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改編劇本的一點意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8609
颗粒名称: 對改編劇本的一點意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5月18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讀者對於改編劇本問題提出的幾點意見。
关键词: 劇團 作者 劇本 內容

内容

最近,我看了一些工農作者寄來的越劇稿件,內容大部份是屬於宣傳婚姻法的,而有關農業生產、合作互助方面的却很少;同時創作的材料也不多,而大部分是根據連環畫、鼓詞、小說等改編的。對於改編劇本問題,我在這裏提出幾點意見,供工農作者參考。
   我覺得改編應掌握兩個原則:
   第一、改編劇本應以能配合目前中心運動,有一定的宣傳敎育作用而爲羣衆所歡迎的題材爲主,否則,如果不擇內容,濫加改編,就會浪費精力,徒勞無功的;即使搬上舞台,也不會被羣眾所歡迎。很多業餘劇團和新的作者就很容易犯這個毛病,如果農村劇團費了很大的力氣改編了一齣古裝越劇「李闖王」,而後又考慮到該劇是否適合農民羣衆的要求;同時農村劇團有沒有這樣的時間和設置服裝道具的能力,也沒有估計到。
   第二、凡是改編的稿件,首先改編者應該深刻的領會原作者的意圖和原著的精神,然後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與技能,擇其精華,去其糟粕。達到較高的要求。但從來稿中看出很多却不是這樣;不是主題糢糊;就是內容違反原作的精神,或者畫蛇添足,反而起了副作用。這不僅對不起原作者,同時也易羣衆所不滿。如某劇團改編的「兩家春」越劇,就削弱原作强烈地刻劃「强扭的瓜不甜」這一事實的說服力,而以空洞的理論代之,因而使原作大爲遜色,這是値得注意的。
   關於越劇劇本問題,我認爲應該鼓勵的是自己的創作,而不是改編;因爲這樣將會使一般業餘劇團和工農作者養成一種單純的依賴思想,專以改編爲主,而忽視了親自去找尋,挖掘活生生的新材料來創作,這種偏向,是應該予以糾正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朱鐘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