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大會精神發揮了積極性戴杏祺超額完成計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051
颗粒名称: 接受大會精神發揮了積極性戴杏祺超額完成計劃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9月蕭山縣代表團臨浦鎭瓷陶業代表戴杏祺,發揮了經營積極性,在購銷兩方面都超額完成了計劃。
关键词: 瓷陶業 購銷 經營

内容

蕭山縣代表團臨浦鎭瓷陶業代表戴杏祺,是蕭山臨浦鎭信孚瓷莊的經理。由於他接受了大會指示的精神,發揮了經營積極性,在購銷兩方面都超額完成了計劃,現在他還滿懷信心地貫徹大會「多買多賣」的精神,繼續擴大交易。
   在來參加大會時,他們訂了一個計劃,要購進暢銷貨五千萬元,推銷暢銷貨一千五百萬元和滯銷貨三千萬元。來到大會以後,他聽了首長的報告,又看見各地代表都踴躍參加大會的情况,於是就馬上修正了原有的計劃,積極參加交易,先後向龍泉、汕頭、平陽等地購進了價値三千八百餘萬元的瓷器,又向宜興代表團購進價値一億一千九百餘萬元的陶器,和原定計劃比較起來,已經超過了二倍以上;在推銷方面,也已經賣出了一千八百四十五萬元,超過原計劃的百分之十八左右。
   戴杏祺所以能够發揮他的經營積極性并不是偶然的。他做瓷陶器買賣已經十多年了,在抗戰時因爲受日寇的騷擾,東奔西逃,舖子都安不下來,生意當然做不開。就是抗戰勝利以後,也因爲物價波動,賣出了貨色補不進來,在一九四八年底,僞金圓券大跌價,他損失了總資金的一半,折合人民幣大約有八千餘萬元。想想從前,比比現在,他說:「解放以後情形完全兩樣啦!物價穩定了,生意也好做了。農村裏經過了土地改革,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了陰曆十月,碗呀,缸呀都是供不應求的。例如去年一百多隻缸,沒有兩天便賣光了。」「現在只要你老老實實做生意,合法的利潤是篤定的。」
   「五反」運動以後,政府又不斷的對他進行了敎育,使他進一步認識到只要在工人階級和國營經濟領導下,私營工商業者是有前途的,同時政府還給他貸款幫助,這樣戴杏祺的經營積極性便大大提高了,他說:「在這樣好的政府領導下面,我還不好好做生意嗎?」所以他積極的投入了交流。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杏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蕭山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