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防大臣亞歷山大等的遠東之行證明英國是拖延停戰談判的同謀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1834
颗粒名称: 英國國防大臣亞歷山大等的遠東之行證明英國是拖延停戰談判的同謀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6月29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关于英國國防大臣亞歷山大等的遠東之行證明英國是拖延停戰談判同謀者的文章。
关键词: 英國 停戰談判 同謀者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七日電)被英國政府派去朝鮮進行「視察」的英國國防大臣亞歷山大和外交副大臣勞埃德,已經在二十五日從華盛頓返抵英國。如所預料,他們此行不但沒有達到英國統治集團要求在朝鮮停戰談判中「有比較大的發言權」,並「參與朝鮮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比較高級的决定」的目的,而且正在美國主人的高壓下,繼續奴顏婢膝地追隨美國的拖延和破壞朝鮮停戰談判的政策。
   亞歷山大和勞埃德是在十日抵達日本的。在九日路過香港時,亞歷山大曾經試探美國方面的意見說:如果克拉克提出派遣一位英國代表參加停戰談判,「他將欣然同意」。對於英國這種希望在朝鮮停戰談判中插一手的要求,美國馬上就給予乾脆的拒絕。據合衆社華盛頓十一日電稱:「美國官方人士證實,美國目前堅决反對擴大聯合國停戰談判代表團的成員國,不贊成英國派代表參加。」在美國這種專橫的壓力之下,亞歷山大連忙改變腔調。十五日他在漢城招待記者時就說,他「不認爲讓聯合國代表團添一個英國代表是一個好辦法」,並且令人作嘔地吹噓英美之間的合作是「頂呱呱的」。
   十八日,亞歷山大和勞埃德結束了在日本和朝鮮的活動,前往加拿大。就在這一天,反映美國統治集團意見的「紐約時報」對這位還沒到美國的客人發表社論說:亞歷山大關於他這次遠東之行的報告「應該足以鞏固聯合國的團結,並且足以緩和英美兩國對於朝鮮戰爭與停戰談判進行情形所表示的懷疑或者不客氣的抨擊」。在美國統治集團這種强烈暗示之下,亞歷山大十九日在渥太華進一步逢迎美國說:「建議派遣一個英國代表參加談判,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爲這種行動可能使中朝方面認爲美國和英國之間有了分歧的意見。」英國方面的「權威人士」也在同一天說:「英國已放棄參加板門店停戰談判的計劃,將不要求在聯合國軍代表團添一名英國代表了。同時,英國也不再考慮要求讓英國更多地參與朝鮮聯合國軍司令部的高級會商。」(合衆社倫敦十九日電)
   亞歷山大這種曲意奉承的態度,博得了美國主人的歡心,「使美國的報紙都安心了」(美國新聞處華盛頓二十日電)。二十二日,亞歷山大等一行抵達華盛頓,接着與美國國防部舉行了一連串會師,並訪問了杜魯門。據路透社透露,美國的「外交和軍事策劃人」决定「勸」亞歷山大不要堅持派英國代表參加停戰談判。爲了給予英國以一點小恩小惠,並企圖緩和英國人民的不滿情緒,據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三日電透露,美國國防部已同意亞歷山大提出的派一個英國聯絡官駐在克拉克總部的建議。
   二十三日,美國侵略者又在朝鮮進行了新的挑釁行動。美國空軍濫炸朝鮮後方的和平工業——鴨綠江上的水力發電站。這一行動引起了英國人民普遍的憤怒和反對,英國下議院為此不得不進行了緊急辯論。但事實證明,亞歷山大和英國政府是參與美國侵略者這一新挑釁行爲的同謀犯。據法新社倫敦二十三日電透露:「聯合國空軍轟炸鴨綠江上的北朝鮮水力發電站的消息,並沒有在此間官方人士中引起驚異。」這些官方人士還說,當時正在華盛頓的亞歷山大「是親自知道擬議中的轟炸計劃的」,而且「也許」他還「贊同這個計劃」。亞歷山大二十四日在華盛頓也說,他「毫不反對這一次襲擊」(法新社華盛頓二十四日電),他並且稱讚「美國人做得非常出色」(合衆社紐約聯合國總部二十四日電)。
   十分顯然,亞歷山大的遠東之行不但不能欺騙英國人民,緩和英國人民對於朝鮮停戰談判拖延不决的不滿情緒,反而進一步在英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華爾街小夥計的面目,證明了英國政府是故意拖延以至破壞朝鮮停戰談判的美國的可恥的同謀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亞歷山大
相关人物
勞埃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