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無則加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6908
颗粒名称: 談「無則加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8月30日当代报登载的思想改造運動中「無則加勉」的谈论。
关键词: 思想 改造 運動

内容

思想改造運動中聽說這麽一件事。一個敎員有錯誤,別的敎員批評他,他不接受;他認爲自己並沒有錯誤,或者別人批評的並不是錯誤。批評者說:『你還是多想想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他說了:『「有則改之」這句話對,可是我沒有;「無則加勉」就不對,既然沒有還勉什麽?!』總之是全盤拒絕。弄得情况非常僵。
   從這一樁事實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這個敎員政治不開展,理論認識差,個人英雄主義很突出,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差。毛病不但有,而且很嚴重,所以對這位敎員要說的不是「無則加勉」,而應該是「有則改之」。
   那麽「無則加勉」這話對不對呢?是不是「無」了就沒法子或沒有什麽可「勉」呢?完全不是那樣。
   大家在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時候,不能想像會有人專門造謠誹謗,毫無根據地胡說八道;只要提出來,總有些原因,有些印象,甚至於有確鑿的事實。這正是我們要「勉」的地方——要努力地深刻地挖掘一下,看看根源是什麽,是什麽病,然後除了它。退一步說,即使提出批評的人有片而或誇張的可能,那也並不證明被批評者完全沒有錯誤,却往往證明被批評者已經有了錯誤的萌芽,需要嚴肅地正視這一事實,盡力防止它發展,並迅速地剷除它。
   假設眞正一點點錯誤也沒有,別人提意見提錯了,那也應該認識到這是同志間誠心的幫助,態度上認識上不到的地方應該暫時放開,將來再幫助他克服(但不是報復)。自己應該以一種警惕的心情,首先檢查一下究竟有沒有,在那種情形之下,可能犯那種錯誤。從舊社會出身的知識分子,犯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我們不能怪批評者,正和衛生工作者勸我們打疾病預防針,我們不能怪他們一樣。何况從舊社會來的知識分子犯錯誤並不只是可能,而是普遍的事實呢?
   所以「無則加勉」這話是完全正確的。企圖否認它的人恰恰表現了自己的無知與高傲,也恰恰表現了自己急需虛心學習,改正錯誤。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鄒雨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