戰士在戰鬥中的生活,也看到他們在休假日的生活。我們感覺到了他們對祖國無限忠誠的愛國主義思想,也感覺到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趣味、愛好和理想。他們工作着、戰鬥着,他們也戀愛着、學習着。正是這一些鏡頭,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這部電影所包涵的思想。
   詩人蘇爾科夫在「蘇維埃文學發展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說:「蘇維埃人都正在進行着偉大的政治社會工作,學習着,經常到劇院去,和朋友們爭論着生活中一些最重要的問題,考慮着家庭、新道德、以及人類相互關係底一些問題,歡欣着和燃燒着熱情,愛着和憎恨着。可是我們的好些作家,却把自己的創作視野,只局限於蘇維埃人直接獻身於勞動的那一部份。」蘇爾科夫說,這些作家的創作,「也就自然要顯得貧乏了。」
   「在和平的日子裏」却不是這樣,他正確地顯示了日常生活,這樣的描寫生活,「是有助於人們底共產主義敎育的。」
   蘇聯的藝術工作者,在爭取和平的鬥爭中,一向是走在最前列的。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作家創作了許多揭露華爾街及其走狗們的罪惡的作品。例如西蒙諾夫的「俄羅斯問題」,拉甫列烏夫的「美國人民之音」,愛倫堡的「九級浪」,馬里采夫的「南斯拉夫悲劇」以及曾在杭州映過的電影「易卜河會師」、「祕密使節」、「陰謀」等。「在和平的日子裏」更以驚險片的形式加進了這一主題的「行列」。蘇聯藝術工作者這種為和平而作的努力是我們中國藝術家們的光輝榜樣。我們希望中國的藝術家們也能在這個主題領域內作出新的貢默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趙自
责任者
尤利斯·伏契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