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大批滯銷土産獲得銷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4483
颗粒名称: 蕭山大批滯銷土産獲得銷路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7月15-19日,蕭山縣舉行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大批滯銷土産獲得銷路。
关键词: 交易 農民 物資

内容

蕭山縣為了擴大物資交流,活躍城鄉經濟,於七月十五日至十九日舉行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參加交易的有國營企業、合作社、私營工商業代表一百零三人,以及杭州等地的交流小組代表六百六十八人。大會成交五百九十七筆,總値六十餘億元。
   大會採用零售與批發相結合的方式,共分交易市場和零售市場兩個部門,在交易市埸上,由於國營公司的帶頭推動,私商也積極參加交易,購進部份私商的比重佔百分之六十六點二,銷出部份也佔百分之四十六點七五。大頭菜、蘿蔔乾、冬菜等土特產都已在會上打開了銷路,促使了工業品下鄕,如工業品和手工業品成交比重佔百分之五十點七七。而且對生產也起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如臨浦區所產雨傘不及溫州的好,參加大會後,生產者的代表表示要改進規格,提高品質。
   在零售市場上,由於運用爲羣眾所歡迎的集場形式,五天中就有五萬餘農民和城市居民參加交易和參觀,交易總値達四億餘元。農民們在會上銷出了剩餘的農副產品後,換回了生產和生活資料。如盛圍鄉九村一個農民售出了八百八十斤冬菜後,當即購進肥田粉一百斤,還買了一些糧食;另一方面,城鄕物資交流擴大後,私營工商業的營業額也普遍增加,因而提高了私營工商業者的經營積極性
   零售市場上並運用戲劇、電影、幻燈、土廣播、馬戲、說唱、腰鼓等為羣眾所喜見樂聞的形式,向趕會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廣泛展開宣傳敎育工作,此外還舉辦了衛生、婚姻法、婦幼衛生、蘇聯圖片等展覽會,使參觀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敎育。
   農民對這種新的交易形式十分歡迎,他們說:「毛主席想的眞週到,不祗是領導我們生產,還想辦法把我們剩餘的產品賣出去,使我們的愛國增產有了保障。」因此,秋收後再組織一次同樣形式的物資交流大會,已經成為農民的迫切要求。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蕭山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