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在中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022
颗粒名称: 蘇聯電影在中國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蘇聯電影在中國的情况。
关键词: 蘇聯電影 中國 情况

内容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 王闌西
   蘇聯電影在二十多年前便以極新鮮的風格、熾熱的戰鬥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吸引着中國的進步電影工作者和少數的中國觀眾。直到全國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個影響在全國廣大人民中擴大了,三年多年,蘇聯電影已成為中國人民文化食糧中的重要組成部份。通過許多優秀的蘇聯影片,中國人民進一步理解了列寧、斯大林偉大戰略思想與卓越的領導藝術;看見了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許多令人難忘的英雄形象;看見了蘇聯在向共產主義邁進中的許多偉大建設和從事這一偉大建設事業中的先進人物;看見了蘇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中的忘我勞動和詩歌般的幸福生活。同時,蘇聯電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揭發了新的戰爭挑撥者的險惡陰謀。以這樣豐富題材爲內容的蘇聯影片,對廣大的中國人民,不僅是非常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而且是非常迫切需要的敎育武器。
   三年多以來,蘇聯影片在中國的影響,從觀眾日漸增加的事實中可以說明。三年多的觀衆總數,據不完全的統計,至今年上半年止,共計約有一八六、〇二六、六四三人。每年的觀眾人數都是不斷增加的,據不完全的材料,一九四九年觀眾六、六二九、九七七人,一九五〇年觀衆四八、二八七、一六九人,一九五一年觀衆六四、九五七、八二五人,一九五二年祗上半年統計已達六六、一五一、六七二人。蘇聯影片在中國上映的已有二百餘部,其中譯成華語的有一百四十餘部。在這些影片中特別受歡迎的,已成爲廣大人民所熟悉的影片,如「攻克柏林」的觀眾約一千四百餘萬人,「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的觀眾八百餘萬人,「勇敢的人」的觀衆七百三十餘萬人,「靑年近衛軍」的觀衆五百餘萬人。這些影片在廣大觀眾之中,都受到普遍熱烈的愛好。
   蘇聯影片增强了中蘇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通過影片,使觀衆更加熱愛列寧、斯大林,認識了蘇聯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了解了蘇聯的各個方面的建設,熟悉了蘇聯各個方面的人物,並同這些人物發生了深厚的友誼,因而使我國人民日益熱烈地嚮往蘇聯。蘇聯成了我們的理想,我們最好的榜樣。
   如果要具體地說明這種敎育和影響,完全可以說,無論在工廠,在部隊,在農村,在知識分子和靑年兒童中,及一般市民中都是很深厚的。「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等影片,使廣大觀衆更清楚地認識了蘇聯力量的强大,蘇聯是世界和平最可靠的堡壘;「陰謀」、「易北河會師」、「他們有祖國」等影片,使人們對美英帝國主義反動派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糾正了在某些人中的崇美親美的思想。「普通一兵」、「鋼鐵意志」、「第三次打擊」、「偉大的轉折」等影片,推動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學習運動,產生了「馬特洛索夫」式的人物。「丹孃」、「靑年近衛軍」、「桃李滿天下」在靑年中和敎師中樹立了學習的模範。中國的科學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們,從「榮譽審判會」、「西伯利亞交響樂」中,更認識科學、藝術必須與羣衆相結合,科學、藝術必須爲人民服務。「拖拉機手」和農業敎育片□受到農民的歡迎,少年兒童們非常歡迎「幸福童年」、「小英雄」、「紅領巾」及其他的動畫片、童話片,因爲它們給他們以良好的敎育。這一切影響都已成爲或即將成爲廣大觀衆行動的指導。
   所以,在我們思想領域和文化生活中的蘇聯影片,如同蘇聯專家對我新中國的各項建設的恢復與發展的幫助一樣,不斷給我們以力量,鼓舞我們向着偉大的將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目標前進!
   在我們和反動的、墮落的、低級下流的英美影片作鬥爭中,蘇聯影片也援助了我國影片。中國的電影市場長時期被英美帝國主義的反動影片所充斥,它在中國廣大觀衆中散佈毒素,不少的人受麻醉。隨着抗美援朝運動展開和人民政治水平的提高,我們肅淸了腐朽的英美影片,而代之以進步的影片,其中蘇聯影片對我們是有過巨大的幫助的。
   蘇聯電影工作者對中國人民電影事業的發展,也給了兄弟般的援助。在我國人民電影事業發展的歷史上,中蘇合製的「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等五彩影片,佔有了光輝的地位。蘇聯電影事業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和電影藝術的輝煌成就,對於我們是「良師益友」。三年多以來,我們中國人民電影工作者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幫助,這對中國人民電影事業的正確發展起着極大作用。
   當我們全國熱烈慶祝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三十五週年,蘇聯電影工作者代表蒞臨中國,及我國將在「中蘇友好月」舉行蘇聯新的影片展覽之際,我們祝賀蘇聯電影的輝煌成就,感謝蘇聯電影工作者對我們的幫助!感謝世界勞動人民的領袖和導師偉大的斯大林同志!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闌西
责任者
斯大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