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分洪工程進行普遍檢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497
颗粒名称: 荆江分洪工程進行普遍檢查
分类号: F427.71
摘要: 1952年6月,荆江大堤加固和第一期荆江分洪工程,即將全面完工。
关键词: 荆江 分洪工程 工程标准

内容

(新華社沙市十三日電)荆江大堤加固和第一期荆江分洪工程,即將全面完工。爲保證工程質量合乎標準,荆江分洪總指揮部和所屬各工程領導機關已組織大批力量,對已完成的各項工程和正在做的工程進行普遍檢查;並對已發現的個別不合標準的工程迅速設法進行了補救。
   荆堤加固和荆江分洪工程施工中,廣大員工經過「三反」運動的敎育,都認識到工程質量的好壞是决定工程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此全體員工工作都很認眞,施工中採用了一面施工、一面檢查的方法,及時糾正了某些建築工程不合標準的現象。如在澆灌混凝土時,有的單位單純求快,加之缺乏經驗,拌合水泥水灰比例不適當,水泥有稀有濃。在搗固工作中,個別地方也有「蜂窩」現象。經及時發現和對修築的員工進行敎育後,這些毛病就沒有了。
   爲使整個工程都能合乎標準,五月中旬以來,各工程指揮機關又進一步有計劃地派出大批高級技術人員到各工地,和修築的員工一同對各項工程進行普遍檢查;除檢查一般工程質量外,更着重的是從整個工程設計原理結合目前具體施工情况進行全面考察。檢查荆江大堤的三個測量小組,經過精細測量和訪問羣衆等深入檢查,發現了萬城、沙市一帶的堤上,還有很多獾穴、蟻洞、古墓、磚渣等隱患未消除。特別是沙市一帶的堤身,只是上面有一層好土,下面大部爲碎磚亂瓦,堤質很壞。荊江分洪工程的檢查中,也發現太平口進洪閘閘身和堤岸接頭處滲漏,閘基易被侵蝕。檢查組還發現黃天湖新堤由於清淤工作不够徹底和當地泥土的水份過多,作到十公尺左右即有塌陷現象。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對檢查工程質量也有很多幫助。布可夫在視察工地時,發現了黄山頭節制閘上游護坦的滲漏綫作的太短,閘底水分無法排洩;進洪閘右引堤作成了弓形,經不住洪水冲擊;特別是進洪閘閘基下層多為沙土,原設計上游海漫坡度很小,洪水一來,閘身有被冲走的危險等等嚴重毛病。
   現在各個工程領導機關已根據這次普遍檢查,對工程中的缺陷,都迅速設法進行補救。荊江大堤加固工程原計劃作三十四萬多公方土,檢查後已將沙市一段壞堤上的房屋全部拆除,進行了徹底補修,共增加土方四萬多公方。沿江農民對發現的獾穴、蟻洞也在作有効堵塞。太平口進洪閘現已增設了一道空心牆,並將上游角牆的底牆引長,使空心牆與上游混凝土護坦相接,增加了滲漏綫的長度,防止了閘與堤岸接頭處的滲漏。進洪閘上游又改作了二公尺深、四公尺寬的防冲漕,增強了進洪閘的安全。黄山頭節制閘的滲漏綫也已加長,上游護坦前的塊石已改作爲十公尺寬的混凝十護坦。目前,荊堤加固和荆江分洪工程的各項工程質量都已大大提高,荆江大堤沙市段已改變了過去「豆腐渣」堤的壞稱號,變爲新土堤。黄天湖新堤增加了排滲層後半月來有已漸乾固。現在各工地正配合驗收工作繼續深入展開工程的普查工作。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