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紗河的翻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37
颗粒名称: 浣紗河的翻身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9月2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浣紗河的翻身的文章。
关键词: 浣紗河 市政 建設

内容

本報記者烏鵬廷
   浣紗河,多麽美麗的名稱!
   但,三年前,浣紗河給人的印象是和廁所相去不遠的。要是在河裏浣一絞白紗,那準會染成漿泥色。
   二十多年沒有疏濬了。河床醜惡地躺在堤下。下雨天,洗了街道的污水向河裏直灌;晴了,在西大街附近便成了陰溝一般,一綫汚水,有氣沒力地流着。
   反動派把管理浣紗河當作「肥缺」;可是却瘦了河沿尤其是西大街河沿一帶的勞動人民。垃圾和死老鼠在河裏發霉,浣紗河成了蒼蠅蚊子的樂園。居民却不得不用這樣骯髒的水淘米洗菜甚至飲用,而且,夜裏餵飽了蚊子,白天一揭開鍋蓋,蒼蠅便嗡然落下。於是逢到疾病流行的年頭,不是西家苦臉借錢買藥,就是東家哭着抬棺材。
   幸虧是來了毛主席、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才改變了這條毒蛇似的浣紗河的面貌,使它爲勞動人民服務。
   那還是在—九五〇年十月,數百名工人,在市政建設爲生產服務,爲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下,開始跳進河床,緊張的爲使浣紗河翻身而工作着。工人們創造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克服了許多疏濬城市河道的困難。工程師們也打破了坐在辦公室裏指揮工程的舊作風,親自跑到工地研究工程的進行。由於參加工程的人,都認識疏濬浣紗河是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更是建設和平城市杭州的一項重要工程,所以都發揮了工作的積極性,不斷地湧現出勞動模範和積極分子。在全體工人一致努力下,到去年三月,這條長三八一一公尺,從湧金門湖口起,到武林門內城河叉口止的浣紗河,疏濬工程全部完成。做了五萬個工作日,挖掘了二〇八八〇·七公方土方的結果,使這條幾乎要淤塞的「斷命河」,水深都在一公尺二以上。
   為了慶祝浣紗河的新生,曾經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中央電影局北京製片廠的攝影隊,還特地趕來拍攝電影。爲了保護河流,沿河居民在會上向到會首長、工人宣讀了他們所訂的「護河公約」:「我們保證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它!」
   浣紗河從此又愉快地流着,它調節了西湖和中河、東河的水流;它還灌溉了市北和海寧一帶數萬頃農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改善了市西一帶的環境衛生,保障了沿河勞動人民的健康。
   別忘記,疏浚浣紗河的大工程,是全市財經情况正在克服困難的時期進行的。從這裏,證明了人民政府是多麽關懷勞動人民!
   散步在河堤的綠柳下,俯視綠水長流,浣紗河兩岸居民,永遠忘不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恩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高鵬廷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