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苕溪險塘修理工程最近卽可全部完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243
颗粒名称: 武康苕溪險塘修理工程最近卽可全部完成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4月,武康縣最大的水利工程——苕溪險塘的修理工程,已將近完工了。
关键词: 工程 農民 修理

内容

(武康訊)武康縣最大的水利工程——苕溪險塘的修理工程,已將近完工了,這是全縣農民最感欣喜的一件大事。過去這條塘因爲沒有很好修理,所以一臨洪水,不僅是東漏西危,更因塘岸太低、太狹,有時甚至港水冲過塘堤,倒流農田,數百年來,武康的農民,不知吃盡了多少水災的苦;尤其是東部的農民,受害最大,有時眼看着行將收穫的金黄色稻穀,被一場洪水淹沒一光,爲了要根絕今後的水患,爭取農業大豐收,今年特發動苕溪險塘大修理,在黨委的領導下,經十多個鄉數千個勞動農民的努力工作,僅一個多月的工夫,這個偉大的工程已完成十分之九以上,修理後的塘岸,已高出水平面一丈四尺以上(比老岸高上將近一丈),原來不到五尺闊的塘岸,修理後已增闊一丈四、五尺(有的已到二丈),這條嶄新的塘岸,嚴若一條新的公路。這個工程能够進行得如此迅速,主要原因:㈠倚靠與發動了廣大羣衆,農民們都知道苕溪險塘修好後,就是造福自己,因此在工作中都很起勁。㈡黨委親自掌握領導,楊政委及其他主要負責同志,經常在塘工處負責領導。㈢事前對施工計劃比較週密,組織了修塘指揮部,統一指揮,並且還組有塘工醫療隊,塘工合作社等機構。但是此次修理險塘還缺乏檢查,因此前幾天在塘涇附近的塘岸,就因爲舊塘岸不牢固,新添修上去的泥土又重,壓力太大,抵擋不住,因此塌翻了一百數十公尺,幸虧現在港水不大,否則化了數萬工的全塘工程,將因此而功虧一匱,這樣一塌,祗少又須化費二千多工,才能修復,接受了這個敎訓,現在領導當局對檢查已特別重視起來,預計全塘工程在本月中旬可望全部完成。參加修塘的農民都異口同聲的說:這個偉大的工程如果不是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是不能够完成的。(巖球)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巖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康縣
相关地名