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新黃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095
颗粒名称: 人民的新黃河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國慶節前夕,黄河即將勝利度過第六次大汛;黄河沿岸的億萬人民,正滿懷信心地開始秋季農產的豐收。
关键词: 黄河 農產 水利 建設

内容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
   當此國慶節前夕,黄河即將勝利度過第六次大汛;黄河沿岸的億萬人民,正滿懷信心地開始秋季農產的豐收。這是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英明領導下的我國水利建設事業中的一件偉大的勝利,値得我們歡欣鼓舞。
   但是人民的勝利是經過了堅苦的鬥爭的。人們都知道黄河在全國的大河流中是爲患最嚴重的一條河流。根據黄河泛濫的歷史記載,從紀元前六〇二年到一九四九年,大改道七次,平均每十年決口四次。特別是民國以來,堤防失修,黃河的災患變本加厲。我們拿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這一罪惡行爲來看,當時曾淹沒了豫、皖、蘇三省兩萬九千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淹死了三十二萬五千餘勞動人民,因水災而流離失所死於饑餓疾病的人民,更不計其數,而且黃河南侵的結果,淤澱□淮河及其支流的河道,因而造成了淮河的災害。其災禍的慘重,眞是不堪設想。從此也可以看出來黃河爲患的原因,不僅是泥沙過多、河道淤澱、枯水小、洪水大等自然條件,更主要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反動統治階級忽視與破壞了水利事業,因而造成了人民的浩刼。
   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黃河已全部屬於人民。沿河千百萬勞動人民,在共產黨與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克服了戰爭時期與經濟恢復時期的種種困難,進行了巨大的治黄工作。在黄河下游的河南、平原、山東三省境内黃河原來的堤岸,抵禦洪水的能力是極為薄弱的。據專家研究統計,以陝州的流量爲標準,如果洪水流量達到四千秒公方,下游大堤即有決口的可能。如達一萬秒公方,則下游決口機會即達百分之七十。因此,進行巨大的修防與防汛工作,以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就成為我們六年以來的主要工作。經過六年來的鬥爭,特別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後的時期中,治黃工作獲得了迅速的進展。堤防工程方面,培修了一千三百餘公里的大堤,完成了土方工程八千二百萬餘公方,下游數以萬計的壩埽均由稽埽(高梁桿子)改為石壩,完成了石方工程一百七十餘萬公方。而且由於共產黨沿河谷級組織及沿河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農民與工人的英勇工作,創造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土方和石方工程來說,在開始時一個工一天只能做到一公方上下,現在全綫平均一個工二至四公方,約提高效率一倍至三倍,爲國家節省了大量資財。爲了鞏固堤防,又完成種樹四百八十九萬餘株,植草一千七百六十七萬餘叢,進探塡補洞穴四萬二千五百餘個的任務。鑒於下游河道尚不能排洩超過尋常的洪水,同時在冬季時期,山東利津一帶又常因冰壩阻水而發生危險,人民政府乃於一九五一年分別在平原省長垣縣的石頭莊、山東省利津縣的小街子兩地修建了溢洪□與溢水堰工程,以蓄滯一部分洪水,保證大河安全。由於以上各項工作的完成,大大加強了堤防,在抵禦像一九三三年陝州流量兩萬三千秒公方那樣的異常洪水時,也有了鞏固的基礎。因之今年又第六次獲得了大汛安瀾,有力地保衛了黄河兩岸人民的農業生產。
   在與黃河有關的水利興修方面,也正在逐步開展,規模較大的工程,有綏遠省境的黃楊閘工程與平原省境的引黃濯漑濟衛工程。引黃灌溉濟衛工程已於今年按照原定計劃全部完成;除去今年可以澆地四十餘萬畝外,並且可以經常保持濟衛水量十至二十秒公方,便利了新鄉至天津的航運,也補助了河北省衛河沿岸一部分抗旱用水。現在灌漑區的農民正在歡欣鼓舞地迎接即將到來的秋季豐收。
   在治本準備工作方面,我們知道治河的最終目的是除害興利。在這六年的工作中,雖然我們勝利地渡過了六次大汛,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由於黃河泥沙的淤澱,河道加高,變化無常,以及可能到来的最大洪水,依然威脅着下游三省億萬人民。同時,黃河為我國第二大河,它有約五百億立方公尺的水量,四千餘公尺的落差,蘊藏着無窮的水利資源,如果我們予以全部開發,則對我國黄河沿岸各省工業農農的發展,將發揮偉大的作用。因此我們爲了把黃河的「害」全部根除,把黃河的「利」全部開關,黃河的治本工作,仍然是我們一個最重大的目標。自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來,我們在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直接領導下,在這一方面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對黃河的查勘、測量、水文、泥沙、地質鑽探調查等各項基木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展,為治本工作打下了基礎。
   從上述幾方面的工作來看,我們深刻體會到,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土地改革、鎭壓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偉大革命運動,沒有廣大的勞動人人民的英勇門爭,要取得以上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完全相信,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英明領導之下,一定能够將世界上號稱難治的黃河,予以根本治理,使它馴服地為中國人民服務。(新華社開封廿五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化雲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