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胞歡笑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0155
颗粒名称: 畬胞歡笑了
并列题名: 記翻身後的泰順下村底畲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1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畬胞歡笑了」,讲述了翻身後的泰順下村底畲胞。
关键词: 少數民族 畬民 新氣象

内容

泰順縣秀鄉下村底地方,是一個少數民族——畬民的住區。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這裏出現了一片新氣象,畲胞兄弟們正過着自由、幸福的日子。
   過去,畬胞過的是貧困的非人生活。他們受着地主無情的剝削,和反動派殘酷的壓迫。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短短兩年中,秀澗鄉全鄉畬胞一百三十七人,就給國民黨反動派抽去十七名壯丁。鄕裏人口一年減少一年,就拿下村底地方來說,一九四三年,全村有八十四人,到一九四七年只剩下六十人了。蔣介石實行「大漢族主義」政策,把畬胞不當人看待,畬胞到外地做工,要換名改姓,才能找到工做;在路上走,碰到大族人要讓路,還要被人駡做「畲客仔」。畬胞被壓迫剝削得吃不飽穿不暖,個個瘦得像一根柴,自然談不到學文化。所以,全村找不到一個識字的人。
   解放後,紅旗飄到下村底,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光輝照到了村裏。從此,畲胞站起來了,不再做「下等人」了,他們和周圍羣衆一樣,過着平等自由的生活。
   土地改革,漢畬團結在一起,打倒了地主階級,全村共分到四千多斤租的水田。貧農藍得橫九代沒有田,現在全家分到了田地,生活天天向上。畲胞藍享桂當上了鄉長,全鄉四十名農民、民兵、婦女代表中,下村底就佔了七名,畲胞們也一樣當家作主了。
   在自己的田地上耕種,羣衆生產情緒特別高漲。全村二十戶人家,組織了三個互助組,今年早稻都得到豐收,估許晚稻可增產二、三成以上,大家懂得了「組織起來」的好處;談到文化,畲胞也翻身了,三年來,已經有七個兒童上學校讀書;去年,還有三十多個人上了農民業餘學校,學會了文化。
   三年來,毛主席帶給畲胞的好處眞不少,大家粗粗算一下,就有七十六件,就拿毛主席關心畬胞的健康來說吧,村裏辦起了一個醫院,給畲胞免費治療疾病。畲胞兄弟非常感激,大家說:「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在國民黨時代,做夢也別想這個山頭角落,會辦起醫院來!」
   畲胞兄弟在共產黨的敎育下,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國慶節快到的時候,他們表示要寫信給毛主席報喜,幷保證積極響應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號召,開展愛國增產競賽,爭取更大豐收。
   畲胞們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和漢族人民團結得像一個人,肩並着肩,大家滿懷信心,向着社會主義光明的道路前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泰順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