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絲織第二合營廠工人馮萬賢創造自動倒紓機作為「七一」獻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1935
颗粒名称: 浙江絲織第二合營廠工人馮萬賢創造自動倒紓機作為「七一」獻禮
并列题名: 減少了換紓的操作時間,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7月1日,杭州市私營浙江絲織第二合營厰第二工場力織工人馮萬賢,創造自動倒紓機成功,豐富了單延齡消滅廢絲的操作方法,並以此作爲對黨生日的獻禮。
关键词: 创造 献礼 產量

内容

(本報訊)本市私營浙江絲織第二合營厰第二工場力織工人馮萬賢,創造自動倒紓機成功,豐富了單延齡消滅廢絲的操作方法,並以此作爲對黨生日的獻禮。
   馮萬賢自從在報上看到了單延齡消滅廢絲的新聞後,就和陳錦雲一起去浙江絲織第一聯營廠參觀了單延齡的操作方法,回廠以後便學習他的操作方法,廢絲從一兩多逐漸做到完全消滅;但是他發現了這個操作方法在自己廠裏應用起來機器設備上有缺點:(一)該廠織綢機都沒有緯綫錠子,做織錦緞、古香緞等五彩織物,紓子很難控制住,往往要開過頭,拆下來就增加了廢絲量;(二)如要不使紓子開過頭,小紓子倒成大紓子必須要人到綢機後面惠司輪船上磨擦來倒,紓子花紋又須用手轉動,因此前面織物就無法照顧;(三)若把拆下來的廢絲一根限接起來再織進去,費時很多,影響了產量。針對以上這些缺點,馮萬賢就開動腦筋創造了自動小型倒紓機,附在力織機上,使紓子不會開過頭,減少了換紓操作時間,提高了產量,並鞏固與豐富了單延齡消滅廢絲的操作方法。
   這個自動小型倒紓機,經過馮萬賢數度改裝、試驗,並經力織工人陳錦雲的幫助,於本月十二日試製成功,實驗後成績良好,現該廠工會已在第一、二工場逐步推廣,工人沈茂堂、王桂泉、徐榮等在織機上裝了自動小型倒紓機後,都感到很滿意。
   自動小型倒紓機的優點,經初步總結有:㈠消滅了換紓時織機停息時間,提高操作效率,增加產量。根據馮萬□兩個星期的實驗結果,每天十小時工作,每台織機能提高產量八市寸(照織錦緞產量統計);㈡使紓子不會開光,避免了紓子開過頭要拆的毛病,對消滅廢絲起了决定性作用;㈢倒紓子不須到織機後面用人去倒,減少了操作動作,又能照顧了前面織物;㈣自動小型倒紓機構造簡單,只要一只木輪盤、二只錠子、一個倒紓架就行了,所費祗需一萬元左右,可以普遍裝用。
   (通訊員趙光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趙光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