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企業在新中國能夠發展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575
颗粒名称: 私營企業在新中國能夠發展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私營企業在新中國能否發展的文章。
关键词: 企業 新中國 發展

内容

新華社記者周向陽
   「私營企業在新中國能够發展嗎?」這個問題可以從上海市私營新中工程公司解放後三年來的欣欣向榮中找到肯定!的答覆。
   新中工程公司在解放前只有職工一百九十多人,而現在則已經增加到將近四百人,工作母機增加了四十多具,工作場擴展了百分之四十,破舊低矮的廠房翻造成了高大的鋼架厰房,並安設了電動行車。全廠生產效率比解放前提高了六倍以上。
   新中工程公司建厰二十多年了,過去是上海一家較大的機器厰,抗日戰爭時期內遷,最盛時曾發展到近一千人。可是在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摧殘下,這個機器廠的繁榮,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尤其在抗戰勝利後,由於美貨洶湧流入,新中工程公司連製造一些小型機器也遭到美貨的排擠。例如抗戰勝利後,新中工程公司曾做了十隻十匹馬力的柴油引擎,但賣了三年也沒有脫手。那時公司旣不能有什麽營業方針。只是拉到什麽生意,就做什麽生活。
   上海解放初期,新中工程公司的資方還是猶豫、徬徨的,不敢大胆經營。不久,人民政府收購了他們積存的一批陳貨,又訂購了一批機器。這時資方才開始認識到在新中國搞工業是有前途的。從此,他們改變了重營業輕生產的觀點,把技術好的工程師從業務室調到工場工作,加强了工作設計室和計劃室,將設在外面的總辦事處、樣子間搬回廠內,加强與生產部門的聯系;並先後和各地煤礦、電廠、紙廠簽定了大批定貨合同。解放後的第一年,新中工程公司不但償還了舊債,而且有了盈餘,充實了一部分器材,第二年盈餘達五十餘億元;第三年的總產量,更超過第二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過去新中工程公司只能製造小型的或簡單的工具,僅僅三年時間,現在新中工程公司已能自製大型抽水機、高壓機、引擎、五百匹馬力的減速齒箱、二十噸的電動行車、精細的標準量塊和鋼柱軸承等數十種機器了。
   新中工程公司解放後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企業經營管理和勞資關係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解放後,新中工程公司貫徹了面向生產、面向建設的經營方針。在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他們承製了許多從未製造過的機器。這種發展雖然使公司在設備上、技術上發生了一些新的困難,但公司的資方和職工都是採取了積極的態度去解造要求,先後添購了四十多億元的生產設備,增加了四十多部刨床、搪床、銑床、磨床等工作母機。同時還加強了生產部門的領導工作)如比較重視職工的合理化建議,建立了成品檢驗制度。因此,這個廠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都有顯著地提高。但是,在「五反」前,新中工程公司資方的單純牟利觀點還是相當濃厚的。他們向來不重視成本核算。爲了多賺錢,一般產品的估價都較高,如標準量塊、鋼柱軸承等產品的價格,是以美國貨的外售價格加上若干倍定出來的。「五反」運動期間,新中工程公司的資方檢討了這種純牟取暴利的思想,開始重視了成本核算工作,並增添了三個成本會計。現在公司的一切產品的出售價格,都是根據實用材料、實做工數、間接費用再加上一定利潤製定出來的,因此,一般產品的價格比「五反」前降低了。如抽水機、鋼柱軸承、試砂設備等產品的價格,都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五到五十。這些方面的改進,使公司在經營管理方而前進了一步。
   新中工程公司的發展,也由於執行了人民政府勞資兩利的方針,改善了勞資關係和工人的生活福利。解放前,資方這方面是盤算得比較厲害的。那時工人工資很低,所以生產情緒不高,影響到公司生產技術的改進。解放後,公司的生產和業務發展了,資方在處理勞資關係問題上有了轉變。工人的生活也有了初步的改善。現在,工人的工資已進行了調整,每人每月平均都有四石大米以上的收入;為了推動技術改進,全廠推行了獎勵制度,規定凡提早完成定額的,仍按原定生產時間發給工資;工廠安全衛生如防護和防風設備,也有了改善。職工的飯堂、浴室和宿舍,「五反」後也都安裝和修建起來了。職工的安全衛生和生活福利的改善,對於提高生產起了很大作用。如一九五一年九月到今年四月的八個月中,職工們只提出十六件合理化建議,而「五反」運動以來的四個月中,職工們就提出了二十五件。靑年工人馮業先,解放前在廠裏打掃垃圾,解放後被提升爲車間練習生。他工作不到兩年,就把製造鋼柱軸承的方形刀改成圓型刀,使工作效率提高一倍。由於全廠職工的積極創造,解放前不能製造的牙齒箱、鋼柱軸承、大卡車齒輪等產品都試造成功了。
   「五反」運動後,新中工程公司資方的經營信心更加提高了,過去不大管理工廠的總經理,現在每天也到廠裏工作。現在,勞資雙方正在針對「五反」中所發現的問題擬訂改進計劃。如各部聯系不够密切、制度不健全、生產組織不够合理以及生產潛在力還未進一步充分發揮等問題,都準備在勞資協商會議上設法解决。(新華社上海十九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向陽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